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胡思乱想(三):用经济学演绎汉字的繁简之辩
2009/05/05 01:45:15瀏覽1389|回應2|推薦8

这是我的胡思乱想,没有条理,没有道理,没有意义。由于最近两岸的繁简之争又如火如涂的展开了。但原本小弟是绝对不参与的。我不是文字专业的,完全不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但是基于常识与经济学直觉的缘故,对于台湾一些同胞说的大陆简体会妨碍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命题颇不以为然。因此依据经济学理性的推理与演绎,小弟借助回复南风北魏兄的机会写写小弟的看法。正好放在小弟的《我的胡思乱想,大家看看》系列里成为第三篇。这个系列的特点就是不负责任的,没有专题与边界的乱想胡说,是头脑风暴的碰撞和对一切小弟有兴趣话题的幻想。下面开始放“鬼片”了………..注意哦!

呵呵,小弟认为用简化字就会丢失中华传统文化是伪命题!文化是一个复杂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等的集合。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明显,文字只是这个集合里的一个子集:经济学上只是一套符号系统!它本身不具备任何大于它自己存在的信息。只有当它被人用一套规则排列起来而又能被第三人解读出来的时候,文字才有意义,才是有超出其本身无数倍的信息量!否则,这是死文字,不具备任何文化上的实用意义:当然,它的本身可以证明存在过一个符号系统,但是仅此而已。

但是在如上面说的那样,文化是多方面决定的而非只取决于文字。且文化有很大的超稳性。因此,单独提出文字对文化的决定性显然是没有搞清啥叫文化!历史上还有大量没有文字的文明存在就是证明。而日韩放弃了汉字就等于日韩传统的文化消失了么?这也显然是虚假的。今天他们的独特的文化依然是存在并强大的。

文化也是在根据经济基础的不同在演化,绝无静态的文化。静态的文化都在博物馆里不在生活里。

文字最大的意义是可以帮助文化的发展!而文化是内化在一个社会日常行为与哲学意识上的每天都在“日用而不知”的“活物”!绝非就是文字本身!文字可以是文化的物质载体的一部分:是信息的附着物。经济学上文字最大的价值就是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供廉价的信息传递保存的编辑方法:因此当文化在一个交流更频繁的时代或是要求交流在一个更广大的时空与更广大的人群里传递时,文字必须被发明出来而且必须要求越来越统一与越来越简化为少数几种文字。所以现英语是实际上的世界语。

再者,谈文字不谈语法是没有意义的:没有语法的文字是木乃伊。今天主张简体会消灭中国文化的人从来没有证明过简体与繁体在语法上有什么不同!

实际上语法才是关键的规则,是文字的“文字”:文字必须要依靠语法的约束来组织!文化的哲学根底决定了这个文明的语法和文字形态。其实抛开文化崇拜上的障碍,只要语法是一样的那么文字用别的一些符号做一一替换依然可以保证信息量的完整与文化传递的有效!

当然,这里有一个学习成本,效率与路径依赖的问题。所以当一个文字被创造出来时,基本形态构成上就是稳定的!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替换符号本身。经济学上这叫标准化与标签化,这可以节约巨大的成本!所以如果没有巨大的暴力与不可抗因素,文字的演进都是自组织的缓慢的。自秦第一次定义标准简化汉字后,中国进入了一个伟大的封建时代!汉字就是依据华夏地理与人口的一步步膨胀,经济的一步步发展来一步步自组织的简化:这符合规模效应下的交易成本“扁平化”的经济规律。到了1840年后,中国社会再次进入了一个历史的变革时期。中国将开启进入现代社会的新一轮伟大征程!自秦后2000多年来自然演进的未被标准化的新兴简体需要被再次在国家层面统一,来适应一个伟大新时代的到来!一如我们的祖先在秦代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时再次定义了汉字一样:我们国家进入了现代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竞争高度复杂的新时代——积累了2000年“熵值”的文字再次被定义是自然而然的必须的:中文使用的时空扩大了百倍不止,国家形态与经济基础也彻底改变。

文字的定义是一个伟大的光荣使命!只有一个面对巨大变革而又有能力把握自己文化与灵魂的独立与奋发的高贵民族所构成的伟大国家才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自“3000年未有之变局”的1840年后,经过109年的淬炼,到1949年这样的国家再次在中国历史里稳定的诞生了。新中国自秦后2000年来再次定义了简化汉字的标准形态!这是时代与历史的自然逻辑,是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历史必然。

简化汉字决非是被生造出来的!它本身是随着中国规模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繁茂经过了经济学上的自然博弈“优胜劣汰”出来的竞争的优势一方!是一种自组织出来的优势策略的纳什均衡。它在2000多年的百姓日用中被一步步发明出来。实际上,这就是基于信息交流的成本控制:百姓们可不是愚蠢的“民运苍蝇”!实际上有大量的简体,异体和新造字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自然消失:中文能留到今天的都是千锤百炼过的!

汉字不会无原则的无限简化下去,这不符合经济学。要晓得在经济学里一个符号系统的成功与否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制;第二,这个规制必须要有足够的信息点可供彼此方便的区别和辨认。

因此,文字一开始都是复杂的:人们必须要求文字本身看上去就有足够多的信息点以便区别和记住。信息点越多越容易辨别与记忆。而开始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与经济条件的低下决定一开始文字一定不多:人们知道的概念与知识本身就少。但是随着一切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越来越复杂:于是人们就必须制造更多的文字。人们是自学经济学的:我们祖先发现用既有文字重新排列组合来代表新的概念是个好办法!这个非常好用且简单。不是吗?把“一”字再加一个“一”字就造出了“二”来,难道还要特别想一个“二”字吗?

但是随着字越来也多,人们发现完全保留原来文字的全部信息点是没有必要的,组合出来的文字的信息点足够多而结构又足够复杂。于是经济学再次发威,人们悄悄的将其中部分完整文字抽象化,于是最早的偏旁诞生了。注意哦,文字就这样自然而然的简化了!

经济学将再次证明他的伟大!随着经济的一步步发展,新的知识一步步被发明。人们不得不不停的造字。但是人们沮丧的发现以前很好用的偷懒的方法现在却是一个巨大的麻烦!人们现在不但不能很好的写字,同样造字也变得困难:字本身太大太复杂了。于是人们的懒惰再次发威,人们发现既然可以抽象一部份字,为啥不能抽象全部?于是人们发明了偏旁部首来代替原来用完整的字来组合新字的做法。于是所有的字都被完全简化了一次形成了一个成熟文字符号系统的主要特征:标准,简单与抽象。以后的新文字都将使用这样的简化过后的符号来组合新字同时代替旧字!甲骨文就是汉字的第一个成熟的文字符号系统!但依然带有很多的原始文字的随意象形与不标准。我们以后的文字系统都是基于甲骨文的进一步抽象和标准化!

文字的简化实际是必须的与自然的,是文字发展本身的逻辑决定的!本质就是在信息交流与表达的膨胀的成本与保护最起码的供人辨识的信息点间寻求一个最优化的博弈论意义上的“角解”!我们不能想象写所有的中文文章都要画一幅《万里江山图》:这虽然足够清楚,信息点足够多,绝对不会不认得。但是却是不必要和浪费的,这太不经济学了。同样我们也不能想象中文就是“二”字比“一”字多一厘米,“三”字比“二”字又多一厘米。这样虽然简单抽象,但是它提供给人们辨识的信息点又太少太不容易判读。这也是巨大的成本和负担!

于是自然,汉字的简化就会有它的自然约束边界:这完全不用那些用繁体的朋友担心!实际上我们发现,随着经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字抽象化与简单化是文字生存的一个充要条件,是文化繁荣的一个必要条件。否则文字就会走向死亡!~

活的文字都是简单的!中文用偏旁部首可以不停的造字。英文也只是依据24个字母的不同排列组合来完成构建一个辉宏人类文明的全部信息大厦的任务!其实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人类还将不停的造字!今天假使全部用“繁体”而放弃简体,将来由于造字的需要还是会又回到现在的简体上来:这和用甲骨文符号系统造字造到现在自然的变成了所谓“正体”字的符号系统一样!

比如将来发现一个新元素,中文里就会新出现一个对应的新汉字。这个汉字如果只能依据现有的繁体结构的字体来构建:那么如果不对繁体的结构做简化,将来新做的汉字必是较原来的字更复杂。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后面的汉字为了定义与区别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怪,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为了生存,于是人们自然而然的会简化他们。从而反作用于原来的造字用的繁体字使它也简化。这样不是又回到简体上来了么?!

除非生活在静止的时空或人类不再发展,否则文字的演化就不会停止。英文也是一样,单词随着知识的爆炸以快的多的速度膨胀。这个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相对来讲,“立体”的汉字更有优势适应这样的疯狂世界:前提是它要懂得与时俱进,不要来个啥“正体一百年不动摇”!要是今天我们还是用甲骨文系统来造字没有简化:要不我们亡国灭种了,要不比英文还惨!

文字首先是工具然后再是其它。离开工具性谈其它是荒诞的。文字只是文化的一个信息载体。文字会不会影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是取决于它本身“正不正”“美不美”,而首先取决于它们的工具性有没有被削弱和消失!

实际上现在大陆使用的简化文字是科学与优美的,是几千年来老百姓们自然自在的选择挑剔出来的精华!实际上汉字在使用与历史中还有远远比现在简体字还简的汉字,并且有的还是国宝级别的艺术瑰宝。比如伟大的草圣怀素的草书!那是真的美!但是为啥没有成为大家用的字体呢?说句不客气的话,除了怀素,其它99%的一般读书人认他的字一半要靠猜。更不要说老百姓了!这就是可供辨认的信息点太少又太模糊的缘故。这决定了这样的艺术瑰宝不能作为标准汉字使用。因此用艺术来证明文字的优劣是虚伪的!

今天的简化文字是古已有之,通用通写的。大陆只是利用政府层面规范了下简化标准,杜绝胡乱简化与异体字。这和秦统一文字在功能上趋同。

今天大陆学了简体字的大陆人看不懂繁体字么?相反这根本不是问题!所谓“识繁写简”本就是现状,根本无需提出来!难道我们看不懂古文与古书么?

要指出的是90%的情况下,我们看不懂古文不是因为我们不懂的文字而是我们不熟悉语法。典型的是古代没有现代标点,使用的又是文言文。当时的人们非常熟悉文言的语法,从而阅读与断句就像我们看AV兴奋一样自然而然的简单。但我们不熟悉文言的语法,现在连断句都是困难的。是大陆的简化文字造成了我们继承我们传统文化的最大障碍么?不是,最大的问题反而是语法!

实际上,伟大的汉字的一步步演进是世界上唯一连绵不断而又生活着的古文字。我们在这个演进链条的任意一环里插入进去都可以较其它文明文字方便十倍的读懂并搞通上下链条的相邻文字,进而推导出全部文字的演进历史!

有一个规律或现象,越是使用在链条下端文字的人越容易读通相邻上游的文字。原因是他熟悉的下端“简化”的汉字就是由上面的“繁体” 的汉字抽象而来。他上面的相邻“繁体”在他熟悉了它的简化版后是非常容易辨认的:因为前面说过相邻上游的文字的信息点较相邻下游简化版的多。当然你连简化版都OK,那么信息点较简化版多的多的“繁体”当然更容易了识别了。相反,相对“繁体”向下行读下游简化版文字就困难些,理由正相反!

大陆人看繁体很快就上手,基本不要特别学。台湾同胞看简体要难一点。这不是繁体比简体优秀,而是简体是繁体的抽象。但是要是跨过繁体看隶书熟悉简体的人就没有一点优势了:这需要专门学。这是因为简体相对隶书是跨了代的。简体相对隶书抽象的太多了:虽然有不少符号兼容,但表面看好像是两种文字,有很多不同的符号系统。相对的,熟悉繁体的朋友就会比熟悉简体的朋友要好点。因为他们“亲缘”近一点。

同理,无论是熟悉繁体的朋友还是熟悉简体的朋友如果宣称他们可以无需学习就可以看甲骨文,那么他们一定是愚蠢的欺骗成性的“民运苍蝇”!今天所谓的繁体字对于甲骨文来讲也是极为抽象的!更无需说简体了。

总的来讲下一级字体上行认相邻的上一级字体相对上一级字体下行认相邻的下一级字体有优势:是简体在“识繁”上比所谓“正体”在“识简”上有优势!

大陆的经济发展与人类的进步会证明简体的价值。一方面大陆的经济强势本身就背书了简体的文化强势。这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建筑!无关乎繁体是否优于简体。这个已被现实证明。同样,人类的发展决定了“繁体”还是将像过去两千年里一样一步步变成“简体”:这是人类进化的要求!同样由于巨大的学习成本存在,要今天的大陆去繁就简根本在经济上不可行。这是“乱折腾”,也没必要。同时也是一种退步!

简体没有削弱汉字的任何一点工具性!未来会证明今天的简体相对繁体的优越!今天说简体字会让中国人读不了古书是虚假的诽谤:这样的人自己是从来不看古书的!

小弟可以这样说:文字上如果是认识繁体可以看得懂的古书,认识简体一样可以很快看懂;如果是文字上认识繁体也需要经过学习才看得懂的古书,认识简体一样通过学习也可以看懂!

今天真正保护传统文化的首要一环不是什么虚假的繁简体之争而是加强对古代汉语的语法学习!这才是阻碍我们学习祖先文化的关键一环:加强文言文的学习远比吵繁简体重要!

陈水扁在台湾搞去中国化是在台湾推行简体字吗?不是,他是大幅消减文言文教学!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同样,有台湾同胞又提出了“同音并字”与大陆意图“汉字拉丁化”的问题!但是我上面已经讲过了语法与语境对于文字的边界约束!

所谓的“简体并字”会怎样的影响汉字的使用不能单独的摘出来孤立的看。必须将它们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判断!如果在一定语境里出现分辨不清的情况,那么这个“简体并字”就需要检讨。

如果台湾同胞承认大陆同胞是一样追求生活美好与理性的现代人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一个悖论:大陆人每天用着可以引起歧义与不方便简体字不思改变而同时却可以与每天用着方便而精确的繁体字的台湾同胞自由而高效的交流!

那么是大陆人太蠢还是台湾同胞太聪明!?

一味的强调“简体并字”会影响汉字的使用是被现实所否定的。请不要对抗常识!

而“拉丁化汉字”根本就不可行!大陆在政府层面从来没有推行过汉字拉丁化。汉字拉丁化一直是一部份学者的学术主张,起源于五四。但是台湾确实是实际的做了这一个让人扼腕的憾事而不自知:那个啥的基督教的什么东西不是台湾的吗?!请他们用“拉丁化汉字”写首七绝古诗吧!

我要再次提出:繁体与简体根本不是学习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的障碍。就在小弟的部落格就有一个例子。台湾的见证者先生是一直用繁体的;小弟是大陆的80后,当然从小用简体没有学过繁体。

但是中华文化的美丽让我们都热爱诗词。繁体与简体会让我们写的诗词不同与无法交流吗?会让两个中国人之间说不同的话想不同的事吗?实际是我们遵守了诗词传统的规制唱和了一下:这完全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交流方式。

见证者先生在小弟的《贺新郎》词下留诗评价了繁简体字。小弟步其原韵写诗答辩表明了小弟的不同态度。我们正好一个用繁体,一个用简体!除了字体不同,观点有异外还有文化上的不同吗?

这是网址,有趣的可以一观:http://blog.udn.com/cool17909/2905583

显然小弟诗词水平很低。贻笑大方之处小弟只好运起20多年来修练的厚脸皮曰:借过,借过............

其实繁简体之争可休矣!历史早就表明了未来!

本“鬼片”结尾最后再次声明一下:小弟并非文字专业与中文系。以上分析完全基于小弟一点点经济学理性的推理与演绎,是胡思乱想!不能证明任何肯定的事情就一定是如此。但是小弟的自己的例子是真实的!我本不打算参与繁简之争,也不打算写这些陋见:我没有这个方面的一点专业背景。这个完全是被南风北魏兄蛊惑来的。如果有文字方面的方家指出中文造字上小弟的推理与演绎有胡乱之处还请回复说明以正视听!然后再发表议论去谴责本部“鬼片”的导演南风北魏兄的识人不明!呵呵,小弟只是一个演员而已!

好了,本部“鬼片”放映结束......散场......观众请留下回复与推荐......排队出去......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ol17909&aid=2916501
 引用者清單(1)  
2009/05/06 22:31 【田園火雞的網誌】 風雲行間,珠玉字裡,繁簡誰勝?

 回應文章

tony
我己經回了
2009/05/11 10:44

在我的部落格

紫气东来(cool17909) 於 2009-06-11 14:01 回覆:

有趣的是,所谓繁体的“正体论述”里隐含了这样的一个命题:现在的繁体是不能动的“祖宗成法”,是汉字永固的最终形态而否认文字还有发展的必须与可能。

这在祖宗看来就是不折不扣的“违法”,呵呵。何况今人。


沒有主題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指漢語的發展可能更好
2009/05/08 18:02
我還是主張用繁體中文的,除了文化因素之外,繁中的楷體字也較與完整的造字原則較為相合,說句主觀點的,如果對外的文書等等,用繁體字還是比較好看.不知您看過王稼祥帶去蘇聯的中共大使國書沒,如果用簡字,實在是不太好看,加上簡化字的問題,是讓文字的辨識度下降,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除了干 幹 乾或髮發不分外,像難的簡體,和勸的簡體,左邊一模一樣,這也不符合原理,所以還是應該改改.

但做為書寫使用,繁簡都差不多,所以我才主張漢語簡化字為書寫用途為主,繁體字做為印刷體比較好.而如果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漢語的語構本身,更能用經濟學來表達.一個供至少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日常口說的語言,它本身必須是:規模經濟,再加上這個語言的學習成本要很低,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交易成本也很低,剛剛好漢語的變化幾乎都有這樣的特性,北方官話的漢語,音調較少,語法句構也因為溝通方便,其規則也較少,因此學習的成本也在下降,在使用時,不受到語法的限制,也不容易因此失真,所以交易成本也低,很符合歷史趨勢.

如果用這幾個標準來說明簡化字等,或許會有點意思.
沒有獨立思考就不能夠談民主與自由

東西雖然不多,但會日漸充實
blog
http://blog.udn.com/longreach
紫气东来(cool17909) 於 2009-05-09 02:22 回覆:

小弟也没有主张消弭繁体。小弟此文是针对那些要消灭简体的台湾同胞来的!小弟也是认为繁体在字形上要优美于简体,但是简体也没有台湾一些同胞说的的那么丑!

字好不好看还要考察“书法”好不好!别外字体美不美不是考察文字行不行的关键因素!小弟文章已经反复强调了这一点。

别,北方方言被定义为“普通话”的确有降低学习成本的考虑!自元以来近600年,北方官话就是一直在上流社会与民间流传,大家最熟悉与学习最方便!

其实这也一样适用于简体字:简体自唐宋后也是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的普及而在读书人与老百姓日常使用中广泛流行!这是自然不过的事情。

台湾将这个学术问题政治化是小弟不敢苟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