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1/09 13:35:14瀏覽3132|回應19|推薦20 | |
1888年,高更接受梵谷之邀,搬到亞耳,梵谷畫了有名的《亞耳的房間》(上圖),在這幅畫中,他把所有的傢俱都畫成雙雙對對的,以示對高更的歡迎。梵谷在他的手札中寫道,他要畫一幅讓人看了昏昏欲睡,心靈得以歇息的畫。除了這幅畫,梵谷還畫了好幾幅熱情的《向日葵》(下圖)。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如預期,據說高更到了亞耳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這些畫給卸了下來。
對色彩敏感的高更而言,這些明亮的向日葵猶如高八度的音符,終日生活在這些高明度的色彩中,遲早會讓人神經衰弱。
梵谷說,這幅畫是為了迎接高更而畫的,但這幅畫最讓欣賞者感到緊張和焦慮的,大概就是強烈收縮的透視和床架了,強烈收縮的透視讓這幅畫看起來很緊張,大剌剌堵住視線的高大床架,把床後的一切給遮住了。我們從畫中感受到,梵谷很期待高更的到來,但又不自覺的把自己給遮掩起來。
為何梵谷所謂的昏昏欲睡,對我們而言卻是難以承受,何以梵谷又渾然不覺呢?這就像喝慣特濃咖啡的味蕾,永遠無法瞭解,喝一杯咖啡就無法闔上的眼皮;就像住在城市的人,對夜晚吵雜的車聲充耳不聞,卻會為野外的蟲鳴聲吵得無法入眠;就像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味道,卻可以輕易的聞到別人的味道。
向日葵對梵谷而言,或許還略嫌淡雅,但對一般人的視覺習慣而言,則是負荷的極限。
將梵谷的畫和他畫這些畫的意圖作比照,是非常有意思的,它突顯了一個問題,人可能瞭解自己的限制嗎?
這是因為習慣常會化名為一種叫著「理所當然」的東西,在英文字母中,習慣 ( habit ) 、棲所( habitat ) 和居所 ( habitation ),有著同樣的字根,它意味著,我們的習慣來自於我們習以為常的棲息環境。
Habitat 如水之於魚,如地心引力之於地球上的一切事物,如空氣之於人,如井水之於井蛙,如夏天之於知了。
人從一出生後,我們就已被拋入habitat中,先我們而在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在還未有自我意識前,還來不及知覺前,就預先駐居在我們的身體、思維和生命之中,形成了habit ( 視覺習慣、行為模式、生活習慣 )。因為他們太理所當然,以致於遭受我們的遺忘。
所以習慣並不全然是負面的,它意味著適應與穩定的生活,習慣只有在以下故事中,才會變成是阻礙。
有一個剛嫁人的新娘子,新婚的第二天,一早就為他的先生準備早餐,新娘子把長長的法國麵包切成好幾片,每次只烤一小片麵包。新婚的先生看了有點納悶,心想:「這麼大的烤箱,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不一次把麵包放進烤箱就好了嗎?」過了好幾個月後,他終於按捺不住問他的太太。
他太太理直氣壯的說,我媽從小就這麼教我的,但為何要這麼做,她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一直到有一天男人伴隨太太回娘家,他才恍然大悟,發現了太太總是把面包分開來烤的原因。
原來太太娘家的烤箱很小,無法一次烤光整條法國麵包。
烤箱是形成新娘子habit的habitat。新娘子在還沒有懂事前,烤箱就進入了她的生活,她從烤箱習得了烤麵包的習慣 (habit) 方法與模式。
habit在這裡有著雙重的意涵,它一方面是我們生存的基礎,一方面又是遮蔽我們去發現美好事物的母豬。習慣也意味著不關心、不注意、重複千遍一律的公式。新娘子從自己的文化傳統中,養成了habit,僵固的不肯調整自己,去面對新生活,我們覺得她和島上的男人一樣笨,是因為她用一成不變的方式來面對環境的變遷。
故事先說到這裡,男人與母豬的故事其實還有後話,話說男人聽我一席話後,終於決定揪出那隻母豬,奇怪的是,母豬遍尋不及。
折騰了老半天,披頭散髮的男人累了,攬鏡整頓儀容,赫然見到一隻豬。
( 未完待續 )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