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捕蟹記~~空手而歸
2009/12/30 21:53:01瀏覽1154|回應0|推薦14
十月中旬趁著天氣晴朗約了朋友一家到海邊捕蟹,

前一個禮拜有朋友坐船出海捕蟹兩個鐘頭內帶回了十二隻螃蟹.

成果豐碩讓我們心動不已,

想想我們人這麼多,

應該可以抓到更多的螃蟹才對,

 

兩家的先生各買了一張可以捕有殼海鮮的執照(許可證),

在這裡釣魚抓螃蟹需要有不同的執照,

如果沒有執照的話,

只能站得遠遠的看,

千萬別碰那些捕蟹釣魚的用具,

更別說要動手抓了.

捕捉有殼海鮮 shellfishing 的執照一年是六塊五美金,

有效期從一月一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

按照季節不同,

可以捕捉不同的海鮮,

月份(英文)裡有 r 的是捕蟹的好時機,

至於原因呢?

到現在還問不出來....

每一張執照:

一天可以帶回家十二隻公蟹(male crab),

二十磅的蝦子(shrimp),

二十個蛤(clam),

七十二個貽貝(mussels),

二十四個扇貝(scallop).

但是每種海鮮都必需長到一定的尺寸才可帶走.

螃蟹身長必需是 5 又 3/4 英吋以上,

長得不夠大的,

都得丟回海裡讓它們繼續長.

重點是母蟹不管大小,

捉到一定得放回海裡.

每個捕蟹的人都會帶把專用的量尺,

抓到了馬上量一下,

不及格的就立刻放回去.

量尺上還有圖形教大家如何辨認公蟹母蟹,

所以像分不出公蟹母蟹或是看起來滿大的這類的藉口不能用, 

如果違反規定,

聽說一隻蟹可以罰到兩百美金.

在這裡十二歲以下的小朋友不需要執照.

兩家的太太算一算,

兩個大人三個小朋友加起來有六十隻的配額,

太太們就暫時先不買執照好了.

 

沒有執照,

當然不能捕螃蟹,

也不能靠近碼頭.

還好我們準備了一大堆食物,

人參雞湯韓國辣湯咖哩洋芋片北海鱈魚香絲豆乾蛤蜊水果咖啡.........

所以在等待的同時,

可以曬曬太陽,

喝喝熱湯打發時間

 

Michael 看到這一堆食物,

很疑惑的問我,

我們不是只出來半天捕蟹嗎?

怎麼看起來像要郊遊一個禮拜?

而且晚上就要吃螃蟹大餐了,

這樣吃吃喝喝,

晚上怎麼吃得下?

 

看到好多家庭捧著一盤盤煮好的螃蟹,

到野餐桌上享受.

我們也隔一段時間就問一下兩家的先生,

抓到幾隻?

抓到幾隻?

成果如何?

 

抓是抓了不少,

算算闖進籠裡的螃蟹加起來也有四百多隻,

可是母蟹不能留,

公蟹長得不夠大也不能留,

就這樣抓抓,

量量,

放放.

到了五點,

我們的桶子還是空的.

 

 

回程大家一直討論,

好像怎麼算,

都是買現成的比較划的來喔

因為租一個捕蟹籠要八美元,

小朋友救生衣租一件八美元,

水桶租一個五美元,

量尺租一把三美元.

最重要的是花了那麼多錢,

一隻螃蟹都帶不走,

而且看別人抓,

很容易啊

怎麼輪到自己時,

這些螃蟹都這麼不合作

 

一堆捕蟹的人擠在一起

捕好的蟹,

碼頭旁有人可以幫忙代煮,

煮好後就可以端到岸邊的野餐桌上大快朵頤一番

這些小蟹,

都不能帶走,

奇怪我們的捕蟹籠有寫博愛座嗎?

怎麼來的都是婦孺?

五點一到,

來趕人了,

要叫大家收網回家.

聽到我們空手而歸,

許多蟹友大大紛紛提供了他們的寶貴經驗給我們,

希望我們下一次出海捕蟹能有好一點的成績.

 

第一點:

是漲潮退潮的時間要抓對.

我們抓的時間沒錯啊!

 

第二點:

不要在碼頭邊捕蟹,應該坐船出海.

可是我會暈船,

嗯! 反正我又沒執照就坐在岸邊等好了.

 

第三點:

放在捕蟹籠裡的餌很重要.

我們用的是蟹老闆提供的死魚一條.

友人一說:

他們都用火雞腿.

友人二說:

用雞脖子,

最好是在外面放了幾天.

友人三說:

最好的蟹餌是撿路上被撞死的小動物(road kill),

被撞得越久,

螃蟹越愛吃,

這些蟹餌聽起來都很可怕.

 

第四點:

把蟹籠拉上來的時間.

我們根據蟹老闆的建議,

二十到三十分鐘拉上來一次.

高手告訴我們時間等太久了

應該是五到七分鐘拉上來一次,

再不然大公蟹都吃飽跑掉了,

只剩留下母蟹和小蟹吃公蟹剩下的餌.

這點我們家先生有意見,

他說可是在他旁邊的蟹友也是告訴他二十到三十分鐘拉上來一次啊!

重點是:

那位蟹友也是一隻合格的螃蟹都沒捕到.

原來螃蟹和我們農業時代一樣,

都是男人先吃飽,

然後再輪到小孩和太太吃.

 

重點都寫下來了,

希望下次捕蟹是滿載而歸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endenens&aid=363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