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3 14:49:01瀏覽656|回應3|推薦24 | |
在華梵盃第四屆展開前後,如晞老師曾經懷疑過這些努力到底是為了什麼。比賽開始,我感受到一種特殊的網路互動,這種互動越來越明顯,我稱之為「華梵盃效應」。 第三屆開始增加了教師組的比賽,我因緣際會的恭逢其盛。因著參與一個網路活動而認識外縣市各科系的老師,這樣的經歷,我覺得很有趣,從此地名不只是地名、校名也不只是校名。 最近有個體育新聞,洋基即將和 18 歲的台灣球員郭阜林簽約。郭阜林今年從南英商工畢業,目前就讀台灣體院一年級。 一聽到「南英商工」,我馬上集中注意力,仔仔細細的把新聞看清楚。 因為去年華梵盃教師組第一名就是來自南英商工,「奇異的奇異果」老師讓人難忘;而學生組的優選,號稱「全方位設計者」的「游小弟弟」,也是南英商工的學生,他還一起出席了「串連教育愛─我們這一班」的班會聚餐;在這兩大台柱的加持之下,南英商工的「嘰嘰喳喳這一班」勇奪班級組優選。 這麼特別的學校,怎不令人印象深刻。 現在只要有人提到宜蘭,我就想到必正老師,提到台中,我就想到菉菉老師。三狂老師老是在 FACEBOOK 上灌我酒,福氣老師熱心的教大家數學,現在還英數理化通包。榮譽市民賴和隆老師和呂健吉老師,談到教育問題就熱血了起來。起個頭,每一位好友都歷歷在目。 這種難得的網路經歷,當然要好好的推銷給學生囉。 於是,我的學生在我半鼓勵半強迫之下,半推半就的參加比賽,到目前為止,每班總有十來個學生開始把比賽當一回事,認真的經營部落格,也漸漸的體會到在部落格上互動的樂趣。 教師組的參賽者會到學生的部落格逛逛,我的學生就受到許多來自各方、素昧平生的老師的鼓勵,信心大增;學生也會到老師的部落格看看,去年參賽今年回鍋的學生有不少人都來跟我打過招呼了,彼此鼓勵。 我們總擔心學生在網路上認識一些來歷不明的人,擔心他們會因此受到傷害,又不能把網路切斷,自絕於資訊世界之外,只能耳提面命、再三告誡所謂的網路倫理,卻從沒有示範過怎樣才是正面的網路互動。 華梵盃比賽正好做了一個最好的示範。 網路,真的可以正經八百的用,不是為了消遣打發時間,而是拿來做一些正經八百的事,而且還很有趣。老師在這個平台上,慢慢的觀察學生的思緒:其實,這些孩子還蠻有想法的;學生瀏覽過老師的心路歷程:其實,老師不是只有怒,老師也有喜、哀、樂。 於是,網路真的達成了人際互動的目的,在網路上玩,不一定要玩 GAME。如晞老師說的,部落格好好玩。 這就是我說的「華梵盃效應」。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