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育】我不要套餐,我要單點--答覆「一個『資淺』資優生的意見」
2011/01/04 15:45:07瀏覽1208|回應2|推薦94

引用文章【教育】一個資深資優生的意見 

  常常讓教育改革者感到無力的一個重點,那就是「資源」。

  我們國家的教育政策是「套餐」。A 餐:普通班,B 餐:資源班,C 餐:資優班,D 餐:技能班......。

  A 餐很多,幾乎沒有人數限制;也因為供餐數量多,所以相對的單價比較便宜,雖然還是有些人沒有錢吃不起,有時候可以免費招待。其他的套餐比較少也比較貴,因為材料特別、師傅也特別,要多付出一些「代價」(能力、時間、金錢、甚至地位)才能吃的到。

  然而,提供這些餐點的本錢是來自政府,也就是納稅人的錢。

  而且,特殊班級每個人的平均成本比普通班級來的多,其中大部分的成本是來自只能吃「A 餐」的普通班的爸媽出的錢。

  這就是問題所在。

  難怪每個爸媽都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擠進「資優班」,管他是不是真的「資優」。因為,我和別人一樣納稅,為什麼我的孩子沒有享受到「比較好」的教育。或是退一步,為什麼只有特殊班級的孩子可以享有「適合」他的教育,我的孩子卻沒有。

  餐廳提供「套餐」是為了點餐方便出餐快速,也就是為了省時省力,為了速成。但時至今日,大部分的人已經懂得「單點」了。我只想挑我想吃的,有的東西說不定我吃了會過敏,有的東西我很喜歡,希望多吃一點。

  需要發揮長才的不僅只有「資優生」,教育的目的,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全人的發展。只要他想學,國家就應該提供機會,提供資源。如果有充足的資源,政府不應該「限制」誰可以學,誰不可以學。

  科技進步至此,分享資源豈是難事?

  台大倘若可以把課程數位化、網路化,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選修台大的課程,修畢某些規定的學分而且合格就可以拿畢業證書,隨便你要念三年五年十年,了不起就是多交幾年註冊費。那,大家還拼著命考台大幹嘛?

  然而,減輕「入學壓力」並不等同於減輕「學習壓力」,「入學」是一種人權,「學習」卻是個人的修為。「學習」是一種觀念的重整、思想的改變,過程不可能沒有壓力。

  學校該做的不是訂定「入學」的門檻,而是訂定「畢業」的標準。例如,「全民英檢」不應該當作入學加分的項目,而應該當做畢業的必備條件。

  以我學鋼琴為例。前兩期我按時參加檢定,順利過關;這一期我連報名都沒有報,因為我知道考不過。原因很多:我沒有認真練琴,曲目越來越難,我年紀大了反應慢了。小朋友花三年考過第三期,我可能要花五年才能考過第三期,So What?我的目的是學會、學通,而不是和別人比賽「誰比較快」。

  週日我和老公去看電影,他說想吃肯德基,我陪著去。他點了兩塊雞的套餐,我不餓,只點了比斯吉和一杯可樂。這無關乎炸雞好不好吃,有沒有比較便宜,而是因為我當時不餓,而且我喜歡吃比斯吉。吃東西向來速戰速決的老公很快的把炸雞套餐「完食」,我的可樂喝不完還帶進電影院慢慢喝。下次再去肯德基的時候,說不定我就會選套餐,如果我餓了,說不定也會吃很快。

  我可以許這樣的願嗎:我們的社會整體經濟和科技如此的進步,教改的下一步,可不可以不要再喊那些虛泛的口號?請給孩子,每一個孩子,包含「資優生」,都擁有「單點」的權利。然後讓他按照自己的速度,好好的品嘗,細細的消化。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mputer720&aid=4762247

 回應文章

joystro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2/09 17:54
我們的教育系統是有資優生的政策,但這一點兒都不重要。
不管是不是資優生,這系統只會把學生晶片化、模組化,變成他們想要的,而且因此讓絕大部分的學生失去發現「自己想要的」能力。
妳的文中「……教育的目的,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全人的發展。只要他想學,國家就應該提供機會,提供資源。如果有充足的資源,政府不應該「限制」誰可以學,誰不可以學。」
觀點可能是對的,但是與現況不符。
就我的教學經驗,從學前教育到研究所,年紀愈大的學生就愈不容易認識自己的「意願和能力」(反而從眾的「意願和能力」在每一階段都在做強化版),其實,我講得太保守了,通常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們就已經慣用「不知道」三個字作為萬能解題法了,特別是問到個人的意願、興趣、能力。
一個學生自己願意花費十幾年的青春歲月,去學習「國文、數學、英文……」,很OK,只要他喜歡他願意,誰曰不宜?但是在國家教育機器推進中,卻強迫所有的學生花費十幾年的青春歲月,去學習「國文、數學、英文……」,不怪異嗎?問題不大嗎?
真正問題的核心是整個教育系統資源嚴重錯置,這些資源,只能分配在被定義為正宗、主流的「國文、數學、英文……」的部長、校長、教長、主任、老師身上(和周邊的利益團體),因為他們正是唯一的資源分配者。
如果有一個學生,「想要」變魔術、做蔥油餅、剪窗花、堆積木、算命、做音樂、戀愛、古天文、拍電影、玩電動、當詩人、打籃球、玩橋牌、環遊世界、做美食家、做垃圾分類回收專家……,或只是發呆,他唯一的辦法是慢慢等,等長大,然而真的長大後,他的「想要」,老早被他自己和教育,掃到垃圾焚化爐中燒掉了。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不斷發現並拓展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而產生熱情擁抱這世界的美好,可是現在的教育呢?看起來方向是相反的。
總之,昨天搞砸了教育的人,名字叫做張三和李四,而今天我們投入無數資源邀請高手來改革現在的教育,他們的名字叫做李四和張三。
哭到最後,我都笑了。(不好意思,一時之間感觸甚多,佔了妳的版面)
電腦老師(Cat_PT)(computer720) 於 2011-02-10 01:33 回覆:

謝謝你認真的看我的文章。

其實,學生很有自己的想法的,只不過他們很「聰明」,很早就學會遷就現實。

我的學生,還有我自己的孩子,都曾經也常常問我相同的問題:我為什麼要念課本裡的這些東西?
我通常只能給他們無可奈何的回答:你必須先過這一關,這個社會才會認同你,同意你做其他的事。我不認同這個規定,但是我沒有權勢和財力讓你擺脫這個規定。如果你要衝撞這個規定,你要有心理準備,那是一條辛苦漫長又孤獨的路,雖然我會陪著你,但是我幫不上忙。

我能做的,就是在他們想要參加球隊、報名歌唱比賽、夏令營、擔任社團幹部的時候出錢出力鼓勵他們,在他們考爛了的時候,誠心誠意的告訴他們,成績和分數並不是一切。

夾在教育理想和輿論壓力之間,孩子為難,我也很為難。我知道大家會等著看,看我這樣「放任式」的教育方式,最後會不會「成功」。但是他們並不知道,我一直認為自己「目前」很成功,我的孩子自信、自重、主動、好奇、認真、負責、隨和又有主見、對待朋友誠心誠意。如果我的「放任式」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我老早就會換另一招了,我不會拿「爛招」來應付我的孩子的人生。

只要每一個「目前」是成功的,累積起來的「未來」就會成功。

大家嘴上都說「讀書成績不重要,個性最重要」,我把孩子教育成個性很好的小孩,但是大家還是等著看他們會不會「成功」。而大家所謂的「成功」,最簡單的就是將來會不會賺大錢,有沒有大事業。如果這樣叫做「成功」,那麼我完全不擔心,也完全不在意,我退出這場「評鑑」。我只希望他們能按照自己所想的去過他的日子,幸福快樂的過日子,而他們的個性,會讓他們「成功」。

跳脫這一切,即便眼前的教育現況讓人無奈,我們還是可以花最小的力氣去應付他,心裡想著念著的還是最「想要」做的事情,所有的努力都朝著最「想要」做的事情前進。


放逐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校也需要品牌
2011/01/06 13:43

 完全贊同放寬入學門檻,畢業則要好好把關,以豎立起學校品牌。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化工系大ㄧ新生三五百人是常事,因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性向,也不知道這科系好不好混。挨過一學期,頂多一年,絕大部份轉系了,他們戲稱拔草把不適合的淘汰掉

伊利諾州立大學化工系名氣一直維持不墬,2005年以前學生還沒畢業工作就等在那兒,所以很多新生會來嚐試。一年級先震撼教育,二年級再砍一次,留下來的就是真的混得下去的人。三四年級修課常需與研究生一起上課,成績要拿A是要很拼才行。因此,三五百人進去,畢業時不到五十人,有五年六年才畢業蠻正常的

電腦老師(Cat_PT)(computer720) 於 2011-01-08 22:35 回覆:
學校經營自己的特色
學生衡量自己的各項條件和需求
選擇喜歡的學校學科去就讀
大家都是「歡喜甘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