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總統的國家論述不容稍有偏差!
2009/05/26 10:59:30瀏覽682|回應1|推薦18

引用文章民進黨應使陳菊不虛此行

馬總統的國家論述不容稍有偏差!              

長虹註:本文曾於980520投稿聯合報民意論壇,未獲刊出。

980525聯合報社論,自覺拙文尚有若干見地,堪可一提。

陳菊訪大陸,一句「中央政府我們的馬英九總統」,言國民黨歷來諸公所不敢言,深獲藍綠好評。

陳菊以往信仰「台灣國」,吾人值得樂觀其變。馬總統日前曾引用:「子帥以正,熟敢不正」?所以馬總統的國家論述,尤不容企圖機巧模糊而有偏差。

拙文如下: 

馬總統在就職週年記者會上表示:「中華台北不是政府最希望用的名稱,最希望的名稱是用中華民國或台灣,但現在沒有力量用這兩個名稱,過去民進黨也沒有一次成功,不但沒成功,反而搞壞國際關係。」 

正因為我國的兩岸及國際處境艱難,國家元首談國家主權,至少,面對自己的國人時,更須毫不含混,毫無偏差,才能凝聚堅確的內部認同,以對抗外在的任何壓力,上述「最希望的名稱是用中華民國或台灣」,就是嚴重的偏差。 

試問,民進黨執政八年,不論為求入聯,或同樣為了參與WHA,最後不都是用「台灣」為訴求嗎?既然「不但沒成功,反而搞壞國際關係」,那馬總統也主張「或台灣」,豈不矛盾?這種一再討好不認同「中華民國」者的論調,只會增加其強度,未必換得支持,更不要說換得選票,卻讓國家認同繼續混淆,甚至繼李、扁之後,彷彿成為正確的定論,將嚴重傷害了國家的總體精神戰力!傷害了認同者的支持,即使沒有失去選票,但是會失去了對馬總統的尊敬與向心力,馬總統的民調一度減半剩下三成,國際經濟因素既可諒解,當然與支持者離心有關。 

馬總統一直沒有精確的國家論述,甚至一度還說過台獨可以是選項的話。前總統李登輝說「中華民國在台灣」,陳水扁說「中華民國是台灣」,李、扁的論述,事實證明是包藏禍心,為了模糊國人對「中華民國」的國家認同,繼而操弄族群與「台灣」意識,逐步邁向台獨、台灣國的淵藪;馬總統參選總統時沒有宣告選「中華民國」總統,就職談話也未提出正確的國家論述,作為扭轉乾坤、定紛止亂的張本;去年九月在墨西哥冒然提出「地區與地區」論,已經引發許多國人的疑惑不安;這次在就職週年記者會中,正式在國內提出的國家論述,竟然是「台灣是中華民國」,相較於李、扁,西施竟效東施,實非所宜。  

政治固然有微妙迂迴處,馬總統以往為了選舉考量,可以彈性說一些「中華民國」與「台灣」替換或聯結的政治語言。但是基本上,政治更應該是拙樸與誠直與自信的,一旦馬上得之,身為國家元首,應知如何馬下治之,在光怪陸離中,堅定果敢,善導國人。如果繼續競飆「愛台灣」,甚至比陳水扁還過份的把「中華民國」擺在後面,如何與李、扁區隔?如何用正確的國家認同,聚合被撕裂的人民情感?如何說服民進黨及其支持者做忠誠於國家的反對黨?  

馬總統又說:「如果堅持用中華民國才去WHA,這種態度理性嗎?是愛台灣」?這種教訓中華民國支持者的口吻,竟然出自馬總統之口,尤為不妥。固然,WHA這一步在現實面可以接受「中華台北」,但是,我們在談判過程中,至少曾經用「中華民國」去爭取過嗎?以後的態度與立場為何?「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和平與談判都要依恃最佳的條件據以打拼,而不是先行退讓、示好。自以為高明的模糊甚或放棄中華民國這塊招牌,如何佔領制高,如何折衝樽俎,力爭國家最大利益?差之毫釐,失以千里,馬總統的國家論述實不容稍有偏差!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in88&aid=2983749

 回應文章

尉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
2009/06/03 11:21
認同.
長虹歌手 也是築夢(coin88) 於 2009-06-09 18:16 回覆:

感謝尉左的回應與鼓勵

大家多提醒馬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