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24 15:34:28瀏覽1340|回應4|推薦55 | |
2010年的花博會我沒能回台趕上欣賞,但是也從新聞報導中知道很多其中的消息,似乎貶多過於褒。 記得從小起媽媽每個禮拜都會買花、插花,家裡的角落常常就是一盆媽媽的愛心花藝,家裡永遠是那麼溫馨。尤其是當父親在亞蔬中心工作的時候,宿舍的花園與溫室更是種滿了各種不同的花卉,蘭花最多。當時我在台北念書(高中到大學),只能利用假日到善化與爸媽相聚。總記得媽媽會到菜市場買鮮花,在廚房的餐桌上攤開一桌子的花,一根一根挑選,完成了好多盆不同造型的作品,然後分別擺在客廳、臥室、衛浴與廚房裡,到處都能賞心悅目。 可是,有時在網上看台灣電視節目時,不只一次聽到某某來賓或名嘴說,從來不浪費錢買花,寧願買別的東西。我不能理解,台灣人愛吃東西的程度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結果也吃了不少不該吃的入肚。而花朵為你綻放生命,卻不能夠欣賞?! 今天早上看到一篇花卉藝術家好友吳麗詠寫的舊文"2010年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冰山一角",才知道原來在台灣大多數人們對花卉園藝生活的態度是冷漠的。 如文中所言,"昨天新聞一個百貨週年慶,一天就創下8億的經濟消費!!!這表示這個城市人民並不窮。但試問‘花卉生活美化推廣’又在一個直轄市扮演著什麼角色呢?難道我們的人民在花卉提升精神生活的目的,就只能流於看煙火、大拜拜的一個即時性熱鬧嗎?" 在德國,我們用花卉 - 花束、盆栽都好 - 來表達謝意、歉意與祝福,無需贅言,親戚朋友都馬上能領會,而且永遠都是以欣喜的微笑接收。 在北歐國家如挪威,花卉幾乎都要進口,很貴,所以那裏的花藝家特別會花材盡其用。在德國花也不便宜,也是多半進口。每一天中午,公視節目會固定請一位花藝家介紹並當場完成作品,提供給家庭主婦作參考。生活中的創意藝術無所不在,只要用心,自然形成文藝產業,又何必要政府大力提倡,文化藝術就在你心中。 |
|
( 在地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