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28 02:33:19瀏覽390|回應0|推薦1 | |
吳德功(1850-1924)的〈祝島內臺中新報開館〉詩 古來采民風,輶軒車遍至。官長施政教,木鐸狥道次。 時代遞變更,俗尚各殊致。人心不相同,如面分種類。 海禁今大啟,音難金玉閟。梯航遠近集,衣冠萬方賁。 報館森林立,處士競橫議。摛藻薰班香,變態風雲思。 文言道俗情,侃侃陳政事。儼以鉊鐸懸,直言罔廻避。 褒貶憑輿論,規懲寓諷刺。風土與民情,纖細悉登記。 奇聞聳人聽,日新月亦異。誘闢人聰明,喚醒世鼾睡。 雜以蝌蚪文,橫列螃蟹字。奇書探瑯環,堪補齊諧誌。 蒼頡縱復生,想難通其意。報紙雲葉飛,郵筒遐方寄。 六合五大洲,消息流通易。最便人取攜,攸往無不利。 本島報館開,南北兩樹幟。臺中尚寂然,何人先倡置。 幸有島內君,慷慨能仗義。鉅金糜盈千,創設忘勞勩。 三分鼎峙足,胸中發幽秘。風氣獨開先,猶作春秋志。 立論切誅心,豈復多顧忌。救弊且補偏,贊助維新治。 治化遍海隅,聲教東西暨。帣鞲陳祝詞,暢飲聊揚觶。 一、「音難金玉閟」:指重大的消息終究難以被掩蓋。 《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 二、「衣冠萬方賁」:形容冠蓋雲集。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賁臨」條:「ㄅ|ˋ ㄌ|ㄣˊ,衣著光鮮的來到。語本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賁然來思。』剪燈餘話˙卷四˙洞天花燭記:『今文士賁臨,群仙光降,願留珠玉以為洞天之重,不識可乎?』金瓶梅˙第四十回:『十二日寒舍,薄具菲酌,奉屈魚軒,仰冀賁臨,不勝榮幸。』。」(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6N&pieceLen=50&fld=1&cat=&ukey=-1187512194&serial=1&recNo=7&op=f&imgFont=1) 三、「摛藻薰班香」:形容文采不凡。 (一)【ZDIC.NET 漢典】「摛藻」條: 「鋪陳辭藻。意謂施展文才。漢班固〈答賓戲〉:『雖馳辯如濤波,摛藻如春華,猶無益於殿最也。』。」(http://www.zdic.net/cd/ci/13/ZdicE6Zdic91Zdic9B152508.htm) (二)【ZDIC.NET 漢典】「班香宋豔」條: 「班固和宋玉均善辭賦,以富麗見稱,後以『班香宋艷』汎稱辭賦之美者。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早歲清詞,吐出班香宋艷;中年浩氣,流成蘇海韓潮。』」(http://www.zdic.net/cd/ci/10/ZdicE7Zdic8FZdicAD217953.htm) 四、「儼以鉊鐸懸」:好像高掛鈴鐺,足以警世。 (一)「鉊鐸」一辭不可解,疑本作「鈴鐸」;蓋「鈴」字因傳寫之誤,乃訛為「鉊」字。 (二)【ZDIC.NET 漢典】「鈴鐸」條: 「(1)金屬響器名。大者為鈴,小者為鐸。作為警戒、教化、齋醮、奏樂之用。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猶鈴鐸警耳,鐘鼓駭心。』宋洪邁《夷堅丁志‧沅州秀才》:『俄聞鈴鐸音,若數壯夫負巨水,欲上復下。』 (2)掛於殿、閣、塔、觀簷角的風鈴。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中門當塗,有三精舍,上置輪相,鈴鐸虛懸。』清曹寅〈十六日登虎丘作〉詩:『葳蕤寒不鎖,鈴鐸夜微鳴。』清唐孫華〈東林寺〉詩:『我行山足下,了不聞鈴鐸。』。」 (http://www.zdic.net/cd/ci/10/ZdicE9Zdic93Zdic83341193.htm) 五、「攸往無不利」:指無所往而不利。 (一)「攸往」一辭,在臺灣開明書店《斷句十三經經文》中總共重複出現三十五次,為《周易》一經中的常用語;茲刺取數則,以見一斑: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剝。不利有攸往。」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c/hanjiquery?@@1094297630) (二)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周易音義》:「攸,音由,所也。」 六、「聲教東西暨」:指政治教化能普及於東西南北各地。 《尚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朔」,北也。「暨」,及也。 唐孔穎達《正義》:「言五服之外,又東漸入于海,西被及于流沙,其北與南雖在服外,皆與聞天子威聲文教,時來朝見,是禹治水之功盡加于四海。以禹功如是,故帝賜以玄色之圭,告其能成天之功也。」 愛詩網連結: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