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04 22:26:25瀏覽1349|回應5|推薦36 | |
馬年開工順利 文/crystalsun 20140204 新春要開工了,趕來向各位親朋好友拜年! 祝大家闔家新的一年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吉祥如意、洋洋喜氣! 好運連連、馬上有錢! 今年與往年過年一樣,只要不跟華人聚餐,就不會有過年的氣息。不過,越南人與韓國人也過農曆新年。我想不起來上次哪一年在台灣陪爸媽過農曆年了,可能是2000年吧?! 因為我和弟弟都在國外成家,所以台北過年過節都是由妹妹來打點爸媽那邊的大小事,讓我這當大姐的實在慚愧萬分,沒有好好盡孝道,又讓妹妹承擔照顧娘家的重任。而當醫生的妹夫更是打燈籠都難找的好女婿,一直都替我和弟弟關照父母的身體健康。特別由衷感謝他們! 說起回台過年,我還得認真考慮什麼時候能帶彥子回娘家見識一下中國年捏! 西方通常12月時請休假的人超多,所以過完新年就收心乖乖上班去了,等到2月過中國年時,工作就忙得走不開,亞洲那邊卻還在等過農曆年。過完新年,在德國就得等到三月底或四月,才會放復活節這個大節。 12月底以來,工作有了嶄新的局面,經過兩年的蟄伏與檢討,去年就左腳引右腳推著自己走出去,參加很多本地舉辦的商業經濟活動,心中特別慶幸能夠住在這個欣欣向榮的國際化都市,活動實在太多了,反而要仔細挑選。漢堡的人口似乎還在成長,由外地移進來居住的人越來越多,多半都是為了謀求工作職位而來的。城市的良好規劃與生活機能也是主要原因,再加上漢堡雖是德國第二大城(人口180萬),卻也是一座花草綠樹茂盛、小橋流水遍佈的大型城市公園,為居民提供了工作以外的休閒設施與文藝體育活動。除了陽光日數不太夠的氣候,我實在想不起有什麼能抱怨的事。 現在對外移民而言,最大的問題是租不到房子,供需嚴重不平衡。要買房的話,房價已經漲到破天荒高,據說俄國與中國的新富購買了不少房產,把價錢也推高了。另外,能居住的房子供不應求,辦公大樓卻到處空空如也待租,當初建商估計錯誤,蓋得太多,現在銷不出去。這些建商可能沒料想到辦公室的需求不但不增加,還可能會減少。有人可能要問,那就把辦公室改建成公寓大樓,喔,那您就不了解,在德國可不那麼容易,大樓該是作什麼用途都規定好的,不能偷改的。就連自住房屋要加蓋個屋頂乘涼都得向有關單位申請。更誇張的是,連家門旁的樹都不可以亂砍,也是得申請許可。所以多年前房東大會時,鄰居老太太說樓房旁的大樹長得太高、太茂盛了,擋到太陽光。想到還要去申請砍樹麻煩,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趁著月黑風高,把一桶油(沙拉油? 汽油?)倒在樹根的泥土裏,就可以把樹幹掉了。我聽到了真為那棵樹抱屈,幸好,管理公司還是找了園丁來修剪了大樹枝,才保住大樹的命運,我一直認為樹裏都住著一個精靈,不能不敬。 辦公大樓需求不成長,實在是時勢所趨。德國有不少公司都接受彈性上班與在家上班的制度 (我的德國朋友中有人一星期三天在家、兩天在公司上班; 有人一天到公司報到、四天在家上班; 也有人是都在家上班的),這些制度有不少優點,一來減少員工上班堵車浪費時間,二來節省辦公室空間與租金,三來可以提供員工工作與家庭兼顧的模式,四來可以節省汽油錢。這中間需要企業對員工的信任,員工也能自動自發,有責任感。以我過去經驗,德國同事很少會渾水摸魚,通常上班就認真辦公,連午休時間都不長,30分鐘至45分鐘,就繼續上班,可是下班可就不太願意加班了。通常下午四點以後就陸陸續續有人下班了,這些多半是早到早退的人,或是上非全職班 如20、30小時的,35小時以上就算全職班了。是的,在上班時數上,德國人是斤斤計較的。所以當我看到台灣人不眠不休在加班,以前這樣,現在還是這樣,工作可有效率可言? 還是要看老闆面子? 在德國是這樣的,企業裏薪水越低的越可以準時上下班,管理高層領高薪的才被期待要加班。 可是我自己是老闆兼打雜,就沒在算時數的,不管是新曆還是農曆年,我還是給自己的工作訂下了進度,即使不辦公,也有一堆工作相關書籍要看。踏進了音樂界,雖然以前有從事鋼琴家經紀人的經驗,還是有許多需要充實的知識。我們的樂團此刻正在加勒比海上的豪華郵輪上表演,我卻急著要把一本厚厚的音樂商業法律書(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Music Business by Donald S. Passman)讀完,這本書寫得非常仔細,內容豐富,作者是美國娛樂法律師(想必是業界教父級人物),寫作方式幽默風趣,所以讀起來也容易些,只是商業發展由傳統唱片、CD進化到數位音樂,改變速度之快,令人有點招架不住,等下次再版時,不知又會出現什麼局面。因為將來可能會涉獵音樂出版業,而不僅僅是安排亞洲演唱會,所以我更必須趁機充實自己這方面的商業法律知識。 去年也由於參加不同活動,認識了一個的德國的企業分析與培訓師,相談甚歡,對方提出要合作針對德國與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主題舉辦講座,這主題應該會很夯,所以我答應一起討論,我想應該有不少人對德國企業有興趣,尤其是"隱形冠軍“這樣的主題。中國大陸的企業也漸漸走向國際化的方向,在歐美落地生根的企業有增加的趨勢,這一股風潮相信會帶來衝擊與改變,尤其中國企業已意識到掌握最新科技就是明日的贏家,因而在全球各地投資設立研究中心,這大概是報紙上比較少提到的。不過我讀了慕尼黑科技大學的一篇報導後,才知道中國的崛起不只是成為世界工廠,而是為了未來更高遠的目標。現在德國也慢慢意識到“Made in China“會被“Made for China“取代。有些企業已經由中國撤廠,把工廠搬回德國或搬到鄰近的東歐,這樣可以因應中國工資上漲的問題,在管理與品管上也會容易些。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