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4/30 12:44:25瀏覽3370|回應3|推薦12 | |
山東濰坊風筝博物館 《北戴河》一書提到了埃里克· 亨利 ·利德爾(Eric Henry Liddell),再次複習了這位蘇格蘭裔傳教士的生平。李愛銳是他的中文名字,1902年出生於天津,1945年死於山東;生於斯,死於斯,若以屬地主義看來,他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人。蘇格蘭史上最受歡迎的運動員,小利德爾據說就是在中國北戴河的沙灘上學會了跑步。
.
1981年電影《火戰車》講的就是他的故事。1924年在巴黎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他被認為是英國最有望奪得百米金牌的選手,因大會把比賽日期定在星期天,他拒絕在安息日參賽。數週後,改跑非專長的四百米,竟出人意料地奪金。
.
次年,主修自然科學的李愛銳自愛丁堡大學畢業後,回中國傳教及教授化學和體育。在天津娶了加拿大裔的牧師之女,成家生子。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他深入險地幫助貧病交加的中國人,1943年被日軍俘虜,被關押在山東濰坊的集中營,過度勞動,營養不良,兩年後因腦腫瘤在集中營去世。
.
維基寫著:
.
在集中營裡,他仍抱持樂觀態度,堅持佈道,甚至為抓捕他的日軍禱告,此外他還編寫化學小冊子,為集中營的兒童教課,帶領兒童做體操訓練。日本方面曾向英美提出用集中營裡的僑民交換戰俘,李愛銳名列第一批名單中,他卻把這個逃生機會讓給了其他人。
.
《北戴河》作者魯伯濤在書中描述:
.
他把那個寶貴的機會讓給一個懷孕的婦人。
.
在集中營裡,利德爾經常幫忙籌劃物資、食品與藥物,站在老人身邊,為集中營的小孩們上課。他在廚房幫忙,也在醫院幫忙,一位超級的基督徒紳士。.
他的最後一封家書,談到他的神經衰弱,其實是腦中長瘤,但是他不願讓家人擔心。利德爾死於1945年二月,年僅四十三歲,離戰爭結束只剩幾個月。作者引述集中營人的回憶:「遇到他真是我的榮幸,我從來沒有聽過他說任何人的壞話。」另位夥伴後來說,他在人生的盡頭,最後一句話:「完全降服(於神)(Its complete surrender)」(p. 342)
.
直到1989年,李愛銳的墓地才在山東濰坊被找到,兩年後,愛丁堡大學用蘇格蘭的花崗岩為他在該地建了紀念碑,石上鐫刻: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以賽亞書 40:31)
.
耶穌曾把真信徒比作麥子,假信徒喻為稗子(音敗)。稗子貌似麥子,種子有毒,只在吐穗時,才容易分別。群魔依然亂舞的今日,兵凶戰危,邪說橫行,假先知充斥,政客代言上帝,蠱惑盲信。要如何分別毒稗和真麥?想想李愛銳,想想能孕育出這樣高尚人格的宗教實在非同小可,這才會令世人敬重。我們無法鏟除稗子,但至少得學會分辨吧。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