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12 16:35:37瀏覽2052|回應16|推薦63 | |
引用文章感動、感觸、感慨、感傷
上一篇談到推廣台灣觀光業的兩大障礙,都是觀念上的自我設限,作者就沒空寫、沒靈感寫下去而嘎然停止,直到今天才繼續寫下文。以下就是那兩個「長遠」與「寬廣」的關鍵問題,也可以說是,至今「點」的形成不是問題,缺乏的是「線」與「面」的思考: 短視近利沒耐心 這個非常嚴重的心態問題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是總是有人說不得已,身不由己,不要說百年大計,即使有些值得執行的發展計畫付諸實行後,根本撐不到到兩三年就夭折,太多太多的人只看事情表面就下判斷或放棄,每天卻忙得跟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救火,大多數都是事情發生而被動式反應,被動等於被人牽著鼻子走,不同於主動,沒有作中長期計畫的餘地。主動有很多好處,可以訂好企劃,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決定進行步調,做得不夠理想時,只要有事先預留檢討的時間與空間,可以從容進行改善。每天都忙過頭時,哪來思考的時間哪?! 古人的智慧名言「急事緩辦」恐怕早被丟到腦後,事實上,真正重要的事都是長時間發展形成的,就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民主選舉政治上,應該有某些前提要遵守,就是有利於國家與全體或絕大部分人民的決策與計畫,應該不受整黨輪替干擾或阻撓,重大的政策不該是朝令夕改,斷絕實施的延續性,弄得民間也毫無頭緒,要隨時變更行動以因應政府措施的改變,既勞民又傷財。在經濟上,有多少企業主不是匆匆忙忙開個公司、店面,或是經營不善,或是東施效顰不成,然後草草收場? 這些年來看到台北的餐飲店一家又一家地開,多到不可思議,互相模仿抄襲,各家飲食口味雷同,拿不出更好的賣點,就在同一個水準上展開瓜分客源的大車拼,到最後只能以賤價來搶顧客,品質也顧不了了。身為顧客,我最不喜歡花賤價買爛貨,買到品質差的便宜貨,用不到一下子就壞掉,等於是虧錢。品質劣等的飲食就更不用提了,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嗎? 難道沒有更好的事業創意嗎? 創意不難,也不過只是一個「點」,但是要想得周全、長久才有可能減少進行上的摩擦,並持續下去。我總覺得跟自己眼光的定位點有很大的關係,就好像跳遠和賽跑一樣,要先看好那一個目標點與距離,才有可能跳到那個點,跑完那個距離。隨便舉個例子,在台灣老聽到水管修不好,老在漏水,水電工的修理品質不一,修不好再修,修個沒完,也讓顧客花了大把鈔票。為什麼從來沒看過一家企業推出有政府認證標記的水電工連鎖店服務,提供標準的服務與統一的價格? 甚至保證修得好,或是修不好退錢。這樣的公司如果經營得當,口碑好,甚至創造出自家品牌,如某某水電安裝修理服務公司的技術優良,價格公道,要維持個五年、十年的營業有何困難,甚至二、三十年以上都有可能。 在德國雖然好像也沒聽過這樣的水電修理公司,但是他們非常重視各種手工藝匠的訓練養成與業界協會團體的加持,工匠做事一板一眼,毫不含糊,政府對工人工作時的健康與安全維護措施也都予以訂立法規以求保障。其實我們不用等到別人先開店再來模仿,有技術、有資金、有人才,就可以開始規劃,創意新點不就是別人沒做過的嗎? 光有創意,沒有耐心,同樣做不出什麼名堂來。比較起來,我認為德國人的耐心比台灣人強過很多倍,從策劃腹案開始到執行工作,要做到一絲不苟就需要很強韌的耐心,德國企業要進入一個新市場,或是研發一樣新產品,都要很多經過長時間挑戰,他們會作短、中、長期計畫,按部就班來,做事穩當自然會伴隨穩當的經濟效益。有些事情其實不比衝勁,尤其是一窩蜂的衝勁,而是比長久的耐心。就好像德國公司招聘員工,試用期經常是半年,半年之間對一個新進員工的能力評估似乎比三個月要來的確切一些,但是在台灣,我曾有同事在半年內就已經跳槽了,有的還不只跳槽一次。試用期不僅是提供給雇主對員工的認知,同樣是給員工的一個機會自我觀察測驗,是否適合在該公司繼續服務。 除此外,說句題外話,最最令我想不通的是,為什麼歐洲人可以每年工作十一個月,一個月悠哉悠哉休假? 德國人拿休假是不會跟老闆客氣的,因為是工作合約中規定的勞方權益,而且不怕休假中誤事,因為職務都有代理人可以代勞,反正大家輪流度假,輪流代理,誰也不吃虧。德國公司也不期望員工加班,上班八個鐘頭內應該盡量把工作完成,這樣的訓練與風氣之下,員工的工作效率自然也高。我在有三百個員工的中型德國企業上班時,很少有忙得焦頭爛額的日子,通常都是事先就安排好工作程序與緩衝時間,同事各部門的的配合度不錯,突發事件就減少很多。 最怕的倒是碰到有些老愛改來改去的亞洲客戶,害我一件事情要重複做好幾次,如在食品進出口公司工作時,香港一個客人老是劈哩啪啦自己忙得像一隻無頭雞,一天當中同樣一張魚子醬訂單可以改上三次,且都是急急件,兩三天內得出貨。所以,我收到她的訂單時,一定不會馬上出貨,都會至少等上一天或一個上下午才會開始反應,不讓她害我浪費紙張,浪費時間修改帳單,更不需要跟倉儲裝運公司叮嚀要改變裝箱內容,還要跟他們道歉一番。有時隔天香港客戶還要修改訂單,我也只能說貨物已經裝上飛機,不能改,下一次一起訂吧! 亞洲客人來訪的問題也差不多,見面的日期就是改來改去,好像是忙得不得了的大人物,有的人還不能太早訂時間,因為他不知道到時有沒有空。沒有空? 那幹嘛訂時間,就乾脆免掛號吧! 亞洲人喜歡把「做事要有彈性」這句話掛在嘴邊,問題是要求自己還是別人? 彈性氾濫就等於沒有做事原則。 觀光業需要以長遠的眼光與持久的耐心來整合投資與開發經營,不該把觀光旅程單單定位在吃吃喝喝逛逛買買了,讓國內外觀光客停留多一點時間,才有可能讓他們多瞭解台灣的人文風景特色,同時增加經濟效益。留下了好印象以後,把這個訊息帶回家給親友,就是最好的宣傳口碑,有了口碑,還要持續投資經營,不斷改進旅遊住宿品質,客人才會源源不斷前來拜訪。在當中還必須時時檢討,如何在維護原有的自然環境與增加觀光收益之間取得平衡點。重點在於杜絕一窩蜂的經濟開發,以免破壞人文景致,照目前看來似乎很難,可是總是要有人帶頭做起,政府必須扮演一個驅動的角色,設計完備規章,拿出魄力踏實執行規勸取締。(寫到這裡,我怎麼覺得自己口沫橫飛白搭一番? 唉! 寫都寫了,就留著吧! 大家還不都是「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差別只不過是「利」的大小, 而私利總是大於公利) 現在的青年學子都一心想唸大學,學了一大堆不實際的學術理論,出了學校擠破頭找不到工作時,竟然還有很多人繼續苦讀,苦讀時還是沒有工作經驗啊?! 拿了碩士、博士學位,更容易在心態上眼高手低。真的不如學一些非常實用的專業知識,如旅館經營管理,像瑞士的旅館管理學校那樣,從鋪床、打掃房間開始來得實際,從基層工作上打基礎。有時候我覺得很有趣,台灣的高學歷人才多到嚇死人了,滿坑滿谷都是,可是有很多工作卻做不來,真怪,讀書有耐心,工作卻沒有耐心。在職業上,工作經驗豐富比學術知識更加派得上用場,職場上碰到的各種疑難雜症都是教科書上找不到的,滿腹學術經綸反而用不上,還不如捲起袖子來做實際的工作以扎穩根基,對將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得有保障。 在國外很多專業工作不需要大學畢業的程度,如在德國,秘書和空中小姐都不需要有大學文憑,只要有專門的職業訓練就可以跳入職場工作。我認為任何職業都是社會所需的中堅份子,沒有貴賤可分,工作好不好找,常常取決於市場的供需狀況,供需情形往往可以決定價錢與酬勞高低。在德國,律師人才多得滿街跑,一個有博士學位的律師自己若不開業,也不一定找得到合意的工作。記得以前在服務的德國藥廠裡,我的頂頭上司為我加薪時還順口提到一句話: 「您可別以為那些有博士頭銜的同事拿到的薪水就比您的薪水高。」沒錯,固定薪資以外,在業務部的職員確還有年終業績獎金可以拿。 近視短見的確是台灣的一個嚴重的缺點,跟莘莘學子怎麼扯得上關係? 怎麼扯不上? 放眼一看不都是近視眼的年輕人? 摘下眼鏡後,都只能看到眼前的東西。該畢業的不畢業,還自動留校察看,或是逼自己上研究所以度過就業難關的年輕人都算是只看得到眼前,只想藉以逃避此刻的窘境。年輕的歲月最能夠吃苦耐勞了,不趕快求取工作經驗的話,實在糟塌寶貴的光陰。有人會問: 就是找不到工作啊! 找不到工作不能都怪罪在求職人的身上--除非他潛意識裡也不太想工作--,這個問題到處都有,必須靠各方面集思廣益與配套措施來解決。這一點我想在文章最後舉一個觀光業的可行例子來作參考。 待續...... 文/crystalsun 20090512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