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來西亞文化嘉年華 Malaysia Street Festival - 2013年10月份墨爾本社團活動預告
2013/10/02 20:20:53瀏覽1952|回應1|推薦16

(圖片:馬來西亞聯邦國國旗)

【墨爾本社團新聞稿】

日期: 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4時

地點:Queen Victoria Market 維多利亞女皇市場

          65-159 Victoria Street

           Melbourne Vic 3000

報名:免報名,活動可自由來去

費用:活動本身免費,但往返車資及餐飲需自理

查詢大眾交通運輸的網址 (點按網址即可進入瀏覽) http://ptv.vic.gov.au/

【查詢:查詢活動 或 加入活動 詳細辦法的連絡方式 】

電話 : 0431 577 508 (英語)

電郵;info@alivegroup.com.au  (英文)

網頁; www.alivegroup.com.au/our-projects/  (點按網址即可進入瀏覽)

(圖片:墨爾本2012年馬來西亞嘉年華會盛況)

【活動內容】

16間正宗頂級的馬來西亞餐廳Malaysian,娘惹Nyonya和馬來西亞曾經的殖民列強者colonials,包括;日本Japan,西班牙Spain / 葡萄牙Portugal以及馬來西亞周邊的東盟國家,印尼Indonesia和新加坡Singapore 等風味餐廳,聯合提供特色小吃。

大馬專業攤位,手工藝品,地方特色文化展出,並為孩子們安排互動的活動

10個文化團體,攜手聯合地方舞蹈演出

 

(圖片:墨爾本2012年馬來西亞嘉年華會)

維基百科 介紹 (娘惹Nyonya) 中文網址 (點按網址即可進入瀏覽)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3%87%E5%B3%87%E5%A8%98%E6%83%B9

維基百科 介紹 (馬來西亞歷史) 中文網址  (點按網址即可進入瀏覽)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6%9D%A5%E8%A5%BF%E4%BA%9A%E5%8E%86%E5%8F%B2

維基百科 介紹 (馬來西亞) 中文網址  (點按網址即可進入瀏覽)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6%9D%A5%E8%A5%BF%E4%BA%9A

 

  簡介【馬來西亞Malaysia 】

馬來西亞Malaysia是一個主要以馬來人Malays、華人Chinese、印度人Indians和多個原住民族indigenous people組成的多民族國家。

根據2010年的馬來西亞人口普查,統計的人口為28,334,135人。

其中本國 (公民Citizens) 佔91.8%,外國人foreigners佔8.2%。

在本國 (公民citizens) 中,原住民族aboriginal(包括伊班人Iban、卡達山人atar Hermit)佔4%, 馬來民族ethnic Malay 63.4%、華族ethnic Chinese 佔24.6%、印度人Indians 佔 7.3%、其他民族other nationalities 佔0.7%。

馬來西亞Malaysia的官方語言為馬來語Malay,在所有官方事務都主要使用馬來語Malay。

在日常生活上,同族之間的溝通語言皆使用自己的 (母語mother tongue);但在不同種族之間的溝通,通常會使用 (馬來語Malay) 或 (英語English)。

(伊斯蘭教Islam) 是馬來西亞的 (主要宗教the main religion),共有61.3%信奉 (伊斯蘭教Muslim)。

除此之外,19.8%的人信奉(佛教Buddhism),

9.2%的人信奉 (基督教Christian),

6.3%的人信奉 (興都教Hinduism),

1.3%的人信奉華人 (傳統宗教traditional Chinese) 或 (道教Taoism religion),

0.4%的人 (信奉其他宗教professing other religions) .。

【馬來西亞的獨立聯邦慶典日】

為紀念 (北婆羅洲North Borneo,現已改名為:Sabah 沙巴),(馬來亞Malaya),(沙勞越Sarawak),(新加坡Singapore),(馬來西亞Malaysia)等地形成 (馬來西亞聯邦Malaysian federation)的,第一個( 馬來西亞國慶日Malaysia Day ,又稱:馬來西亞獨立日Hari Merdeka (Independence Day)) 是在1963年9月16日開始。

馬來西亞獨立日,每年的8月31日Hari Merdeka (Independence Day) ,實際發生於1957年,雖然和( 馬來西亞國慶日Malaysia Day) 並列為國慶慶典日,但這兩個的慶祝意義並不相同。

每年8月31日的Hari Merdeka (Independence Day) ,是慶祝馬來西亞結束長達446年的英國殖民期,脫離英國的統治。

每年9月16日的Malaysia Day ,是慶祝馬來西亞正式成立 (馬來西亞聯邦國Malaysian federation)。

馬來西亞聯邦國小組召開 (馬來亞議會1963年7月9日) 進行全民公決,通過引進 (馬來西亞條例草案)。

最終於1963年8月29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 (楊迪Yang di-Pertuan Agong) 同意訂定,每年的9月16日 為(馬來西亞日Malaysia Day)。

    

(圖片:左:馬來西亞最高元首 (楊迪Yang di-Pertuan Agong) 及其夫人。右:馬來西亞第六任總理,拿督斯里莫哈末•納吉•賓•敦哈吉阿都拉薩)

2009年,馬來西亞第六任總理 (納吉布Najib Razak)於10月19日在馬來西亞的議會中,作出決定一場提問和答問大會之後,每年的10月19日也成為 (馬來西亞日Malaysia Day)。

因此,馬來西亞有兩個普天同慶的 (獨立聯邦慶典日)。

(納吉布Najib Razak) 拿督斯里莫哈末•納吉•賓•敦哈吉阿都拉薩(英語及馬來語同:Dato' Sri Mohd Najib bin Tun Haji Abdul Razak,1953年7月23日-至今健在),2004至2009年為馬來西亞副首相,2009年起成為第六任馬來西亞首相。

  

(圖片:馬來西亞是多元文化的國家)

【在澳大利亞的馬來西亞文化】

在 (澳洲移民史) 上有記載的,第一批馬來西亞人民外移,來到澳大利亞的歷史,大約是在19世紀開始。

那時,來到澳大利亞的馬來西亞人,從事的大多是 (採珠業the pearling industry)。

或在 (南澳大利亞South Australian) 的 (煤礦mines),(農業agriculture) 和 (昆士蘭Queensland) 地區的 (蔗田cane fields) 中工作。

儘管在那時,澳大利亞對外來的勞工需求量頗高,但於1901年的 (移民限制法the Immigration Restriction Act就是在國際上備受抨擊的白澳政策 ) 嚴重削弱了整個華人社區人口的增長,這也包括了馬來西亞族群,即使當時仍在英國管轄的人民在其中。

(圖片:馬國之美)

現在,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之間,在傳統教育,國防和經濟聯繫方面,通過一系列安全問題上合作的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

馬來西亞是澳大利亞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澳大利亞是馬來西亞的第三大投資目的地。

2012年,馬來西亞在澳大利亞的投資為 149億美元。

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的雙向服務貿易,在2012年總計為300億美元

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有116,196馬來西亞出生的人生活在澳大利亞。

在2011年,馬來西亞是澳大利亞人的前10名,海外觀光目的地之一,馬來西亞接收了約有258,000澳大利亞遊客。

同年,馬來西亞來到澳大利亞觀光的遊客241,000人次,是澳大利亞觀光遊客資源的第七大來源。

 

(圖片:馬國之美)

澳大利亞境內開發國際教育輸出工業,是馬來西亞首選的供應商。

2011年,有20,901名學生就讀於澳大利亞境內的各級學校,和大約有21,000人,在馬來西亞國內,具留學澳大利亞的學歷資格。

在馬來西亞境內,澳大利亞的 ( 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 在 (吉隆坡Kuala Lumpur雙威校區Sunway Campus ) 有5,000多名學生,其中超過四分之一是國際學生。

在 (東馬來西亞East Malaysia) 的 (沙撈越州The state of Sarawak),有兩個澳大利亞大學校園 (Curtin University科廷大學 ) 在 (美里Miri) 地方和在 (古晉Kuching) 地方的 (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圖片:馬國之美)

在2006年的人口普查中,(澳大利亞的人口普查,是每5年普查一次,最新的人口普查時間是在2011年,資料分批公佈,第一批是在2012年的2月,下一次的人口普查將在2016年,普查結果的資訊會在2017年2月前後公佈)

有92,335的澳大利亞居民表示,他們出生在馬來西亞。

有64,855馬來西亞出生的澳大利亞居民,宣稱具有中國血統(單獨或與其他祖先)

有12,057宣稱是馬來裔和5,848宣稱是印度血統。

有略超過一半的46,445馬來西亞人,擁有澳大利亞國籍。

47,521人,是在1989年或更早以前,抵達澳大利亞。

32,325人,在家講英語English。

24,347人,在家講廣東話Cantonese

18,676人,在家講國語普通話Mandarin

5,329人,在家講馬來語Bahasa Melayu

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最新的人口普查資料 )

有29,174的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人居住在墨爾本Melbourne

21,211的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人居住在雪梨Sydney,又稱悉尼。

珀斯Perth地方有18,993的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人。

雖然馬來西亞境內有60%的是穆斯林Muslim人口,但在2006年的人口普查中,只有5%的馬來西亞出生的澳大利亞人,宣稱自己是伊斯蘭教的教徒。

在馬來西亞出生的澳大利亞人族群中,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Christianity(43%),佛教Buddhism(26%)。

 

(圖片:ABC冰,又名娘惹紅豆冰)

【馬來西亞的特色美食】

【能在墨爾本和馬來西亞都能吃得到的】

 

(圖片:ABC冰,又名娘惹紅豆冰)

ABC冰(Air Batu Campur、Ais Kacang),又名娘惹紅豆冰(在東南亞,閩南語或福建話稱為紅豆霜Ang Dao Nseng,即紅豆冰之意),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一種廣受歡迎的刨冰甜品。它更被馬來西亞官方譽為「國民甜品」。

正宗的ABC冰的底部會放滿棕櫚籽、紅豆、甜玉米、涼粉、大菜糕以及珍多冰等多種配料。中間是刨冰。刨冰的面上再會淋上煉奶。部分商店的ABC冰會在刨冰上放上各式水果、巧克力糖漿、蘆薈、或雪糕。也有商店在刨冰上淋上多種顏色的糖漿,再佐以紅糖(Gula melaka)伴食。

 

(圖片:珍多冰)

珍多冰,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地區的傳統甜點,也流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南部。在墨爾本某些越南河粉店中,也叫三色冰。

 

(圖片:沙嗲串燒)

沙嗲(馬來語:Satay 或Sate),又名沙嗲串燒、沙嗲串,是一種東南亞的烤肉串,通常肉以醬汁先醃過再烤。

沙嗲的食材可能是切片或切塊的雞肉,羊肉,牛肉,豬肉,魚,其它肉類,或豆腐。

沙嗲雖然經常使用竹籤串肉,但比較正統的是以椰子樹葉的梗串肉。沙嗲通常以木材或木炭烤,然後吃時可以再加上各種辛辣的沙嗲醬調味。

沙嗲是起源於馬來西亞。幾乎在馬來西亞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吃到沙嗲,它已成為馬來西亞的國菜。

沙嗲在許多其他東南亞國家,如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文萊,泰國,和菲律賓南部,甚至以前殖民的馬來西亞荷蘭都很受歡迎。

沙嗲在馬來西亞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美食。

  

(圖片:印尼炒飯)

印尼炒飯(印尼語:Nasi goreng)是一種流行於印尼、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炒飯。飯是加入甜醬油、羅望子及蝦米等炒製而成,佐以多種配料,包括有沙嗲串燒、印尼蝦片及煎雞蛋。

 

(圖片:參巴 (三八)醬 )

參巴 (三八)醬是东南亞的辣椒醬,採用十多種不同的辣椒製作而成。做法是把不去殼的蝦和乾貝炸熟後,加入辣椒、蒜頭、乾蔥頭等磨成茸,調味炒香製成。

(炒時蔬時,添加(參巴,三八)醬,好吃的是不得了! 吃完想不 (三八,參巴)都不行!)

  

(圖片:喇沙)

喇沙又稱叻沙(闽南语:lat-sa),叻沙是起源於馬來西亞,也是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存在的峇峇文化(即華人馬來人混合)的道地食品,通常用作麵條的湯底。材料包括蝦米、蝦膏、蒜茸、乾蔥、辣椒、香茅、南薑及椰汁,製法是將它們煮多個小時。

叻沙大玫分為兩種:咖哩叻沙及亞參叻沙。

亞參叻沙(Assam laksa)[闽南语:a-sam lat-sa],馬來西亞的美食之一。 亞參叻沙就是用魚熬出來、略帶酸味的濃湯。 Assam是酸豆的馬來詞,經常用來帶出湯料的酸味。 亞參叻沙的用料包括切碎的鯖魚絲,黃瓜、蔥、紅辣椒、菠蘿、生菜、一般薄菏、叻沙薄菏。亞參叻沙通常配以米線或米粉上碟. 并且冠上「petis udang」或「虾膏 」,濃的蝦味甜醬,非常美味。

(圖片: 檳城囉喏)

(圖片:新加坡油炸式囉喏)

囉喏(亦作羅惹,羅雜;馬來文:Rojak;印尼文:Rujak)是一種蔬果沙拉,常見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馬來文Rojak本解作「混合物」,口語上亦常用作指折衷的混合,尤其用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

(圖片:肉骨茶 )

(圖片:肉骨茶 )

肉骨茶(閩南語白話字:bah-kut-tê)是一種流行於東南亞(馬来西亞與新加坡)一带的小吃,而後也廣傳於中國大陆、台灣、海外華人地區等地。

「肉骨」如其名,是以帶肉的骨配合中藥煲成的湯。

而「茶」字則是源自其中藥成分(華人多稱含藥材成分的飲料為「茶」,例:涼茶)故後來被稱為「肉骨茶」。小吃本身並不含茶葉。

肉骨茶混合中藥、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肉排熬製多個小時的濃湯。在馬來西亞的一些高級餐館會加入海參和鮑魚一起熬制。

肉骨茶通常伴白飯或以油條蘸湯來吃。以醬油、碎紅椒和蒜蓉一起調味。各類中式濃茶通常會隨湯奉上,相信可以清走豬肉的油膩。在馬來西亞,肉骨茶是一道典型的早點菜式。

   

(圖片: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是一道雞肉配香飯的菜餚,起源於中國海南島的文昌市。這個菜式於新加坡、香港也頗受歡迎。

海南人會以文昌當地的白切雞做法,同時配以雞油和浸雞水烹煮的米飯。

20世紀初期,隨着移民潮,這個菜式傳至東南亞等地,後於馬來西亞發揚光大。

 

(圖片:椰漿飯)

椰漿飯(Nasi Lemak)是在汶萊,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很常見到的一道美食。事實上,椰漿飯是馬來西亞的非正式國餚。

在登嘉樓與吉蘭丹東海岸,「搭岡飯」非常普通。在印度尼西亞也有類似這樣的美食,稱作「烏督飯」。

 

(圖片:炒粿條)

   炒粿條是粿條的一種煮食方法,通常特指乾炒,常見於廣東潮汕地區,和廣府話中的“乾炒河”基本相同,又寫作炒貴刁,也是流行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華人美食,在馬新兩地的美食中心都可以找到其蹤跡。

【在馬來西亞境內才能吃得到的美食料理】

 

(圖片:烏打和夾著烏達的麵包) 

  烏打也叫烏達,馬來文意思是「腦」,因為烏達的原料混合時,看起來像人腦。

烏打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方常見的小吃,是用椰漿醃魚肉,然後塗上咖哩醬在用香蕉葉去烤。烏達是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的美食。

 

(圖片:乒乓飯 和 雞飯粒 )

乒乓飯是馬來西亞馬六甲州當地華人的一個著名傳統美食。

據當地的廚師表示,乒乓飯在當地的出現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烹飪手法不外傳,因此這道美食僅能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州才能吃得到。

乒乓飯與一般馬來西亞當地的傳統華人雞飯不同的地方,是飯是一顆顆地端上桌。

每一顆飯粒都是師傅們把煮好的雞飯,緊緊的搓成像一顆乒乓球大小的飯糰。每顆飯糰都非常結實,不易散開。

若把飯粒從高往桌面上丟,會看到它就像乒乓球,具有彈性地在桌上彈跳。

乒乓飯除了本身是雞湯煮出來的飯團之外,周邊還會加上一些配菜如:燒雞肉、青菜、黃瓜片等。此外,還會附上師傅們精心調配的高湯以及濃郁的醬料搭配一起吃。

(圖片:乒乓飯 和 雞飯粒 )

雞飯粒為馬來西亞馬六甲的著名美食,是一種把米飯和雞高湯一起煮熟後,然後再把米飯緊緊地揉合成乒乓球的形狀,再配上白斬雞一起食用。

這種把海南雞飯揉合成球形才使用的方法,只有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才能找到,是當地的代表美食。

除了把飯弄成飯糰之外,其食用方法和在馬來西亞其他地方的海南雞飯沒什麼差異,都是雞飯配上白斬雞、切片黃瓜和辣椒醬一起使用。

(圖片:印度囉喏)

印度囉喏(mamak rojak或Indian rojak) 包含炸麵團、煮馬鈴薯、炸明蝦,煮雞蛋、芽菜和小黃瓜(青瓜),加上厚厚一層香辣花生醬混合而成。

傳統上印度穆斯林(Mamak)囉喏小販以改裝過的側邊車(sidecar)作為攤檔銷售囉喏。現在這類流動小販多改用小貨車。新加坡的印度囉喏是包括馬鈴薯、雞蛋、豆腐和炸南瓜的雜錦糊,吃時加上甜辣椒醬。

(圖片: 水果囉喏)

水果囉喏,材料有小黃瓜、菠蘿、蕪菁(大頭菜)或沙葛、芽菜、豆卜和油條。較少用生芒果和青蘋果。以水、馬拉盞(蝦醬)、糖、辣椒和青檸汁混合成醬汁。

有些會在醬汁裡加入南瓜泥、酸豆或黑豆茸。把材料切粒放於碗中,與醬料攪拌,再於上面灑上碎花生或切碎的薑花莖。

檳城囉喏則是馬來西亞檳城的地道食品,與水果囉喏頗為相似,但加上蓮霧、炸魷魚和蜂蜜。
 

(圖片:馬來粽)

馬來粽(馬來語:Ketupat)是一種東南亞傳統食物,在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馬來族居多處歡慶伊斯蘭開齋節常見這種食物,並且當成開齋節主要象徵之一。

馬來粽由於制法與形狀類似華人所紮的粽子,所以當地華人習慣上把它稱作“馬來粽”。通常所見的馬來粽大抵可分兩種:一種是採用羽狀棕櫚葉(daun tupat)包裹的,另一種是用椰葉紮成。

 

(圖片:馬來粽)

- - 以上報告完畢 - -

《墨爾本華文作家協會AUSTRALIAN CHINESE MELBOURNE SOCIETY OF AUTHORS

《澳洲華人華僑婦女委員會 ACWC Australian Chinese Women’s Council》

聯合友善協助發佈社團消息 –

- 歡迎非營利的引用、轉載、或節選刊登 - -

( 在地生活紐澳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esewomen&aid=8802915

 回應文章

阿鍾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讚 !
2013/10/06 12:25

留口水啦 !

15年前隨團去的,只記得~~肉骨茶。啜泣

澳洲華人華僑婦女委員會(chinesewomen) 於 2013-10-06 19:46 回覆:

我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地,最深的印象就是 (熱)!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地,是沒有冬天的國家。

地方是很乾淨又整齊,蠻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