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07 09:52:29瀏覽2394|回應7|推薦52 | |
中國時報 2009.09.07 天堂不撤守 想當好人?要先學著當壞人 陳長文 幾年前筆者注意到國家預算編列浮濫時,請教了一位擔任立委的經濟學家(現轉任民間事業)一個問題:「長此以往的赤字預算,國家不會破產嗎?」她的回答是:「政府有許多種資源可以支配,所以很不容易破產」。果然,年來政府不斷的出賣公有財產和發行公債。此外,筆者也請教數位內閣閣員:「你除了關心自己部會的預算外,你會在乎其他部會所編預算的合理性嗎?」答案都是否定的。 基於上述,筆者不意外地看到國際三大信評公司之一惠譽最近發表報告,對台灣財政表示憂慮,若台灣的債務持續惡化,會將台灣之信評降等。馬政府絕不能輕忽此一警訊。 首先,雖然政府「聖誕老公公化」的情況非朝夕之事,不管是現在的政府或以前的政府,都想在選民面前扮白臉,而怯於為所應為,在該堅持的事情上扮黑臉。然而,這樣的情形,容筆者不客氣的說,現在的執政團隊(擁有多國會席次)更甚於過去。用一句簡單的話來形容,新執政團隊在個人品德面有「道德操守」,但在政務魄力面卻缺乏「專業能力」和「道德勇氣」,也就是缺乏為所當為的能力和不怕得罪利益團體(選民)的勇氣。 以國家財政管理看,我們看到政府的政事決策上,確實出現了非常荒謬矛盾的情形。就常理言,一個謹慎經營國家財政的政府,一定會將「開源節流」奉為第一原則,即便做不到,求其中者,至少要在開流與節流間取其一;但我們的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一方面大肆減稅,另一方面則以「擴大內需」為名大增政府支出,成為一個「開流節源」的政府。 當然,面對金融海嘯暴襲,政府為渡過難關而在短期內擴大舉債以刺激經濟的決定或能理解。但如支出面有其不得不然的增加緣由,至少在收入面,就要用步步為營的態度謹慎把關,不增稅已是低標,減稅則是不該,而其減的又多半是會破壞租稅公平的富人稅,則更到了必須譴責的程度。 其次,財政部的態度也值得商榷。政府部門有時就像一個平衡的翹翹板。有些單位傾向花錢,有些單位傾向省錢,一來一往間互相節制,而不致偏於一方。但財政部在新政府裡扮演的角色卻顯然迥異於往常,以前的財政部多半扮演守財奴的角度,東苛西扣,斤斤計較。退一步言,就算大減稅真的是救經濟的正辦,但跳出來主張減稅的也不可以是財政部,這是角色問題。因為,財政部的角色一旦錯置,政府財務的平衡閥就會被破壞,只有當財政部「百般刁難」時,其他部門才會嚴謹善用得來不易的預算。 而事實上,這種對財政控管的輕忽,也是另一種執政團隊在「大節上」不重節流的延伸與寫照。從小處言,新的執政團隊似乎頗願在小處省錢,這與馬政府不喜鋪張的性格有關,這一點雖可給予肯定。但從媒體揭露的諸多特別預算編列項目,我們看到許多具有「未來蚊子館」潛力的建設充斥,有的是因為規畫草率,有的是因為補助的審查不嚴格而流於形式,有的則是因為中央政府沒有抗拒地方支票的勇氣所使然。這是國民黨在野時強烈指責民進黨的地方,但換上國民黨執政後,卻沒有讓我們看到有何改善。 而最糟糕者,莫過去對大處的麻木不仁,就如同筆者懸念不忘,每年數千億的軍購預算,堅持執行扁政府所編列無益國防民生的七五○億元的阿帕契攻擊直昇機採購案。如果這種天文數字的預算政府的態度都是如此敷衍,對於政府的財政,我們還能有什麼期待呢? 報載劉兆玄院長指示財政部提出中長期財政改革方案,希望在「五至十年內」改善財務,達到收支平衡。但馬總統就算連任,也只剩下六年半的任期了。如果,今時今刻的馬總統與劉院長,不能在自己的任期內,即刻推動財政改革,檢討荒謬的預算分配(特別是國防預算),和其他的政治人物一樣,在自己的任期內只想當「好人」,然後期待下一任期的總統、院長來當「壞人」,有多少的期待可能性呢?
最後,筆者要送給馬政府一句話:政府不是不可以當好人,但在當好人之前,請先學著在該堅持的事情上,不怕當個得罪人的壞人。(作者為律師,法學教授) 中國時報 2009.09.07 六年三千億治水 錢哪去了 曾薏蘋/台北報導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外界質疑台灣的治水防洪預算用到哪裡去了?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尚未公布的資料統計,這六年來,中央政府花在國土保安、監測資訊、通訊系統及防災的經費高達三千多億元,其中水利署就佔了近三分之二。 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六年編了高達三千億的防災相關經費,雖然不見得和這次莫拉克颱風災害有直接關係,但一定要檢討這筆錢如何運用。 根據這份資料,從民國九十三年到九十八年,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內政部、原民會等部會,從年度公務預算加上治水特別預算,就高達三千億零九千七百五十六萬二千四百一十元。 交通部公路總局,在省道橋寮及危險路段防災上,特別預算也編了九十億六千多元,公路養護計畫更高達四百九十多億元。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秘書長徐嬋娟痛批,每次治水預算撥下來,就是「通通有獎」,這次災害,就是台灣歷來自作自受的整治惡果,事實證明,錢都被丟到水裡。 延伸閱讀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