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1/08 14:43:42瀏覽1881|回應4|推薦19 | |
- 2003年丹· 布朗的小說《達文西密碼》出版,2006年同名電影發行,推波助瀾,紙本書據聞迄今已賣出逾八千萬本,讀者數量當然不包括到圖書館借閱者如我。 19年後,2022年11月1日我終於首讀,閱畢,趁記憶新鮮,首次看完電影。 為什麼要記錄這個日期?這跟我的新小說有關。我很慶幸是在2022年9月完成小說後,才讀丹·布朗,否則我可能下不了筆。今天不欲分析其中原委。 小說《達文西密碼》與電影大行其道時,我正在美國加州灣區一所頗具規模的大學任教,教的是亞洲藝術史。美國的社區大學概念和台灣的很不同,由於學費便宜,學分可轉到其他大學,吸引了許多正在或已申請到州立大學的學生前來選修。自我接棒教學後,硬是把原排在夜間的冷門課,教到風生水起;應學生要求,系上不得不在日間加課,班班爆滿,教學評鑑連獲特優。所謂福兮禍所倚,七年後,我被迫離職的原因與我不懂低調有關,我爭文化上的「平視」。 閱過不少討論《達文西密碼》的文章,對內容大致了解,卻一直不肯找小說和電影來看,因為實在對達文西的〈蒙娜麗莎〉 有夠倒彈。(見舊文:蒙娜麗莎vs.谿山行旅圖 - 刁卿蕙 - udn部落格) 教學時,我會在第一堂課要學生填問卷,學生除了年輕人,更不乏學有專精的退休人士,有律師,醫生,工程師...。所謂教學相長,站在講台得隨時接下各式學生丟來五花八門的直球,我很驕傲地說,我從未漏接過。我讓他們服氣。 那些年除了得熟諳亞洲藝術史,還得苦讀西洋藝術史。有時寫了篇中文文章,次日課堂,腦袋還沒來得及轉換語法,那時美國的仇中情緒還沒現在這麼嚴重,學生對我偶爾出槌的英語,還會覺得好玩哩! 除了過往長期的旅行經驗,任教後的每個暑假,會跟先生實地到訪勘查教科書裡提及的亞洲藝術史重鎮。那年頭沒有電腦修圖這回事,課堂上播放的幻燈片,張張如假包換,枯澀的名詞變成生動的畫面,自是吸睛。系裡的其他洋老師,從學生口碑中得知我的旅行經驗,又因我的服裝打扮,不像一般教授隨意,有次一位白人女同事,終於忍不住問了個很唐突的問題:「妳是不是中國貴族?」表情極其認真,不帶諷刺。 我當然不是中國貴族。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有人讚我精通十八般武藝(除了生孩子,我對其他創作樣樣有興趣)。我的第一件木雕,讓來自非洲的老師驚艷,還特別拍下影片帶回其家鄉驕其鄉里。木雕,石雕,陶藝,銅雕,油畫,中國水墨,書法...都難不倒我。我也愛寫文章發表評論,在北美世報曾長期有個時事漫畫專欄《刁觀點》。 前些年,家兄到洛杉磯出差,他轉述,當他的朋友得知他妹妹--我的名字時,瞪大了眼,說道:「我的孩子是看她漫畫長大的!」。對此反應,我深感安慰。我的時事畫評,務求言之有物,詼諧帶深思,中後期的作品更見精工。或許在中文報嘗試以洋文入圖太多,吸引不少ABC孩子(American Born Chinese),常批判歐美,卻對正在崛起的中國愛護有加,礙著一些人的眼,我這才解甲歸田。 在大學教書的同時,也在當地的中文學校教學近十年,開了繪畫,中文及文化學分班三種課,學生從學齡前到高中生都有。愈小的孩子愈喜歡我,很多家長對我說,以前週末拖不動孩子來學中文,現在他們會自動想上學找刁老師。對我而言,跟人交際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只有跟小孩子和動植物相処才輕鬆自在。藝術不在求名求利,那不是我的目標,故爾從未經營人際網絡。多年來,在美台報紙論壇上報的次數多,薄名難免;但,老實說,我從未受其「利」(稿酬不算什麽),卻常受其害,貶抑、譏刺有之,暗槓亦常挨。以前,我會反擊,現在則採「悲憫」心態。基督信仰益虔,仍做不到「愛你的敵人」,但已學著漠視。 數月前,某報邀我入其「名家專欄」,我婉謝了。盱衡世局,標榜民主的也好,專制的也罷,當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人再有雅量接受批評。我覺得還是寫小說更有意思,也安全許多。 第二部長篇小說仍在找尋出版社。這部小說和前部「做足了功課」的《常玉外傳》不同,頗信馬由韁,正因如此,寫作過程頗有驚奇。即使沒讀過《達文西密碼》,源於歐陸的許多神學意念,早以各式密碼深深龕入世人的日常中。太陽底下再無新鮮事,我卻能寫了部有趣的小說,自娛娛人。等發表新作後(無論以何種型式),會再深入解析。不急。 (11/8/2022)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