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紐約客叫上帝,保佑誰
2006/07/11 13:56:30瀏覽229|回應0|推薦5

紐約客叫上帝,保佑誰

【文/劉墉】 

看到「讀者文摘」作的「全球禮貌大調查」,在三十五個城市當中,紐約居第一名,台北卻是倒數第八,真是感慨良多。因為我既是台北人,也是紐約人,我雖然覺得紐約人有禮貌,但台北人也不差。 

幫我遞個盤子?我岳父寧可自己來 

想來想去,發現台北人被「外邦」認為沒禮貌的,反而常常是有禮貌的。 

舉個例子,台北人進電梯,不會像紐約人,請最靠近按鈕的人幫忙按樓層。台北人寧可伸出手,穿過人牆,自己去按。台北人吃飯時,要拿遠處的胡椒、鹽和番茄醬,不像紐約人請同桌的代遞過來,寧願冒著「領帶泡進湯碗」的危險,伸手自己去搆,搞不好還傷了腰。 

我這麼說,是因為親身感觸。當我由紐約初回台北,一時改不了紐約的習慣,進電梯請人幫忙按鈕,常碰上奇怪的眼光。更麻煩的是,當我先進電梯,問後進來的陌生小姐去哪一層樓時,好幾個小姐都露出「遇到怪叔叔」的表情。 

餐桌上也一樣,雖然台北人已經相當西化,但碰上中老年人,飯吃一半,突然請他幫你遞個胡椒罐,「他」常常會先一怔。 

連我岳父住在美國近二十年都如此,八十多歲的老人家,寧可繞過桌子夾菜,也不開口請晚輩把盤子遞給他。 

豈知在西方,越過別人搆東西是失禮,請人幫忙反而「合禮」。 

中國的老一輩還有個問題,是當他請客人吃糖,或遞張餐紙給客人時,常常用扔的。「來!吃塊生糖。」那糖就從桌面滾到客人面前。這在西方是大不敬的行為,在中國卻可能有「小意思,隨意」和「自己人,別客氣」的意思。 

記得我早年在美國教國畫,有個華人太太買工具,隔著幾個學生把錢丟過來,所有洋學生都驚住了,轉頭看那華人是不是有什麼不高興,我也覺得好尷尬。豈知,那是個最有禮貌的學生,私下還常送禮給我。洋人搞不懂,中國人說「不成敬意」,就像擺出「滿桌大菜,卻說沒有菜招待」一樣,反而是種禮貌。中國人寫「請擲回」,也是一種禮貌。 

輕敲桌大不敬?你不懂我如何磕頭 

偏偏這種東西方「相反的禮貌」很多,譬如中國人在朋友奉茶的時候,常會用手指輕敲桌面,表示謝謝,甚至表示磕頭。西方人如果不懂中國禮貌,會認為那只有動作、不出聲音的「頤指」,是大不敬。 

台灣人近幾年,不知是不是受大陸影響,喜歡在打電話,尤其掛電話之前,用「嗯嗯嗯」的哼,表示「好好好」,豈知聽在美國人耳裡,卻成為「氣使」,也是不敬。 

中國人赴約到別人家裡,為了表示恭敬,常提前到達,豈知在西方社會,即使早到,也得在外面等著,必須準時,甚至過了一兩分鐘才去按鈴。因為當你早到,對方很可能還在化妝、洗澡。他沒想到你提早,結果弄得主人手足無措,有禮變成無禮。 

同樣的道理,當「讀者文摘」作調查,故意在台北的公眾場合,把手上文件散落一地,看有幾個人會幫著撿的時候,許多台北人不幫忙,不是無情,反而是想得太多,怕那被幫的人,覺得麻煩大家,會不好意思。 

這就好比紐約客聽到別人打噴嚏時,說「God bless you」,台北人卻裝作沒聽見。 

為什麼? 

因為台北人怕那打噴嚏的人會不好意思。 

話說回來,請問紐約客:「你聽到別人放屁,會說上帝保佑他嗎?你為什麼也裝不知?你不是也怕放屁的人臉上掛不住嗎?」 

他拉門你謝謝?小心下一刻會挨揍 

無可否認,西方社會有許多從小的禮貌訓練,而且已成為他們下意識的習慣———推門時,洋人好像自然會往後看,看後面有人,就為對方拉著門。 

連那些頑劣的小太保,即使下一刻要揍你,前一刻還是為你拉門。只要你說「Thank you」,他一定回「You are welcome」。 

為什麼? 

因為那不必通過他大腦,早成了自然的反應。 

最好笑的是,有一次我逛跳蚤市場,有隻狗在人群中打了個噴嚏,四周的人居然一起喊「God bless you」,然後才發現是狗,接著全笑了起來。 

所以,知道自己禮貌是全球倒數第八的台北人,請別沮喪。咱們台北人根本不差,只是跟紐約人不一樣,改天咱們用台北人的準則,也去紐約作個調查:「你們在公車上讓座老弱婦孺嗎?還是常裝作沒看見?」「你們小學生下課時,會謝謝老師嗎?還是夾起書就往外走?」「你們的戶政單位,會如台北一樣,有人帶位、解說,甚至奉茶、遞報紙嗎?」 

還有:「你們的億萬富豪市長彭博,會穿小短褲,跟你們一起跑步、簽名、照相,甚至被吐口水都不生氣,還為吐口水的人解釋嗎?」 

所以,台北人不是沒禮貌,只是表現得不一樣。

2006/06/25 聯合報】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ndy1118&aid=34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