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12 03:25:18瀏覽7655|回應17|推薦35 | |
去美國以前,恰好收到出版社寄來的壽司書試讀本。
一邊閱讀,欲罷不能,還帶著上飛機,沒想到一覺睡過頭,竟然把書遺忘在機上。只剩下記憶了。 這本書是翻譯於 “ the Zen of fish- the story of sushi, from samurai to supermarket” 作者柯森 (Trevor Corson) 虛擬一個小女生凱特,到”加州壽司學院” 學習做壽司的故事,夾雜以眾多壽司與飯的知識。 故事的場域在洛杉磯,恰巧是我待了很久的地方。洛杉磯有很多日本人,恰巧我也在這裡開始學習吃壽司,所以柯森講的辭彙跟地域歷歷如悉。女主角凱特小姐的奮鬥就當作故事,但是書裡面提到的味增,以及米,魚的知識卻是很珍貴難得。 美國人的確愛養殖魚肉,但是我吃了這幾年,清爽鮮美的白肉魚才是最終的選擇。一開始我們會想追求入口即化的肥美,但過了一陣子,清爽有嚼勁的鮮才是最難達到的要求。 第三章敘述了黴菌跟味噌的關係,挑選過的米麴菌將米吃食,然後再加入大豆,黴菌分解大豆,生成美味的麩氨酸鹽,而酵母將黴菌打斷的澱粉鏈生成的醣類分解成為酒精跟酸,形成芳香的酯類,何等複雜的反應靜默的發生,而作者輕巧順暢的帶過。 另外一個值得書寫的是第五章,壽司的米飯扮演的角色。壽司很可能起源於東南亞的人民,用來保存淡水魚的方式,他們用大量的鹽把魚同內臟包起來,但因為內臟有酵素,一起分解了魚,也許這就是亞洲魚露的起源。但這樣保存的魚其實不美味,所以他們想到把內臟丟棄,然後用煮熟的飯把魚包裹起來。天然的黴菌把飯的澱粉轉成醣,然後變成酒精跟醋酸,在魚肉周圍形成一層保護,要吃的時候把這些飯丟掉,就可以吃了。 語言學上也證明,Sushi 可能來自於 Suppai (酸)加上 Shee 的音,意指酸醃魚。到約十六世紀的時候,日本人發現這樣的壽司可以早點吃,而且飯不必丟掉,也還算美味,同時造清酒的人現了米醋。十七世紀的時候,一位醫生把醋加進壽司飯,達到跟發酵類似的味道,於是快速醃漬而成的箱壽司開始發達。 第六章提及米,幾乎講究點的壽司店都有自己的配方,新米舊米混合著用,以求取最好的黏稠度,香氣跟咬感。本書這章節解答了我的疑惑,它敘述師傅用某種粉末“澪”,讓壽司米飯更香,更鮮,更甜。 我曾經問過我的日本壽司師傅朋友,他們的飯何以如此香甜而粒粒分明,問他是不是加了昆布等等,他只說加了某種粉末。回憶起來,原來是這種添加品。 (待續,本來要跟 Toros 寫酒食記,但是太長了,只好分開幾篇寫)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