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感動、感觸、感慨、感傷 – 芝麻綠豆缺宏觀
2009/05/15 22:41:41瀏覽2846|回應11|推薦98

引用文章感動、感觸、感慨、感傷 -- 短視近利沒耐心

人與人、單位與單位互相不配合,各想各的,只看得到自己四周圍一圈,畫地自限,然後互相算計較量,比來比去還不都是自己人、國人。有人說這是所謂的「島國心態」,好像真的有這麼一回事,至少我無法反駁。

由於地緣關係,歐洲人時時會想到隔壁操不同語言的的鄰居,國界上沒有像球場上劃的白線,得靠居民的想像力和邊境的招牌來辨認,但也學得尊重與接受多樣文化和語言的同時存在,歐洲文化傳統感覺上很豐富精緻,又能夠向海外延伸,姑且不談是移民還是殖民手段。一個受過教育歐洲人能說上幾種外語是稀鬆平常的事,要跟左右鄰國居打招呼也不一定要使用英文,但是英語能力已經成為德國年輕人申請白領工作時一項受重視的先決條件,外文秘書更常常需要懂得英、法、西三種語言,而不需要擁有大學文憑。從認識邊界接壤的異國文化開始,歐洲各國的兒童即使是在同一個大陸成長,從小就接受的國際觀的培養,親戚朋友遷移到外國更是稀鬆平常的事。我的德國親戚與朋友,一問起來,都有親戚朋友嫁娶外國人,說不一樣的語言。

美洲大陸更不用說,抬頭望穹蒼,除了無盡,還是無盡,踏上了這樣寬闊無窮的土地,自然心情開展。好處是到處都使用英文母語,除了第一二代移民以外,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會想到要講他國的語言,好像也無所謂,反正外國人都得學習英語才能來到貴寶地讀書或工作。然而即使兩百多年如此,情況也漸漸在改變,西班牙語至今已經撥出一片天。記得幾年在Las Vegas時,看到一家子墨西哥人,哼不啷噹數起來將近十個,其中一個女孩看來不過十三歲左右,已經挺著大肚子,按照墨西哥這樣超高的生產效率,未來美國被墨西哥同化(收復失地),不是沒有可能。我若住在美國,一定要考慮開始學點西班牙文備用。

大陸上華人跟島上華人雖然臉孔大同小異,同樣是黑頭髮、黃皮膚,觀點就相差很多了,姑且不評好壞,能涵蓋的範圍差別就難以計算了,除非島上的人們逆勢操作,將劣勢轉換成優勢,利用出入境方便的好處,向國外伸展取經,發展出開闊的國際觀,知己知彼,超越所有自然與人為的國界限。這樣的例子在北歐僅擁數百萬人口的小國中看得最明顯。在島國台灣,有些人做到了,但是大部分人沒有興趣參予思想上的橫面國際拓展。我們在此不談產品外銷,產品外銷並不能代表有國際觀,只是表面性的商業行為,屬於硬體,有別於軟體性的文化外銷。而文化外銷技巧高明首屈一指的,就是美國好萊塢電影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征服力。

走出國門時帶著好奇心遊覽,走馬看花與吃吃喝喝的確是一種精神享受,回到國內時,就一切拋諸腦後,回到出發前的原點。有人會反駁,布蘭妮要怎樣? 更有人乾脆在台味十足的休閒農場上闊氣萬千地蓋一家法國式城堡以償宿願,可是跟四周所有山水景物完全不搭調,倒像是一座龐然怪物。對於這一點,我曾試問: 若是歐洲的農場上建造一個龍飛鳳舞又精心雕琢、五彩繽紛的中國古代豪宅,會是什麼樣子? 很難接受,不是不行,是連背景一起看就很怪異。這樣一座特殊造型的建築物若是出現在歐洲大城市裏,非得要跟都市計畫的設計與審核單位鄭重溝通、周旋一番不可,至少在德國是這樣的。

在台灣土地上仿造一座歐洲建築物,似乎感覺洋化十足,但是還不算是有國際觀,頂多只是模仿個皮毛罷了。再說,哪個法國人會千里迢迢到台灣來玩時,想看到、住在類巴洛克式建築或是類洛可可式室內裝潢?! 還不如在自家後院博物館逛一圈。我只是不懂,為什麼台灣建築商愛怎麼蓋都行? 明明是破壞景觀與環保生態的建築都照蓋不誤,政府有關單位都放認不管? (在此連結一下B最近一篇介紹瑞士名建築師Peter Zumthor的影片與文章,觀摩一下人家如何將簡易風建築融入(blend in ) 自然的綠色山谷中,不留痕跡)

我認為我們可以擁有並發揚合乎時代意義的傳統思想,也可以吸收瞭解融入各國的文化精隨與優益,這可以是不衝突的,因為基本上,各民族都有相通點,這些相通點都是千錘百鍊,經過時間考驗留存下來的菁華,譬如家庭倫理、尊崇賢聖、社交禮儀、閒情雅趣、宗教信仰等等。就像近十多年來,歐美對東方如儒佛道思想非常感興趣,「禪」式的優雅逸趣設計到處可見,他們擷取了一些東方美學菁華,融入(blend in)當地的設計當中,賞心悅目,看不出突兀不搭。他們不會把中國那種大紅大黃熙攘吵鬧的老套設計搬到自家門前,奇怪吧? 就是有別於國外華人開的中菜餐廳的日日張燈結綵如過年過節娶新娘,就差一個吹嗩吶的國樂手來湊合,連我看了都要眼花撩亂兼四肢無力。一般華人的審美觀難道有問題嗎? 最近看了蝶非這篇談到九份薰衣草的文章,看到九份老街的水溝蓋和薰衣草紫得不能在紫的花盆與店鋪招牌,配上大紅燈籠高高掛,好刺眼哪!

我一位室內設計師朋友說,有一次明明把顧客的客廳設計得很優雅怡人、清靜脫俗,未料一個疏忽之下,讓顧客自己挑了一座沙發,結果是慘不忍睹,一座大紅色的長沙發大喇喇地往客廳正中央一擺,客廳的整個精心設計都給毀了,還不能責怪顧客的品味,只能眼不見為淨。我覺得從顏色裡可以聽到聲音,有的顏色安靜,有的顏色很吵,有的吵到受不了。在台灣就常常看到很嘈雜的顏色,讓人心情也不由自主地浮躁起來。

學習外語是開啟國際觀的入門步驟,在學習當中就會耳濡目染外國的文化,對其中產生的瞭解就是最佳副產物。我們當然可以不唸外語報章讀物,只看翻譯的東西,但是這一來,免不了有隔靴搔癢的感覺。我自己的習慣是盡量找作者的母語創作來看,若是碰到沒學過的語言如瑞典文,那就找血緣相近的語言譯本來看,如德文(通常是相反的情況,先看到德文版,才發現是瑞典人的創作,德國的翻譯書籍可真是驚人地多)。我其實還很渴望能撥出時間來學其他語言,如西班牙語。從語言學習去瞭解一個民族文化的思想邏輯與價值觀,是增加與國外溝通效率的最佳方法,英語現在是國際語言,將來也會是。(學習華語的人雖然比以前多,但是要等到這些人士都能普遍以中文溝通的程度,如同現今英語享有地位,你我恐怕都已「到蘇州賣鴨蛋」—作古—了。)

很多時候會產生的不協調與誤會多半是溝通不良引起。溝通不良是就語言與思想上的問題,不要說與外國人雞同鴨講,跟本國人也常常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溝通障礙。在台灣,砸大錢學英語的情況實在搞到很莫名其妙有離譜的地步,在我看來,很抱歉,有很多人花的是冤枉錢,英文補習班的老闆收費收得樂不開支,但是不能怪他們,因為有那個市場,也有冤大頭要付錢。做商品生意的人有時要認賠,開英文補習班大概不用操這個心,反正有很多補習班學生很健忘,即使教完課、考過試就忘了一大堆學過的東西,也沒有人會上門來要求賠償,自己腦袋瓜記不住,能怪誰?!

我們五年X班那個世代的人,沒有什麼雙語托兒所、幼稚園,能上幼稚園就不錯了。從國中開始才有英文課可以上—那時候我樂歪了,甚至小學畢業那個暑假就開始自己學唸ABC—,那時候我感覺像一個牙牙學語的幼兒,想要學很多用英語講出來的字眼、句子。我這輩子從來沒有補習過英文,都是自己幫自己補,只要有時間就是看英文書或是英譯小說,甚至把中學地理與歷史、化學與物理課本出現的英文單字都記起來的(物理成績很差,可是英文字順手牽羊給記了)。我並不把它們當生字來背,只是想要知道中文某個名詞的英文是哪一個字,就是這樣的好奇心驅使而學了很多新字,但是我絕對不會有興趣拿起字典猛背,太無聊了,而且,學一個單字時必須要知道如何用在一個句子裡,適合哪一種說法、語意。那時候似乎冥冥中就註定,這輩子會與英文結下不解之緣,學起來輕鬆,但也不表示我是班上英文最好的,我可從來沒當上英文小老師。

在美國讀文科研究所時,我沒有被要求補唸英文,因為托福考得還不賴。除了讀教科書以外,一到美國就交上了朋友,從新加坡、日本、韓國的亞洲朋友到歐洲與美國的朋友都有,簡直像野馬脫韁來到一片歡喜新天地,接觸其他各國的學生都應接不暇,與故鄉同學的來往就相對減少。就如我在美國認識的德國朋友們,每當我知道有哪些新來的學生是德國人而跑去通風報信時,他們都面無表情,差點沒伸個懶腰、打個哈欠,撂下一句話: 「到了外國,何必還要特意去認識德國人? 」

我唸的印第安納大學(Bloomington校區)雖然位於美國中西部的農作物地帶,卻有一批又一批渡洋過來的歐洲交換學生,到本校修習文史與商業貿易,或是到龐大的音樂學院讀書。短期內,我認識了好多歐洲年輕人,尤其是德國與荷蘭人,有一次還真來了一整團的俄國學生, 讓我幾乎天天都在宿舍自助餐廳觀察他們的舉動與言行,很有趣, 因為那時候很少看到中國人以外的共產黨員。有個烏拉山來的女孩比較投緣,我還把一堆買文具書籍的收據給她,讓她報帳去。

那時候,有一個從台灣到美國來唸電腦的學生,都快拿到碩士學位了,有一天竟然說他聽不懂美國人講英文,要旁邊的人翻譯給他聽。也難怪,他根本只跟老中混在一起。 學習的環境當然重要,到美國讀書,是最方便提升英語能力的場所,不會利用機會就枉然了。說來各位可能不相信,台灣學習英語的環境比德國好多了,因為至少英美電影與電視影集都以英語原音播出,在德國則全部以德語配音播出,我只好到一家小戲院去看英語原版發音的電影。

因為自己的語言能力不錯,能輕易打開結交國際朋友的大門,可是我發現原始的意識是倒過來的,應該說是因為要與外國人士來往,所以想學外語。早在五六歲時,我就想跟台南阿嬤的美國房客—在成功大學任教的美籍英文老師Ms. Rush—,喜歡跑到她家的院子裡寫功課、吃三明治、聽當時美軍電台廣播(雖然聽不懂一個子兒),Ms. Rush 除了送給我和雙胞胎的弟妹聖誕玩具,還有好多本美國小朋友的圖畫故事書,我從什麼都不懂開始翻書看圖片,到後來上中學時每一個字都讀得懂,感到無比欣悅,可是和藹可親的Ms. Rush 早就回國了,不能跟我英語對話。

另一個原因是父親的影響,父親小時家庭清寒,一歲時就失去父親,和姐姐一樣,由母親含莘茹苦帶大,窮到連下雨天都捨不得穿那一百零一雙鞋子,就光腳丫一路走去上課,但是他讓中學老師跌破眼鏡,考上台大,之後又公費留學一年多拿到碩士,回國服務,接著又獲得公家獎學金,由妻子陪伴到美國讀取博士學位才又回國。後來我才知道,父親那年代渡洋留學的青年學子中,中英文造詣都很高。雖然在國內公家機關服務,仍舊經常因公到國外出差。年輕時的我們聆聽爸媽敘述國外的求學經驗與旅途趣事,總是聽得津津有味,而我的眼睛老早閃耀著雀躍的光芒,一顆蠢蠢欲動的心也奔飛到窗外。我下定決心,百聞不如一見,一定要親身體驗一番,後來如願踩上了自己的國際旅程, 一晃超過二十年。雖然吃了很多苦頭,卻一點不後悔,還很慶幸挫折中培養了相當的韌性與耐力,更是感恩於生命中所有的際遇。

由此引申到「用途說」,很多人花很多金錢學英語,卻得不到想要的成效,有人則推說是沒有興趣學。有些人雖沒有受正規的英語教育,卻也能自修到說一口流暢的英語,不完全是興趣使然,還不如拜「用途」或「目的」之賜,用途就是學習的驅動力,可以力大無窮,我母親就是好例子。她年輕時因為家道中落,中學畢業就工作養家。後來為了陪父親到美國,就努力學英語,學到日常生活溝通無礙,還能夠憑著優異的裁縫技術和勤奮的工作態度到美國大型百貨公司的立體裁剪部工作,掙錢貼補家用。回到台灣以後,母親還是天天六點鐘起床,跟著空中英語廣播的進度學英語,那時候我常常是一大早就被空中英語的美國彭蒙惠老師吵醒。我呢,不學白不學,媽媽既然都訂雜誌了,我就把雜誌順手拿來讀一讀。

我的父母回到台灣以後,還是經常使用英語,父親到現在每年都還參加國際會議,主持國際會議時,他的專業學識經驗豐富與外語溝通能力優異,廣受專業界國際人士的肯定與讚許。母親在兒女都離家自立後,十多年為一個歐洲花藝團體貢獻義務服務,接觸不少頂尖的歐洲花藝老師, 都能夠侃侃而談,如果在花藝表演秀上要上台公開演講的話,就是事先找我這個遠在天邊的大女兒寫英文演講稿了(她總是說我唸的書比她唸得多,文法比較好),通常她用中文口敘一次內容,我就「SIM-SA-LA-BIM」變出英文詞給她,母親的演講功力是一流的, 上台完全不會緊張,而我卻沒有那樣的見識與膽量,對台下幾百個觀眾講話。(她對此有獨到的解釋: 「人家專心聽你講話,你為什麼要緊張?」對吼?!) 不過,我倒是在歐式花藝教學中做過即席口譯的工作,那時候陪著德國花藝大師到台北、台中、台南教學。為此,我還在德國報名參加花藝學習,之後再把大師級老師邀到台灣教學,從那時起就迷上了變化無窮的歐式花藝。

以上是我們家學英語的部分經驗,我們從正規教育與個人自修作為出發學習外語,都有不錯的實際成果,至少要與外國人士溝通都不成問題。有了目的,就需要有工具來完成目的,就這麼簡單而已。所謂目的大概不出兩種: 專業需要與結交朋友。所以,要檢視到底學外語在台灣的用處有多大,用處越多,學習外語的動力越大,不用考試相逼,不用補習班督促,都會有進展。最可惜的是,除了英、日語以外,外語系大學生的出路實在狹窄無比,絕大部分都不能學以致用,就連外文書籍的翻譯酬勞都少得可憐。語言學了用不上時,就會漸漸淡忘了。

依據職場需要而學習的語言課程就是專業應用語言,重點不在廣泛,而在專門的領域上下功夫。我們以前背了幾百個狄克生片語,真正用上的又有幾個? 若有四分之一就不錯了。再說,語言是活跳跳的,不斷有新字新詞產生,學都學不完,只能作重點學習。即使在外語翻譯界都還細分不同的專業領域,專精於法商學的翻譯人才還不見得能在高科技業上發揮功能。記得以前在藥廠工作時有個英文縮寫 「AWB」,跟外銷部談起是Airway Bill (英文: 空運提單),跟研發部門談起就是 Anwendungsbeobachtungsstudie (德文: 臨床實驗,免驚,德文最難的部分不是落落長的字,只要懂得拆字就沒問題,比較麻煩的是名詞的性別,譬如月亮,別家都說是陰性的,德文偏偏是冠個陽性,太陽才是陰性,ORZ!),要認真搜查起來的話,還有可能冒出更多不同意思的全字型呢!

總而言之,英語學不好最基本的原因不是教科書、師資、資質稟賦與興趣的問題,而是學了用不上,如果用得到的話,自然就會經常使用練習而深入精進。要把英語學好也不難,縮小範圍,專攻專業題材,以配合職業用途所需。職業用途必須去創造產生,以國際觀光業而言,可以發展的機會還很多,不要僅僅侷限在提供講普通話的彼岸同胞服務,把企業經營格局放大,縱橫整合人力物力資源,提升到國際層次,不只英語,各種外語都有機會用得上。講中文大家都會,沒有任何競爭門檻或障礙,但是今天如果有旅行社推出專門迎接國際觀光人士的套裝行程,提供貼心又專業的服務,自然能開創出旅遊的一片藍天,也不必在紅海中削價競爭,弄得業者都灰頭土臉。

不管是哪一種行業,對於顧客與競爭者的觀察與瞭解,還是兩千五百年前老孫的一句話最忠肯、扼要: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下一次我就把一個自認為有創意又好玩的主題旅遊點子寫出來,不碎碎念個沒完了,耐心等我呦!

(後記: 這一篇真是不知不覺寫得落落長,不過以後大概也沒時間一口氣寫這麼多的文字敘述,針對這個題目書寫能拋磚引玉是我本意,很感謝大家的回應。以後還是多聊些德國的事情吧!)

待續...

文/crystalsun 20090515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rystalsun&aid=2952123
 引用者清單(2)  
2014/10/03 01:30 【udn】 購買前先比價!99 學得 國小 用美比價
2009/05/26 12:59 【遠方旅人的部落格】 引用文章感動、感觸、感慨、感傷 – 芝麻綠豆缺宏觀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為受難者祈福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有同感
2010/05/22 11:37

拜讀姊姊用心寫的文章

我個人也有同感

記得學生時代還因為媽媽不讓我去歐洲當交換學生

嘔了很久的氣 (媽媽說花錢啦   妳一個女孩子在歐洲不放心啦 balabala)

不過我現在出了社會

一方面是媽媽與姑姑也鼓勵我找一些公費出國的計畫

一方面因為我有在大專當助教   看到現在大學小孩的讀書上課態度

的確有感而發.......

個人應該說

有時候為現在大學生對上課與學問敷衍的態度感到好氣又好笑

他們已經不用像姊姊的年代

為了擠進稀有的大學名額去死背一些所謂"枯燥"的東西

(例如高中文組紛亂如麻  細如牛毛的歷史事件)

但是過於功利的眼光(這是營養學分   這個跟我的所學科系無關.....)

反而讓認真備課的教授與這門學問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10-05-23 17:01 回覆:
有很多事情要經歷過,才會領悟,現在年輕人的態度就留著他們將來回頭審悟,我們也常常看到貧苦出身的孩子反而知道努力向上,過於受寵溺的孩子反而錯過學習時機。

有人茁壯,有人凋零,歲用也不留人。

盹龜雞~ 五月21 22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語文
2009/09/15 12:00

很高興認識妳 ~.

看到這篇苦口婆心的文章  知道妳的用心良苦  特來發言.

我觀察是比較悲觀的,不知道怎麼回事, 目前島內的年輕人讀書風氣不盛! 不知道我們的教育系統作了甚麼好事,(小學時候還存在的唐詩 三字經 朗朗上口) 初高中大學之後普遍讀書風氣不好 , 愛打......屁, 打..電玩 愛上網瞎聊.

沒有好奇心去挖掘身旁的為甚麼, 沒有好奇心去知道語言上我們這麼說, 日本人會怎麼說, 美國人怎麼說, 德國人, 法國人, 西班牙人,俄國人....怎麼說 , 哪有寬闊的心房吸收學習啊 ?

說來慚愧, 我年過三十的女兒是在出國讀研究所, 看到同班的美國同學K書, 才開始死心踏地啃書的. 這幾年島內的風氣變虛浮了, 要耐心拾掇才能揀回來呢.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9-15 13:54 回覆:
感謝妳的來訪與留言!!

唉,這或許也是我們長一輩看年輕人的心情,以前考大學比現在難多了,所以更珍惜機會得來不易。在外國,上大學不容易,名額非常有限,如德國,有些中學畢業生為了要排隊等一個理想大學,有的甚至等個三四個學期才等到。

怪不得我妹一直堅持外甥上好的高中、國立大學,就是為了校園讀書風氣。

妳說得對極了,好奇心很重要,也是求知的出發點。全世界都在進步,我們怎能不探頭出來看看呢?!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
2009/05/23 20:24

家庭國家多支持子女離國闖蕩

或有一天在地文化神奇轉變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5-27 00:33 回覆:
看得多、看得廣,內省會多一些吧!

感謝你推薦引用我的文章!!

Justin W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些感想
2009/05/19 16:51

說到島國心態...這次的日本行也有些感觸...

長久以來接觸日本的文化...外國人講日文好像總是容易被歧視...

而外國人講英文在日本又好像變的很高尚...講英文的時候日本人就比較不知所措...

然後就會常常看到一些網站寫著...Sorry Japanese only...

感覺有時候看到這樣的字眼還蠻不太舒服呢...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5-20 14:24 回覆:
日本人講英語的腔調都很重,而且我覺得日語本身的發音就比較少變化,不像中文豐富,所以日本人學外語的發音可能也會比較吃力。

只有日文的網站還會說sorry,也不錯,有很多純中文、給華人看的站都不講sorry的呀!

taiwanmic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5/17 17:40
說到不搭調,我感覺台灣的國際門面~機場最奇怪突兀了!!老航站是簡陋無美感,新航站又太國際化無特色最後成了一無是處的怪地方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5-18 14:36 回覆:
我一直覺得航站的走道天花板好低,一下飛機走進來就覺得悶悶的......

野口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知不覺
2009/05/17 16:37
不知不覺的落落長  就像到了某個時候   有些人也會不知不覺的嘮叨
最喜歡從折射裡 看你的不小心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5-18 14:34 回覆:
哈哈,妳也是這樣嗎?

Wu Wei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有感而發
2009/05/17 13:21
其實島國可以不必有"島國心態"的. 有的島民把島當做四面八方都是開放的機會, 有的島民就認為四面八方"空無一物"是障礙和侷限, 甚至恐懼. 如早期英國四海趴趴走 vs.日本鎖國, 等後者驚訝發現落後前者這麼多才趕緊打開門戶, 迎頭趕上, 不然日本也不是今天的日本.

凡是自我封閉都是有問題的, 不一定就是因為島的地形, 譬如清代末期的"大陸大國", 就是因為鎖國的結果而國力之弱而任由八國聯軍的羞辱. 可嘆人總是那麼愚蠢, 永遠學不會歷史的教訓. 台灣在李登輝以及陳水扁連續十幾年的鎖國政策下, 只靠著簡單偏狹的意識形態自欺欺人, 結果台灣島變成台灣井, 島民變成溫水中被煮的青蛙.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5-17 15:13 回覆:
中華民族是一個蠻奇怪的民族,不是嗎? 到現在還常常看到或聽到有大陸人要為八國聯軍的羞辱雪恥,老天,都已經21世紀了,還計較這些清朝時代的舊事,是十九世紀的事吧? 再說,今天的中國不是很熱衷在非洲發揮影響力?

不過,大陸企業,尤其是國營的,想的範圍倒是不小,更想擴展經濟勢力,國家基金已經買進很多很多國外財團企業的資產。在美國雖然因為金融危機有不少損失,但是現在目的轉向歐洲,到歐洲大採購。希望不是懷著報仇雪恥的心態而來。至於商業間諜,最近在德國,連德國政府都被駭了。

小國成功的例子很多,如果以人口多寡而言,台灣也不小了,跟馬來西亞差不多。照理說,島國應該是更要開放才對呀! 但願明年不要再聽到228的悲情大遊行了...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妳的推薦,但B覺得汗顏。。。
2009/05/16 18:59
那篇文只是B因閱讀而隨興的一篇“剪貼”介紹,真要好好寫的話。。那棟建築應該有很多材料可以發揮和借鏡的特點。六月中B和伴會專程去體驗一下Therme Vals,歸返後或許再用心寫一篇報導吧?(有關建築或藝術的貼文看的人不多,寫起來卻很花時間又費力;B已經越來越沒有熱情,肯花上好幾天的精神只為寫一篇文。打字慢是個缺陷,另外也是沒有像妳有長篇述論的文字能力和耐性啦。)

好奇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學生時代的B英文很少及格過,隨興閱讀和學習都只是單純的好奇和喜歡,卻從來不曾為了成績(學科成績在班上頂尖,但需要下功夫的語言底子卻很差)人到了國外面對生活不得不學當地的語言,才接觸英文和法文。學習一種新的語言是深入其他文化的最佳方式。因為好奇而得的機緣和語言的媒介,讓自己的視野可以更遼廣,生命更加豐富。。。那是人生一種無形的財富。何樂不學呢?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5-17 14:53 回覆:
吃力不討好的事我也常做,熱情也會被澆息,但是,想想,如果自己寫得自在愉快,就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有些人觀察人性寫得很好,有的人寫家裏的是寫得很順暢,有人寫遊記,有人拍照技術高超......。我比較不喜歡寫個人隱私,算比較保守吧,又怕寫了,在網站世界永久留存,很可怕耶! (自己刪掉並不表示會真的消失,在網路上還是找得到)

贊同,走出家鄉後,發覺世界好大,好精彩!

Das Reich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又是一篇好文
2009/05/16 14:55
不過現在年輕人會願意花時間好好靜下心來看這麼一堆文字的應該不多了吧?大姊說的其實都是老生常談,不過每個人都會狀況不同,像我的英文起步很晚,到高二高三才好好加油,但是直到出國前補托福才真的認真起來,然後就被丟到美國去了。

台灣人其實不該只重視英文,而忘記了我們還有一堆英文不怎樣的鄰居,學日文的可能因為歷史因素而稍微多一些,但是離我們最近的東南亞卻因為大家覺得那是外勞在用而幾乎沒人在學,如此歧視真是好笑。

至於品味喔,台灣從來就不怎麼重視藝術與品味的培養,別忘了我們小時候這些音樂還是美勞家政課程不都被拿去給國文英文數學用掉了?結果就是整個台灣九成以上幾乎不知何謂品味與藝術,有了錢卻個個像暴發戶一樣。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5-17 14:42 回覆:
呵呵,不是「老身長談」就好了...

我的意思也是,不論何時開始,有必要(用途、目的)學外語時,就會想好好學而學好。我並不太贊成在台灣中英文從小在幼稚園時就同時學,或是父母一開始就跟小朋友講英文,因為母語先學好,外語後學,只要認真都沒問題。在美國的話是另一種情況,在美國成長的小孩的母語就是英語,使用中文的機會還是有限,華人父母跟小孩講中文也是很正常。

我工作時碰到的東南亞客戶,英文程度都很好,台灣人反而差一些,日本人發音比較有鄉音,但是書寫程度上卻很不錯。韓國也是全公司上下很難找到一個英語講得好的。東南亞外勞的英文程度並不好,除非他們有相當的教育程度。

在台灣如果發現一個有設計品味的餐廳,很令人高興,可是有時菜餚又不怎麼樣。中學時我一直想考家政系,因為從小喜歡手工藝課,可是家政系屬丙組,數學理化成績不夠好,根本不可能上丙組班,很可笑吧?

舊金山T小姐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spanish
2009/05/16 13:25
是啊, 我們加州這裡的標示都是英文+西班牙文. 我也曾經想學過, 那個 rr的捲舌音硬是有難度啊~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5-16 14:13 回覆:
那個rr不難啦! 只要妳有決心學,我大學時學俄文時也得學這個音,練了好幾個禮拜,終於找到竅門練成,就是用肚子吐氣時,在口腔內振動上捲的舌尖,讓氣滑過舌尖出去。跟其他的發音開始學以後,再慢慢矯正到妳滿意的程度。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