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4 12:46:55瀏覽656|回應4|推薦26 | |
「霸凌」的話題最近很夯啊,這又該拜媒體所賜吧。 「校園霸凌」從來不是今天才有的,炒作這個話題的因素很多,各種陰謀論都有可能,但顯然是天時地利人和,這種「爛梗」才會這麼熱絡。 不要再假裝天真無辜,說你今天(看報紙)才知道「校園霸凌」,受過國民基本教育的,哪一個人沒有見識過學校的弱肉強食。 學校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同學來自四面八方,老師也來自四面八方,大欺小、強凌弱,和校園之外的社會比較起來,只有強度和頻率的差別。要求校園裡沒有「霸凌」事件,就像要求社會沒有暴力事件一樣......世界大同,是一個理想,不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 但畢竟教育有著某種程度天真的理想,所以一部份的人力(專家)會去研究如何預防「校園霸凌」,希望在「霸凌」事件發生之前就能夠先化解掉。但又畢竟現實依然是現實,沒有化解掉的「霸凌」還是會發生,所以大部分的普通人(家長、老師和學生)必須面對的,是「校園霸凌」發生之後如何處理,如何讓事件不要更嚴重。 若真要說學校和社會有甚麼不同,那就是學校環境裡「教育」的功能還是第一優先考量,每一件事件的後續處理,除了收拾善後之外,還希望能夠讓所有的人學到教訓,包括加害人、被害人還有旁觀者。所以,學校處理「霸凌」會採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態度,有時候甚至已經涉及到「刑事」或「傷害」,只要大家(加害人、被害人還有旁觀者)都沒有意見,就關起門來解決。 我要說這個出發點是善意的,凡事訴諸法律(校規)並不是最佳選擇,即便大人之間的糾紛,也還有「調解委員會」,省下走法院對簿公堂的麻煩。 而「校園霸凌」的加害人,可能是同儕鼓譟的壓力,可能是一時情緒激動,甚至可能是模仿大人(師長和家長)展現權力,結果大人們卻聯合起來,押著他,要他接受法律(校規)的「制裁」,未免不符合「比例原則」。 換成是我,我也不服,因為,「你自己也這樣」。 怎樣處理「霸凌」才恰當呢?到底要用「制裁」的還是「協調」的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每個人都先捫心自問:我如何面對每天生活中的不公不義。想起我們對於「大罪大惡」的無可奈何,比照於孩子的「小罪小惡」,他們真該被冠上「校園霸凌」,天天在電視上被討論嗎? 嗜血的媒體該閉嘴,自以為萬事通的官員不要隨著八卦起舞,大家都安靜下來。來一個孩子相信的大人(如果還有的話),把他拉到身邊,告訴他: 惡作劇是幼稚的,捉弄同學是幼稚的。 孩子會改的。比起講不聽、教不懂、學不會的大人,孩子會改的。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