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4 13:19:35瀏覽540|回應0|推薦7 | |
新流感疫情擴散,病假在家的學生多了,教育單位再一次提起線上教學的可能。 網路學習,在 SARS 的時候做過一陣子,記得那時候台北市的各級學校為了把教材數位化,砸錢的砸錢、研習的研習、開會的開會、動員的動員。在疫情冷卻之後,熱鬧風光一陣的教學網路,至今仍然存活的有多少? 如果沒有新的思維,這回不過又是炒一次冷飯。 想到線上教學,除了想到花錢買硬體買軟體,大家還想到什麼? 硬體配備的更新速度和相對的價錢,早已不是問題;線上教學的瓶頸,往往是軟體內容。於是從最早的「題庫系統」,到近期的「教學平台」,電腦專家和教育專家莫不挖空心思,希望可以開發一套方便好用的系統,讓老師和學生都喜歡,讓虛擬教室和實體教室同步。 我相信這麼多人前仆後繼的努力,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絕對不只是為了賺錢。人類除了金錢,還有一種近似傻瓜的執著。這些專家,是為了實現某一種科技的夢想。 但是這麼多人努力了這麼久,為什麼網路教學總是三分鐘熱度?明明網路普及幾近飽和,學生和老師的電腦基本能力也有了,虛擬教室仍然虛無縹緲?網路要多快有多快,硬碟要多大有多大,聲光效果無限的加強,各項操作設計詳盡又簡單,為什麼線上教學還是熱絡不起來? 請注意,我是說:「線上教學的瓶頸,往往是軟體內容。」 然而,軟體和硬體的區別,應該擺開工程師的思維,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考慮。 硬體上面搭載的「系統」「平台」,對工程師來說是「軟體」的形式,對使用者來說卻是「硬體」的功能。換言之,對程式開發的廠商而言,他們開發的是「軟體」;對使用者而言,所有這些驅使電腦工作的東西,通通是「硬體」。 站在學生的立場,所謂教學的「軟體」,不是「系統」,不是「平台」,而是「內容」,是老師腦袋裡的東西。 所以,「線上教學」最後還是卡在老問題:「教學平台」是空的。 談到「線上教學」,能不能請大家換一個角度思考:各位老師,如何將您腦袋裡的東西「數位化」,移植到網路的「教學平台」上?這個數位化的過程,絕對不是只有錄音、錄影、做簡報、貼圖片。 資訊科技,幾乎已經到了無所不能的地步。可以大膽的這麼說: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出來的。老師們請思考:我的教學流程,在網路上要如何安排,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同學們也請思考:在網路上,怎樣的學習流程,才符合想像中的虛擬教室? 倘若使用者永遠在遷就網路,永遠在遷就系統,永遠在遷就平台,老師應付了事的把現成的講義考卷拿來剪剪貼貼,學生應付了事的讀讀資料做做測驗,而不去思考反省教學的效果、思考如何改進、想像所有的可能...... 那麼,科技永遠就是徒具形式的空殼......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