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2 02:45:01瀏覽1879|回應8|推薦31 | |
是的,你沒看錯,做家事的權利(Right)是需要爭取的。尤其是正在水深火熱、如火如荼地應付各種考試的考生們,請你趕快將做家事的美好權利從體貼的父母和好心的兄姐手上要回來。 一般說來,國三、高三的學生在家裡通常會變成「太上皇」,吃香的、喝辣的,全都有「台傭」(老媽子是也!)張羅,只差沒隨伺在側、輕搖羽扇了,哪裡捨得讓孩子們做家事?想想:洗一次碗30分鐘,說不定他就可以解出一題數學,這時間的投資報酬率不是更划算嗎?考生經常仰天長嘯:「讀不完啊!」父母在旁羞愧又惶恐;羞愧的是沒能讓孩子早早移民到某些讀書極輕鬆的國家,惶恐的是,知道孩子的問題在哪裡、教育的問題在哪裡,卻使不上力。 因此,小小考生經常有著大大的情緒,總覺得大家對不起他(她):教育部對不起他(她)、學校對不起他(她)、父母對不起他(她)、老師對不起他(她)、教改的專家對不起他(她)、同一年要參加考試的其他考生也對不起他(她)……;這樣每天只有讀書讀書讀書,心裡想的都是考試考試考試,年輕人怎麼快樂得起來?萬一平時成績就在後段,讀書本來就沒有太多成就感,這些孩子要如何肯定自己?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幾年前曾經有一位電玩高手,他放棄了考高中或高職,專心在電玩下功夫,後來果然拿到了亞洲(還是世界?)的冠軍。我對這則新聞印象最深的是:孩子整天玩電腦遊戲,他的爸爸怎麼想?媒體報導都說,這個爸爸還滿另類的,他支持兒子去做他自己喜歡的事,並沒有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位少年後來怎樣了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他至少擁有了自信、成就感和愉快的少年時光,這恐怕是任何東西都換不來的。 我自己的兒女都是走「國中」→「高中」→「大學」的主流路線,但他們在求學期間都各有喜歡的事務,而且投入甚深。先說女兒,她參加過土風舞社、手語社、班聯會,而且,投入到要籌畫募款之類的。兒子練儀隊,每個星期要操練好多次,回家來還不斷地拋槍練習。至於籃球、棒球這些體育活動,兩個孩子幾乎都沒錯過。每年寒暑假,不是這個營隊就是那個營隊,我就忙著「送往迎來」。 在我們家,書要唸,休閒嗜好也很重要,還有,家事照樣做。這就是我家對待「考生」的態度。啊?你說這沒什麼特別的?對呀!沒有特別的對待,就是我家特別的地方。我們家的考生絕對沒有機會當「太上皇」,該倒垃圾、該洗衣服,就去做;沒有人討價還價,也沒聽過孩子抱怨過。 女兒讀高三時,我曾經問過她:「明天要模擬考,需要我幫忙晾衣服嗎?」女兒伸了一個懶腰,說:「不用不用!你不要剝奪了我起來走一走兼晾衣服的樂趣。」 我也曾經用「情境題」問過兒女:「假如一個學生什麼家事都不用做,每天所有的時間都拿來讀書,你們覺得怎麼樣?」女兒說:「不可能啦!還是會想偷偷上網、玩個game啦,或者看漫畫書什麼的。從早到晚唸書不是要瘋掉了?」兒子也說:「該做的家事就做啊,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假如因為做家事那幾分鐘讓他考不好,那我覺得這個考生也太遜了!」 不愧是經過我洗腦,喔,不,是教導,的孩子。循循善誘二十餘載,果然看得見果效。兒子女兒至今都樂於分擔家事,有時甚至會搶著做(見前一篇:跟女兒搶著做家事);然後,最現實的部分來了:他們有沒有因為勤於做家事而考得不好呢?噹噹噹~噹~~ 結果揭曉:我家女兒、兒子高中都讀了第一志願,大學則都上了國立大學。而且,無論國中或高中都鮮少補習(就是繳了補習費之後發現太累,上了幾次就沒去了那種)。 所以,心腸太軟的爸爸媽媽請看過來看過來:假如你家有個考生,假如孩子常跟你抱怨讀書壓力太重,請你不要再增加補習或家教了,最好的辦法應該是:以「平常心」對待考生,該做家事就做家事,沒有特權,沒有優待。這就對啦! Dear 諮商心理師: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考生最大?爭取做家事的權利吧!」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生活天氣|貼心下午茶,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