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心愛地球
2010/01/11 03:32:34瀏覽38|回應0|推薦0
「溫室效應」、「地球暖化」、「極圈溶冰」、「節能減碳」,近年來,隨著這些專有名詞在媒體上的曝光,已經有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再不想想辦法救救地球,恐怕,像電影「明天過後」以及「2012」的場景就要在地球真實上演了。
幾世紀以來,隨著文明發展的腳步,經濟發展的考量,人類追尋著他們自以為讓「人類」有更好生活的環境。以種種不同的理由,大肆開發著野地,與其他生物爭奪生活在大地上的空間,人類對大地做出的決策和行動,漸漸的讓大地淪為自己邁向進步的犧牲品。人類對於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苛刻,認為環境需要被征服,可以被改造成適合人類這個物種生存的環境,不用去理會其他生存在這大地上的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這種窘況映驗了李奧帕德(Aldo Leopold)在<野地與文明>中所說的:人類歷史面臨的迫在眉睫的變化之一是地球上較適合居住的地區,野地即將消失。(《沙郡年記》,頁355) 李奧帕德之說並非危言聳聽,因為大地環境隨著人類經濟型態的改變而改變。早期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活動的生活方式,因為有了機器取代人力、種植技術的改良等等因素,使得在農地間多餘的人力轉向發展工商業。大型工廠擴增,讓留在大地間工作的人變少,勞動量的減少使得人類離自然環境越來越遠。若再加上工商業發展之下,人類因為工作方便趨向群居於經過刻意改造的都市這一趨勢,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聯繫就變得更薄弱了。人類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與日遽增,對大地一昧予取予求的結果是,我們鍾愛的地球終於打破她的沈靜無聲。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發現及數據告訴我們,地球在反撲。如果我們將地球視為有生命的蓋婭,那很不幸的,這位大地之母已經無法再負荷我們的胡作非為。此時此刻,就讓地球這股反動的勢力化成喚醒眾人的響鐘,好好想一想該怎麼面對我們共同的母親~地球。
媒體口口聲聲希望大家愛地球,響應環保。起身行動雖然是積極的作為,但是從思維上改變我們對待地球的方式,更是刻不容緩。生態觀的觀念該再次被提起,唯有對生態對大環境的愛都化成人類對親人好友的愛,眾人們才能夠對地球對這個大環境,將心比心。生態觀源自於生態學。生態學ecology這個字是德國生物學家E.海克爾 (Ernst Haeckel) 在1869年提出的,ecology由兩個希臘字組合,eco意義為家或生活場所,logy則是學問的意思,所以生態學是一門研究動植物及其環境間、動物與植物之間以及對生態系之影響的學問。其主要的任務在於研究、認識生物與其環境所形成的結構,以及這種結構所表現出的功能關係的規律。生態學的發展雖然起步甚晚,卻是跟著人類活動而來。美國學者戴斯.賈丁斯(Des Jardins,J.R.)認為生態學強調整體,如物種、生物多樣性、生態群落、生態系統以及生物的、化學的和地理上的生態圈。(《環境倫理學》,P147)這是奠基在科學之上的解釋。而生態觀是人類生活在自然環境當中,與環境以及同樣生存在其上的動植物所發展出來的互動關係,其所展現出來的是一種生態思維,是一種建立在人與環境之中的哲學觀。重在檢視人類如何對待這個生活環境,並企圖將面對環境時所做出的決策納入哲學思維,成為人類倫理發展中的一環。從改變觀念做起,從根植道德做起,我們都該「重新」,也該「從心」愛地球。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eftain&aid=12497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