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18 09:29:01瀏覽3200|回應18|推薦40 | |
情人眼裡有西施、潘安再世,一見鍾情的衝動與愛慾,沒有經歷就無法體會。政敵眼裡盡出無能、笨蛋,這沒啥稀奇、訝異,畢竟鬥爭是為了政治利益、開展個人政治事業,任何言語文字只是煽惑、鼓譟的工具。11月17日,《經濟學人》以「Ma the bumbler」為主標題,副標題則為「A former heart-throb loses his shine」,昔日超級明星即便現下亮點盡失,如此政治落難結果,難道等同證明馬總統為笨蛋、笨拙、昏庸、無能之人? 馬總統是不是昏庸之人,是否無能又笨蛋,實在不應該由《經濟學人》這份週刊來直接加以論定。身為專業又國際的知名刊物,長期以來,我極其欣賞《經濟學人》饒富經濟意涵與啟發的專欄文章,對於評論國際政治、品頭論足各國政要的行文遣字,筆墨間充滿機鋒應對,不失客觀又當頭棒喝的短箴簡論,不僅令當事人坐立不安,更加超越民粹與理盲的桎梏。然則,觀看上開「報導」馬總統為「昏庸笨蛋」的短文,一者不是新聞、也非新聞評論,連何人撰文也不見具名,雖然該週刊先前慣例如此,但此篇文章直指臺灣總統是「bumbler」,好歹也該公告撰寫者的背景、來歷,否則如何平息「業配新聞」、「置入報導」的懷疑?畢竟這些醜陋不堪聞問的文字工作,全球皆然、媒體共業,《經濟學人》既然撰文認同馬總統是「bumbler」,言論責任應該形以具名,方能以昭公信與查證。 其次,《經濟學人》對於馬總統的評論、指摘,未符平等與比例原則。馬總統的領袖影響力,顯然不及美國總統歐巴馬,臺灣經濟之惡劣慘況,根本無力波及歐盟、禍害歐元體系。如要以週刊的國際能見度來論定馬總統是「bumbler」,在《經濟學人》的眼光見解下,全球政治領袖有誰不是bumbler?歐巴馬總統在失業率超過7%的不利情形下,贏得大選、順利連任,難道支持歐巴馬的美國人民都是笨蛋的追隨者、昏庸的支持者?當臺灣面臨中國大陸的政治打壓,在國際外交場域矮人一截、國不如國的時候,《經濟學人》要不要撰文批評英國、法國、美國、俄羅斯等政治領袖,屈服中國壓力而霸凌臺灣的反正義行為?在中國打壓的外交懸崖上力求生存,空間狹隘、跋前躓後,經由馬總統與政府努力下,目前已有129個國家給予臺灣人民免簽證或落地簽證之優遇,這是「bumbler」能作得到的政績?美國在台協會重視台灣人民擁有免簽之優遇,主動設攤擺站、提供諮詢與協助,甚至深入夜市、推廣免簽辦理,這就是美國政府既重視又肯定臺灣當局與人民的鐵證。如果馬總統是「bumbler」,美國總統豈不是比「bumbler」更加昏庸無能? 第三,《經濟學人》該篇報導已不是新聞,為了論定馬總統是「bumbler」,議題取材皆經特定篩選,不符代表性也未盡平等。在特定議題上,臺灣人民有資格論定馬總統無能、昏庸,可《經濟學人》為了彰顯昔日超級明星的落難慘況,著墨之處盡在於臺灣人民業已普遍不滿的公共議題,例如實質薪資倒退、油電雙漲、退休年金制度等議題,這些不滿與民怨早已不是新聞,再怎麼謾罵也無濟於事,況且油電雙漲的決策粗疏、考慮不周,業由馬總統公開承認錯誤、即時調整政策,一個笨蛋總統哪有能力改過認錯、謙卑反省?以「bumbler」一句話,就來認定馬總統過去四年與未來四年的歷史定位,顯見輕率與粗暴。臺灣人民所選舉出來的總統再怎麼不濟,由臺灣政媒名嘴日也罵、夜也罵就足足有餘,無須《經濟學人》自甘墮落、有失水準,扮演國際版「三民自」來激情挑撥、煽動蠱惑。 《經濟學人》對馬總統的評論文章,比較同期對日本政治的評論與見解,實在天壤之別、高下判明。《經濟學人》附庸台灣名嘴日夜謾罵言論,未有洞見破解臺灣朝野對立,立足國際能見之高度,卻未彰顯國際視野之胸懷,徒與街談巷議共舞伴唱,這種言論內容,臺灣土產的「三民自」還能比《經濟學人》表現更盡責、更加灑狗血。《經濟學人》若要「綜藝化」政治評論,請來臺灣好好向「三民自」取經。在「三民自」面前,《經濟學人》哪有資格能力「國際認證」?充其量,只是不善罵人笨蛋、無能的「bumbler」罷了。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