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20 21:14:23瀏覽19278|回應15|推薦89 | |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測驗,看看在24題中,有多少題你回答「是」? 1.曾經想過「如果他不在身邊,我就沒有任何心思作任何事情」? 這是我在這本《愛,上了癮》找到的一個測驗。這裡面每一個敘述都是作者所說的「愛情上癮症」特徵,假如這24題中,你有五題以上的答案是「yes」,那麼,你一定要認真地思考:「我是不是有了『愛情上癮症』而不自知?」而這本書也就是你一定要看的書。 坦白說,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沒聽過「愛情上癮症」這種說法,剛看到書名時,以為又是一本為了行銷而創造新名詞的話題書。可是,看完之後才發現,書中所敘述的故事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情形,真是吻合得可怕! 本書作者伊東明博士直接戳破愛情的浪漫面紗,直率得近乎殘酷地指出,愛情就像毒品,很容易讓人上癮,而失去生活的重心。譬如,有些人愛上花心劈腿男,人財兩失,卻遲遲不忍離開;有些人的伴侶會酗酒、賭博、甚至對自己暴力相向,當事人卻還是深深依戀對方,明知身陷泥沼中卻無法自拔。難道她/他們有「受虐狂」嗎?難道他們不想要快樂的生活嗎?其實,這些都因為他(她)們患了「愛情上癮症」。 「愛情上癮症」(Love Addiction)這個名詞是在1975年,由史坦頓‧皮爾(Stanton Peele)和阿契‧普洛多斯基(Archie Brodsky)合著的《愛情與上癮》首度提出來的。他們將愛情中的某些特異行為歸類,並認為是屬於上癮症狀的一種。伊東明博士進一步地將「愛情上癮症」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共依存」型:這類人總是遇人不淑,專挑對自己不好的人談戀愛。有人老是愛上吃軟飯的小白臉,有人不斷忍受先生的拳打腳踢,有人在愛情中一再被利用。他/她們內心深處,有強烈「被需要」的渴求,只要對方以甜言蜜語來道歉,他/她們馬上心軟,而讓痛苦不斷重複、循環。 第二種是「逃避幸福」型。這種人害怕親密關係和承諾,不習慣跟人溝通或分享心事。有人只想遊戲人間,不肯拿出真心;有人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不願與人交流。他/她們的心,隔著厚厚的牆,外面的人無法進入,因為他/她們非常害怕受傷。這類人往往會吸引「共依存」型的人,而形成愛情的鎖鏈。 第三種是「浪漫上癮」型。這類人迷戀轟轟烈烈的愛情,很容易陷入激情、為愛不顧一切。有人不斷期待白馬王子的來臨,而對平凡的幸福不屑一顧;有人專挑高難度的戀情,寧可愛人而不願被愛;有人則是一再外遇,不斷地去重複「追求」和「初戀」的快感。這些人期望透過愛情來改變自己的生命,但結果卻可能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身邊親近的人。 第四種是「性上癮」型。這種人無法壓抑性愛的慾望,需要很多色情的刺激、或沈迷於一夜情及買春行為。他/她們多半希望藉著性愛來擺脫壓力、確認自我的存在、享受權力的快感,或讓自己被愛。有時,童年的性創傷也會以性上癮的方式顯現出來。 在這本書裡,伊東明博士藉著十幾個男女的真實個案故事,來剖析愛情上癮症患者的內心世界,你也許會在其中看到親朋好友,甚至是自己的影子。書中提供許多自我檢核表(上述的小測驗就是其中一個),並介紹十個具體實用的步驟,幫助讀者了解愛情的真諦,談一場有尊嚴的戀愛,好能在平衡的親密關係中品嚐真正的幸福。 為這本書寫推薦序的孫中興教授曾在台灣大學開過一門極受歡迎的課程,叫做「愛情社會學」。他說:「在旁觀者眼中是『你有病啊,怎麼這樣的爛人也離不開』的愛情依存關係,是困擾著滾滾紅塵身陷愛情泥淖中男男女女的最切身問題。」然而、在這本書裡「讀者很容易從書中所描繪的故事聯想到自己朋友的故事,而發出『對對對!誰誰誰就是這樣』的感嘆。」 孫教授希望每個人在閱讀後能夠造成具體的行為改變。「如果上癮者真的看清了自己的愛情上癮的處境,而想來一個徹底的改變的話,這本書提出了很務實的指引。不管你想從知性的角度或是感性的面向來看待朋友的或是自己的問題,這本書都是一道方便門和解脫道。」對於這一點,我深有同感! 書籍小檔案: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