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感動、感觸、感慨、感傷
2009/04/27 16:40:04瀏覽2176|回應18|推薦89

↑陽明山花季

最近讀了有「飯店教父」之稱的嚴長壽先生的書「我所看見的未來」,感動、感觸、感慨、感傷良多,甚至對台灣旅遊業有恨鐵不成鋼的感受。我手上的這本書自2008年3月付梓以來,已經是第二版第三刷了,書面上印著「十萬版紀念冊」,這樣一本優良讀物的內容豐富、充實,能激發讀者許多靈感與啟示,若能銷售到五十、一百萬本以上,都不足為奇。嚴先生真的不愧是台灣觀光業旅遊的領航人,充滿了對台灣的熱情與理想,他以數十年的專業經驗實事求是,切入重點,提供一套邏輯清晰又激勵人心的未來觀光文化服務業剖析,與具體的改善與創新建議。

姑且不論是否每樣提案都可行,但是能提出這麼多樣化的觀光土地包裝與行銷方式,又能兼顧文化永續發展的需要與執行上的變通可能性,可說是在二十一世紀初重新整頓台灣國際觀光業的經典依據之作。在業界,我想大概還沒有一位資深業者提出這麼鏗然明確的整體構想與策略,值得業界集思廣益討論定案與付諸實行的大、中、小企劃案,實在多得不勝枚舉。然而,如果沒有這片土地上人民的共識與共鳴,恐怕再好的構想計畫都難以落實。

以遊客身分而言,每每返台省親渡假時,總是百感交集,台灣的優點提出來認同稱讚,大家都開心,但是回過頭掩面,有時又是一陣心痛,缺點、問題、積弊誰想聽? 大部分人可能就會怪我,反正住國外的人,來匆匆去匆匆,就少說兩句吧,免得破壞氣氛。可是,不管是本地人或外地人出自於關懷而提出檢討與忠告,執政管理者若能虛懷若谷檢視一番,就能夠藉此意見交流改善求進步。在民主政治中,本來就需要來自各方面的指教,才能敦促國家政府瞭解問題所在,進行改革,以呈現績效建樹來增取下一次的選票。如果只是政客高談闊論,又拿不出政績來,遲早都會被時間淘汰與人民攆下臺的,更是對不起後代的子子孫孫。要破壞談何容易,要改革建設則是難上加難,沒有決心毅力的話,什麼大事也無法完成。

2007年我們到花蓮太魯閣旅遊時,同坐一旅遊巴士的旅客,除了我先生以外,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華人,有新加坡、有美國、中國等不同國籍。中午大家圍席吃飯,那位旅居美國二十多年的太太就感歎,說很早以前台灣只有六百萬人口,住得很輕鬆、舒服,跟現在都不一樣了。我對這句話的印象很深刻,心想,還好,從台灣移出去的人也不少,要不然會更加擁擠,不敢想像那樣的人口爆炸。留一份無遠弗屆關懷的心,也算是盡一點對家鄉土地的義務。

即使人口從六百萬增到兩千三百萬,台灣還是可以把所在地規劃得適合島上居民生活作息的好地方,運用我們代代相傳濃厚的人情味與精緻細膩的傳統文化,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可以把台灣變成一個賓至如歸、令遊客意猶未盡的渡假勝地。我們應該好好思考如何挖掘自家花園的寶藏,愛護、珍惜它,並且將它如鑽石瑰寶一般燦爛亮麗地呈現在世人眼前。

國界是人劃定的,有人看得到國界存在,有人看不到,不管如何我們還是眺望同一個太陽,同一個月亮。全球化與網際網路化是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到只有走到電腦開機、到上網的這一小段路,隨時可以與各地的親戚朋友連絡,只是要考慮時差的問題而已。全球化把很多事物都變得沒兩樣,就像同一個招牌的咖啡店裡買的東西大同小異,一進門就知道要點些什麼飲料來喝,的確很方便省時,但是有時也單一無趣、枯燥乏味,沒有驀然驚喜的餘地。

然而,台灣真的全球化嗎? 在物質上,或許是的,但是在精神上,卻不是這樣的。我常常覺得台灣人習慣性把「國內的」與「國外的」分隔得很清楚,有的人甚至只要是「國外的」就不想再多知道些什麼,反正與我無關。聽到我住在德國,百分之九十多的台灣居民會直接聯想到德國豬腳,再來就是德國車不錯,其他的似乎都不值得一提。人家不問,我也就習慣上收斂言語不多提, 頂多隨意說上一句「我們住漢堡的人愛吃魚鮮,北德沿海地區都是這樣」。但是偶而碰到少數一些世面見得廣、具有國際觀的人,談起來就蠻有意思的。基本上,我自己也非常喜歡聽聞世界各地人士介紹他們的家鄉與居住地的文化、現況發展,以及對世界時事的看法。

有了金錢,當然什麼東西都買得到,但是買不到文化,因為文化需要長時間的醞釀才能形成。面臨世界全球化,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開闊包容的胸懷和格局,要懂得如何在蕪菁缺優之間取捨,吸收外來的科技文明創新,應用於維護與提昇固有的文化精隨。把政治意識型態撇一邊,台灣目前應該追求的是呈現她獨一無二的文化傳統特性,在國際舞台上要有鮮明的定位,才會吸引國際人士前來觀光、停留,讓遊客更想瞭解她豐富精彩的內涵。居住在歐洲多年,我更是親身感受到歐洲人對歷史文物一屋一石、周遭自然環境的尊重與呵護心態,保存下來的精華,就是流傳給子孫最珍貴的寶藏與財富。可是回頭看到台灣的家鄉,卻常常是純粹經濟發展考量很自私地破壞了原始美麗的自然河光山色,喜新厭舊的心理意識到處可見。再不然就是為了彌補破壞的過失,來個匠工氣十足的人造美景,怎麼樣都比不上原來天然渾育的景致。

其實,不是自己愛誇大其詞,在國外的這二十年來,跟我接觸來往較頻繁的外國朋友,幾乎都對台灣感到相當的興趣--尤其是看到我這樣一個活跳跳又操德語的台灣人時--,有些德國的老朋友還不只一次起鬨要我組團帶隊訪遊台灣。過去有位丹麥的同事甚至在公司母子公司聚餐時,坐我隔壁,當眾稱讚台灣的中央山脈地區的風景秀麗,尤其阿里山是他大學生時代背包旅行中的一個莫大的驚艷,那大概是1979年的時候。我暗想,下次他在來台造訪時,希望他的原有印象不要破滅,也不要在綠意盎然的觀光地點看到一些五顏六色、亂七八糟、衛生習慣也很堪慮的流動攤販,如我在陽明山公園所見。(我不是反對攤販,而是應該要規範整齊,有統一的整體設計與清潔衛生的安置處,比較起來,木柵的動物園的情況就好多了。)

外國人渡假旅遊不在乎地方大小,在乎的是來此一遊的收獲,先進國家的旅客大多都是定點旅遊 (那種一整團人一星期遊三五國或是兩禮拜遊十國,幾乎是華人的「特權」,連歐洲的司機先生看到緊湊行程也搖頭如敲浪鼓),一個國家都起碼待上個幾天,甚至一整個月,即使過境而已,也會花上個一兩天下機瀏覽一圈。譬如新加坡是前往紐、澳的中途站,就是過境旅客停留兩三天的好去處,光是這兩三天的觀光住宿消費,不斷累積旅客人數,也就很可觀了。

原來我以為台灣也可以扮演美加與東南亞之間這樣的中途站,但是看完嚴先生這本書以後,恍然大悟,以台灣豐富多樣的人文景物,加上觀光服務業的積極改進與創新,真的可以留住許多外來觀光客的腳步。(在此我覺得要絕對避免泰國某些觀光發展模式,如吸引一些素質不怎麼高的外國遊客在來尋歡作樂。台灣更沒有必要成為一個廉價觀光地點, 若是只為了貼上便宜的招牌而造成業者互削價競爭,那就沒什麼戲唱了。)

台灣過去非常注重製造業的發展,依我個人觀察與經驗,台灣人大多非常重視創造物質,但不重視心靈上的享受,或許是一路打拼才會贏以來,不懂得享受。享受什麼? 享受舒適幽雅的環境與良善貼心的服務。為什麼不? 因為不瞭解這些條件所帶來的服務的無形價值。說到服務,很多人就想要免費取得。服務需要時間與人力資源,可以換算成金錢,服務的金錢就是服務業人所付出的時間與應得的服務費酬勞,不必是漫天要價的頂級,但也不該是便宜到受踐踏都不可惜的地步。先進國家的服務業產值一直在增加,製造業的產值在減少,服務業漸漸代替製造業,這也是可以預料的,人工可以機器代替,更便宜、更省時,再不然就整個工廠連根拔起,搬到廉價人工國家去。當人們對工廠關門大吉在哀傷無助時,其實就應該積極開闢一條全新的產業途徑。服務業就不一樣了,如律師、醫生、美容理髮師、水電工、按摩師、旅館經營者等等數不清的職業,都有留在本地的需要,除非是供過於求產生的市場變動,才會有被動性外移的可能。

自從周休二日開放以來,國人慢慢領悟到休閒育樂的重要性,喜歡利用假日去踏青旅遊,這是好事一樁。可是,我總覺得這些旅遊地點與途徑至今都是完全為台灣本地旅客設計的,也就是說,當我和德國先生到台灣想到處走走時,會碰到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 去哪裡? 怎麼去目的地? 如何規劃整條路線和整個行程? 哪裡可以休息、飲食與住宿? 我們並不是那種第一次來台灣走馬看花的旅客,我更想要讓德國先生在短時間內欣賞到更多的台灣各地文化風光。如果父親有時間開車帶我們,或是跟台灣的親友一起出遊,當然沒問題,但是大家要上班呀! 而我們想利用非假日旅遊,免得人擠人或是被堵塞在公路上。這就是嚴先生在書中提出來的飯店旅遊業「周休五天」的大問題,也就是五天閒著,周末兩天卻遊客擠破頭,讓業者應付不暇,自然難以兼顧服務品質。

至於陸客是否能夠代替其他國家觀光客? 還是不要打這種算盤,因為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客源要分散,就像有些小公司就靠一個客戶維持營業,唯一的客戶不下訂單,就很悽慘無救了。開發國際客源甚至比應付彼岸的觀光客來得重要,因為國際觀光客來訪會促使台灣觀光業走向國際化與更深層的文化交流,不限於兩岸華人的範圍,兩岸都已經同文同種了,互相學習的領域還是有限。

回到前面話題,我們如果不是大費周章才能安排到行程的話,就是放棄旅遊的地點。即使上網查詢,所有的資料也都是東一筆、西一筆零零散散的,而且英文資料非常有限,所以都要靠我一個人匯總打點,而我有很多其他的事情牽絆,有時實在忙不過來。即時有時間,長年在國外居住,對台灣的旅遊景點也很不熟悉。我常想,為什麼沒有一些像樣的北中南與東部旅遊規劃提供給人生地又不熟,又不識半個中文大字的國際人士呢? 除此外,我先生就常打趣說,在台灣對不同人問同樣一個地點與路線,得到的答案常常不一樣,也有可能通通都不對,親愛的同胞們習慣上就是「沁菜講講」,有講就算數,到最後我們可能還得靠「瞎貓碰死耗子」的一級好運才找得到。

而國際人士在如此全球化的世界裡,如何辨認台灣的觀光文化特色? 旅遊就是要尋找各地的文化傳統的特色,不是嗎? 欣賞本國文化,並不是指要請外國人來品嘗美食,拍拍屁股就走了而已。就如嚴先生在書中反覆提到的旅遊三階段: 走馬看花、深度旅遊、無期無為。現在很多台灣人到國外出遊, 已經不是第一次,而是進入第二、三段的旅遊方式。可是回頭看看台灣本身的旅遊環境,卻好像還停留在第一階段,都是迎接一些旅客吃、玩、看、買,然後就坐飛機走了,一團接一團。(我們夫妻倆已經直接進階到「無期無為」了, 因為常常會摸索得一頭霧水,乾脆 just go with the flow)

即使是為了洽公或商展會議來台,也可能有空餘時間能走走看看。我們的確也應該思考,如何讓這些公務訪台人想要多留幾天,更深入遊訪台灣。台灣是個物產豐饒、風光明媚且擁有豐富人文歷史文化,甚至融合了歐、美、亞外來政經、文化、藝術因素影響的島國。連一個面積上小得多的新加坡都可以在世界上展露耀眼的光芒, 同樣擁有華人的精明能幹,台灣實在沒有理由推拖而承認無法創造一個受人稱讚的觀光文化產業。

讀完這本書,我認為造成這一些推廣觀光業的障礙有兩大最主要的原因,都是觀念上的自我設限 ,是哪兩個? 現在沒空寫了,下回分曉!

以下是我們在陽明山公園2009年三月花季拍下的照片:

↑聚集的攤販與綠色背景不搭調,臭豆腐的字眼更是與花香逕相抗衡!

 

↑這樣的室內攤販就整齊多了,符合整體設計的室外攤販也還好

 

↑松鼠不畏懼人是因為人類餵食? 但也間接剝奪其野生覓食能力

說真的,為了維護這樣一座國家級公園的美觀整潔與更完善的經營,酌收入園費是應該的,遊客小小的花費可以換來更美好的遊歷經驗,何樂而不為呢? 路邊攤販接受規劃、繳一些攤位租金也無可厚非,可以把費用攤在產品單價上,國家也可以斟酌部分補助,但是我認為整體以經營企業方式作損益平衡管理較佳。

文/圖 crystalsun 20090427

(後記: 寫完這篇文時,在 YOUTUBE找到好幾段嚴先生精彩的演講節錄短片,如下面這兩段: )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rystalsun&aid=2891528
 引用者清單(2)  
2009/05/26 12:56 【遠方旅人的部落格】 引用文章感動、感觸、感慨、感傷
2009/05/12 16:28 【德國漢堡的水晶太陽】 感動、感觸、感慨、感傷 -- 短視近利沒耐心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客旅貞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知 性 之 旅
2009/04/28 10:59
在 國 外 ﹐ 我 喜 歡 有 些 旅 行 團 提 供 的 知 性 之 旅 ﹐ 不 在 於 趕 路 ﹐ 而 是 就 一 地 的  人 文 風 俗 歷 史 深 入 探 索 。 台 灣 可 以對  從 本 島 自 己 的 人 辦 這 樣 的 旅 遊 ﹐ 形 成 習 慣 以 後 ﹐ 對 外 來 遊 客 提 供 這 樣 的 旅 程 ﹐ 也 就 是 必 然 的 。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4-28 14:41 回覆:
嗯,說得好,先從國人開始慢遊,這樣就會改變匆匆忙忙的習慣, 反正就是休閒,沒有必要老是在趕路。

Wu Wei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4/28 09:38
"馬虎", "差不多"等等心態是華人的通病, 台灣自不例外.  我個人認為現代華人的這些問題根本所在於缺乏"審美觀", 生活教育中沒有色調的感應或訓練, 所以面對處處建築雜亂, 顏色可怕卻不覺得有問題.  審美觀不是砸錢就能買到的, 也未必與富裕與否有關.  看看早期台灣照片, 不論市容, 家居或服飾等等就是因為物質不豐而簡潔素雅但頗具美感, 但台灣富裕就變成庸俗炫燿暴發戶, 甚至"民主"之後, 就"只要我喜歡, 沒什麼不可以"了.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4-28 14:28 回覆:
矮呦,不飛跳得太遠了,能整齊清潔就很謝天謝地了! 雖然我跟你想的一樣。

我也非常喜歡早期台灣那種簡樸的模樣,那種原有的清新色調,融入四周圍的景致。有一次我到台灣某個休閒農場去玩,竟然在農場上看到一座歐式城堡,裡面的房間卻是很台式,就是隨便湊合那樣。OMG!

在大陸也是差不多,那些暴發戶的家裡仿法國巴洛克式裝潢,看起來真是不知要說什麼, OMG。

Das Reich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部分台灣人見識淺薄
2009/04/28 07:49
自我中心的島國心態,無可厚非,只是在自大的同時也是自卑的很,一點自信都沒有,算了,我也早就不多說什麼了。

漢堡,其實到德國應該要聊的是足球,哈哈,不管到歐洲那個地方談足球就對了。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4-28 14:19 回覆:
聊足球好啊! 包你馬上交到啤酒朋友,可是要先打聽好站在哪一邊。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09/04/28 05:54
回去一趟   總是有各種感受   我只想留住家人寵物愛我的心情  其他的  就留給政府去煩 呵
誰叫他們不請我們入閣呢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4-28 14:17 回覆:
入閣啊?? 別嚇人了! 每天要戴鋼盔出門了。

blue phoenix女兒回家時-祝母親節快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姐有人這样嗎?
2009/04/28 04:32

最後才來說還有兩點

但是沒空寫了

抗議啦

還有我贊成公共廁所要加強

不過說實話

已經有進歩了

還有我偷偷告訴妳一個笑話好了

有人曾經以為波士頓和休士頓很近

要我朋友從台灣替他帶東西給他家人

朋友差點暈去了


blue phoenix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4-28 14:15 回覆:
有啊! 就是我啊! 我也寫到腦筋打結了,不停怎麼辦?

那個公廁已經有些改善,可是也要老百姓幫幫忙。

嗯,這個笑話好笑!! 我自己也有類似經驗,還單身時,我媽跟某媽說要兒子女兒相親,某媽的兒子住在德國的烏爾姆(Ulm),我媽叫我帶一罐茶葉去找他(實在是很好笑的主意),我差點暈倒,漢堡在德國北端,烏市在德國的最南端.....中間也差個八九百公里,火車也不直達,要轉車的。老遠跑去遞茶罐給一個不認識的男生?? 我去撞牆比較快啦!

LINGN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2009/04/28 03:10
重看自己上一篇回應,有句“在羅馬仍活得像外人“,純粹借自英文諺語“如境隨俗“原句(見標題)加以衍伸,非指任何真的住在羅馬的同胞。此地剛好有我與之交談融洽的作者住在羅馬,也決不屬於我說的以一己標準評斷他人文化的type,所以一定要澄清。
以禮相待 , 直言無諱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4-28 14:05 回覆:
我知道妳的意思啦! 本人的腦筋沒轉那麼快啦! 妳不講,我也不會想到哩!

LINGN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嘆
2009/04/28 00:05
這篇文章每一段都讓我深感共鳴。選擇住在海外其中一個原因是: 感覺好些同胞滿足於只知道自己島上的事情,即使是如此,所知也多限於媒體餵養的消息,對於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事物,除了物質面以外沒有了解尊重的興趣。

因為這樣的心態,有些同胞到國外觀光甚至定居了,仍然以自己家鄉的標準(甚至只是個人標準)批評別人的社會,到了羅馬仍然活得像外人。當我們因為出於對故鄉的感情而發出感慨建議,反而被打成崇洋媚外,光從UDN的部落格就可以明顯觀察到這個現象。對於網路筆戰我十分厭倦,沒有時間浪費在跟無聊無理性的陌生人口水戰,所以下筆選擇題材時非常小心,即使如此攻擊還是難以避免。

非常敬佩水晶太陽寫這篇文章的勇氣,也感受妳對故鄉的感情。如果面對事情只求近利(比如業者削價降低品質賺陸客觀光團費),面對批評不理性思考,只是感情用事耍嘴皮回罵,真正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只會一直被擱置在那裡。
以禮相待 , 直言無諱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4-28 14:03 回覆:
謝謝! 崇洋媚外? 呵,碰到德國人,我也會講講台灣的好處呀!

寫這篇反正就是在自己的部落格談談心得,隨便別人怎麼想吧! 有踢館的話,我也沒那麼多力氣抬槓。如果不是偶然買到提到的那本書來看,也不會有這麼多感想冒出來。

我只是覺得台灣有很好的地理先天環境,可是常常不能運用得當,可惜呀! 我當初離開台灣,部份原因就是環境亂糟糟很心煩,每天的生活好像在打一場永遠不會贏的仗,上下班擠公車五天半,還常常要加班,累到星期天只想倒頭睡,週週周而復始,所以想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待一陣子,然後就是繼續學習。

Carpe Diem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Danke, Crytal, for sharing this!
2009/04/27 23:01

其實旅遊原應當是調適、放鬆身心以及增廣見聞或感受當地文化等為目的,但在台灣境內旅遊並未能達到此些目的。很多所謂的旅遊景點的原始面貌都被破壞,失了真。例如自然景點的濫墾或是過度開發,只為了可預期的短利,卻重挫大自然或是古績的原始面貌,記得看過一篇訪談侯孝賢導演的報導, 他說因為他的電影讓大家知道九份的美以及讓大家想去認識它的豐富人文歷史,但也因為太多人去開發它,使得它有點失真了。去年第二次去九份,真覺得這麼美的地方就這樣被破壞了,實在可惜。唯一注意到的一點,因應眾多的日韓觀光客,路標多了韓文及日文版。

此外,本人在台灣很少旅遊的主因之一,為不潔的如廁空間。有些公用衛生間原有供應衛生紙,但有少部份民眾公德心欠佳A走,使得衛生紙的供應不再。或是有民眾”不懂”的要留給他人/下一個人一個乾淨整潔的空間。這些種種讓我對於國內旅遊為之卻步。

跟您一樣,還有一些話還沒說完,想到再補。:D

crystalsun (crystalsun) 於 2009-04-28 13:47 回覆:
謝謝來訪留言,有話就盡管說啊! 這裡沒有篇幅限制,:)

我也是很怕不乾淨的公廁,不過,比起從前,現在的確有不少的改善了,如捷運站的地鐵,木柵動物園,都有乾淨的公廁可以使用了。衛生紙倒是要記得自己帶。對呀! 民眾的公德心還是欠佳,都只想到自己,唉!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廁所的衛生紙都丟在垃圾桶,搞得廁所臭氣沖天,不知為什麼不能像歐美一樣,把衛生紙丟進馬桶?? 衛生紙溶得蠻快的呀!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