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兒幸運地申請到幾個學校的藝術系,我因此常常被問
及從小如何培養她的「創意」。
在我自己的領會中,生活從早到晚都充滿創意的可能,所
以根本沒有想過創意需要送去上課培養。如今孩子都長大了,
我回頭去追溯那些生活的軌跡時,發現任何創意所需要的養分
,其實是「允許」。
我體會到親子之間最能顯示「允許」的,並不是直接「批
准」孩子去做某一件事,而是充分地分享──分享熱情、驚喜與
渴望;不只聽孩子說,也想說給孩子聽,讓意念有充分交流的
可能。
想想看,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催促孩子「快點!快點!」
他們怎能有機會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在那些想說的話當中,或
許有許多創意的種子正等待著要發芽,卻在一聲聲催趕中,無意
地被掩埋了。
我常常建議小小孩的父母,即使陪孩子做功課也不要緊坐在
一旁盯著他們,隨時準備抓錯字或幫忙。我曾看過一個孩子造句
才寫了一半,母親就忍不住出聲指正;那個大人心中更好的答案
,又一次悄悄地驅逐了孩子可能產生的創意。我們甚至無從猜測
,如果那個句子由孩子自己完成,是不是有更美妙的可能?
我記得有位母親記錄過一件事,她愛漂亮的小一女兒在做句
子重組時,把課本標準的答案「我看見一座美麗的噴泉」寫成「
美麗的我看到一座噴泉」,她因此知道孩子心中更多的想法。
創意不是遙不可及、非刻意培養就不能成功的能力。它的基
礎是「自在、自信地表達心中的想法」,如果我們經常願意給予
孩子這樣的機會,即使不送去上課,相信孩子的創意也不會淹沒
在生活中。
~轉自中時電子報浮世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