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04 19:34:43瀏覽1480|回應1|推薦49 | |
財富,也是一個總體概念 陳長文 1995年珍.古德(Jane Goodall)獲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頒授為皇家女爵士,並於2002年獲頒聯合國和平使者,她終身致力於非洲黑猩猩的保育與研究,透過對黑猩猩的長期觀察,不只揭示這種靈長類動物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同時提供人類學領域的學者全新的資料,據以探討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各種可能的情況,珍.古德更致力於全球性的野生動物保護與環境教育計劃,樂此不疲,顯而易見的,對珍.古德而言,保育與研究成果,是她此生最大的財富。 已故的美國前司法部長理察森在就讀高中時,有人問他想做什麼,他回答:「從政。」在他認為,若能秉持良知奉行,政治是最難的藝術,也是最尊貴的職業。(If pursued conscientiously – politics is the most difficult of the arts and the noblest of professions.) 七0年代水門案爆發,當時擔任司法部長的理察森,為昭公信,任命素負清譽,曾是他在哈佛法學院求學 1911年春,為推翻滿清而在廣州起義失敗的林覺民負傷被捕,就義之日,俯仰自如,面不改色,時年二十五。「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林覺民在「與妻訣別書」中,給妻子陳意映的一段話,至今仍令後人讀來為之感念卻又鼻酸,只要瞭解中國近代史的人,當能理解我們今天之所以能享有社會福利與民主果實,正是百年前,林覺民等先烈以鮮血和頭顱換來的,「為天下人謀永福」,是林覺民心目中最大的財富,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致令他的愛妻、稚子頓失所依,終生飄零,亦在所不惜! 1990年時,政府鼓勵外商來台投資設廠,但攜家帶眷的外國人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傷透腦筋。當時英國、德國和法國家長們,為滿足子女的教育需求,分別成立了三所小規模的外僑學校,卻因為沒有校園,必須到處租借如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等場地充當教室。1992年,紅十字會正致力於「把愛傳出去」的慈善活動,希望能推動社會對身心障礙人士的正確認識和關懷。有一天,我接到台北英國學校家長的電話,表示可以捐款二十萬元,條件是請我抽空到學校給小學生演講「紅十字運動」。當我來到演講現場,看見學生們擠在走廊聽講,心裡不禁感慨,我們身為地主國,竟然無法提供來台投資的外僑子女一個完整受教的環境!?當我將問題先後反映給當時的外交部長次長 許多人將「財富」等同於金錢、珠寶、不動產、有價證券、企業規模,乃至於權勢名位等等實質的利祿,這些都無可厚非,怕只怕太過汲汲於財富的追求,讓一生的奮鬥,侷限於累積個人的財富,滿足一已的私慾,那將是最狹隘的追求,一旦求財求到嗜錢如命,貪權貪到天良喪盡,完全漠視心靈財富的開創,慾求不滿的結果,終將誤入歧途,不是成為金錢的奴隸,就是變為罪惡之徒,無法見容於群體,也必受到法律的制裁,前車之鑒,斑斑可考,無須贅述。 承蒙財富人生編輯部的看重,邀我撰寫專欄,就我的所思所感,透過文字,與讀者分享,時間真快,自2007年2月的第一篇文章到這一篇,轉眼間,時間已過了一年。感謝讀者忍耐我長篇累牘的叼絮,希望自己的一些想法,能提供大家人生上的一些參考,我常說「幸福是一個總體概念」,其實「財富」又何嘗不是呢?當社會上的其他角落有人因貧窮而挨餓受苦,你或我個人的財富看起來就像一個「反差」的諷刺,不是嗎? 最後,由於公私庶務皆繁,這篇文章登出後,我將暫時結束我在財富人生的專欄,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但也許,我的文章總還是會在其他的地方與大家再會,時值新春,也祝大家平安喜樂。
(轉載自經濟日報第廿三期財富人生)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