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5 14:39:04瀏覽1043|回應8|推薦31 | |
天堂不撤守-人道救援巴基斯坦,台灣不會缺席 2010-08-23 中國時報 【陳長文】
主計處統計,台灣今年第一、二季經濟成長率分別高達一三.七一%與一二.五三%,交出亮麗成績單,預估全年將上修為成長八.二四%,創廿一年來新高。顯示台灣在金融風暴衝擊之後,整體經濟正走向復甦之路,各大媒體都在極力關注台股何時突破八千點大關。
同時間,受氣候變遷影響,大陸甘肅舟曲的土石流襲走逾一千三百條人命,巴基斯坦水災有超過一千六百人喪生,這些上千萬人無家可歸的畫面,卻在我心中迴盪不去。其中,尤以被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指為「慢動作的海嘯」的巴基斯坦水災,最令人憂心。這場巴基斯坦八十年來最大的暴雨洪災,根據聯合國估計,有超過二千萬人受災、七百四十多萬人流離失所。
這讓我想起二○○五年的印巴地震,紅十字會在第一時間代表台灣人民率先捐出六.五萬美元,其後又捐出近五十萬美元參與災後重建工作。然而這次的水患,無論受災的地域、死傷人數以及可能引發的疫病,遠遠超過印巴地震。國際紅十字組織表示,巴國水災是他們所知道最嚴重的一次人道危機。為此,聯合國與國際紅十字組織都發起募款活動,包括美、英、德、日、澳等國家陸續伸出援手;即使同樣是災區的中國,也提供了相當於三千萬人民幣的救援物資前往馳援。
反觀台灣,巴基斯坦的「苦難」似乎沒有受到政府和媒體的「青睞」。從紅十字會率先捐出十萬美元,並發起募款活動迄今,得到的反應遠不如預期,可見受到政府與媒體「低調冷漠」的表現,讓台灣向來愛心盈滿、樂於助人的民間力量,不知道該如何才能被帶動起來。與過去台灣在南亞海嘯、汶川地震、甚至海地地震時,各界高度關注的情況有很大的落差。筆者衷心希望,這不是因為巴基斯坦不是我們的邦交國,且向來對台灣比較不友善的緣故,因為真正的「人道」所關注的是那些身陷苦難中的災民,而不在乎那些是否友善的政府。
筆者透過網路搜尋,得知外交部也不是全然沒有回應:「外交部指出…基於人道考量,已…透過教廷捐贈巴基斯坦人道援助款一萬歐元」。遺憾的是,面對巴基斯坦如此嚴峻的災情,我們的政府僅僅間接捐了一.三萬美元賑災。雖說台灣民間充沛的力量才是國際賑災募款最主要的來源,但政府或有必要對素來對台灣並不友善的巴基斯坦這個國家所面臨空前的災難的救援扮演帶頭的作用,進而有助於帶動民間力量的投入。所幸,在星期六報紙的一隅,看到馬總統對甘肅土石流與巴基斯坦水災的關心,指示行政院與國家安全會議研議如何提出具體的行動,表達台灣應盡的責任。我衷心的期盼政府拿出具體的行動,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愛心。
同樣的,媒體也有非常關鍵帶動的作用,在歷次大型災難的募款活動中,只要媒體有更多深入人心的報導,民間動員的力量就有倍數明顯的不同。期盼作為社會公器的媒體在重大災難的人道救援行動中,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最後,在氣候變遷的挑戰下,未來的人類將生活在一個和災難共處的社會,我也要在此呼籲,我們絕對不能存有「反正災難這麼多,幫也幫不完,就不採取行動」的心態。試想以八八水災將近七十萬筆的捐款來說,倘若每筆捐款人捐一百元,就有七百萬善款,捐一千元,就有七千萬元的善款!這對災區是一筆相當珍貴的資源!我相信,對於股市大漲、景氣回春、銀根充裕的台灣民眾來說,錢的多寡不是問題,重要的是「行動」,正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累積台灣人民的小善,可以積沙成塔,讓地球村內的更多人都可以感受到來自台灣民眾無私的愛心和友誼。同樣的,當我們遇到災難(九二一地震和八八水災)時,來自世界的關懷也在我們身旁支持我們。
(作者為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法學教授)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