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拼公平正義能救經濟嗎?
2014/02/27 15:02:54瀏覽230|回應0|推薦1

朋友傳給我ㄧ篇台灣某企業人士的經濟建言,大意是笨蛋經濟沒有問題!”;“拼經濟,就要拼公平正義”。

這位先生ㄧ開始就用他的ㄧ個虛構的故事,《歐巴桑與大學生的經濟世界》,來描述他的經濟理念。他說對應現實世界,大學生就是歐美國家,他們的欠條就是美元,歐巴桑就是亞洲新興國家。顯然筆者沒有很嚴謹的貨幣概念;鈔票是必須以國家的資產、經濟力量為後盾,包括黃金儲備、GDP等。貨幣價額也直接受到國家經濟力的影響,大量印鈔票如果沒有能達成預期的經濟效益,將嚴重傷害國家的經濟發展,這可不同於寫欠條那麼單純。因此,這樣的比喻,從ㄧ開始就失當了。筆者大概是想表達經濟大國 (美國) 在面對經濟風暴時,靠多印鈔票來解難,但這距離事實相差太遠,這種思維也太過簡單。

筆者又指出“亞洲新興國家,包括台灣與大陸,拼命製造產品來貢獻給歐美國家,甚至做到不惜血本,可是把東西賣了之後,換來的不過就是人家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欠條 - 美元。”如果這就是台灣企業家的經濟觀,那麼台灣這些年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也就不足為奇了。首先歐美國家從來就沒有要台灣與大陸貢獻產品。代工廠不惜血本接單,是個別企業的商業決策,而不是經濟發展策略。

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販賣商店以不同的價格銷售,是不是價格高的店裡商品就ㄧ定滯銷呢?代工廠的代工費用高,是不是就一定接不到單呢?這些說的都還是硬體,代工質量、交貨保證、客戶關係、談判技巧也都關係到代工費用,我們為什麼要不惜血本接單,不是應自我反省嗎?

筆者又指出大學生的毛利率:Apple 40%DELL 20%;歐巴桑的毛利:鴻海 4.0%;宏X 2.3%;在今天這個自由經濟環境裡說這樣的話,有些奇怪,這或許是事實,但這是經營團隊的經營結果,所謂“這種主人與奴隸式的分工法”的思想不知從何而來。在美國許多成功的華人科技業者,他們也在台灣、大陸建廠,你說他們是主人還是奴隸。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社會的平均薪資必然逐年成長,也就是說薪資成本必然逐步增加。即使材料、燃料等生產成本不變,商品要降低價格,還要保持利潤,除非有規模性的自動化生產,否則企業就必須外移,或者找人代工,來吸收成本。鴻海本身就是代工廠,生廠產外移以求生存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中外生產廠都一樣,沒有什麼聰明不聰明的。

代工廠可以不去大陸求存,可以靠提高管理,提高代工費用,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看今天鴻海的規模,在台灣能容的下嗎?批評鴻海的過去很容易,不如說說鴻海未來該如何轉型,有說的嗎?

台灣整個社會的薪資成長停滯不前是事實,企業外移造成就業機會銳減也是事實。但在這十多年期間有多少有心人士苦口建言,但執政者忙於黨派爭鬥,如今惡果逐漸展現又豈是所謂公平正義之事。筆者把台灣的經濟問題歸咎於自由市場經濟,加上對西方企業所充滿的仇恨意識,令人不寒而慄。殊不知台灣企業更可惡,壓榨大陸勞工,自己賺美金,還抱怨賺太少。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fuhsueh&aid=1139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