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7/12 00:44:34瀏覽3007|回應9|推薦111 | |
西安古稱為長安,曾是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都城,同時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中華文化與民族發祥地之一。小雁塔則是絲綢之路在鼎盛時期所建的佛教建築,歷經多次大地震,高塔曾三開三合,而這座建築結構嚴謹的唐代佛塔,至今仍屹立千年而不倒。小雁塔不僅是現在西安代表性建築地標之一,也是唐代佛教建築的典範。2014年小雁塔因是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而共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五月的西安,天氣十分涼爽宜人。我們這次參團旅遊,在短短數天裡暢遊西安各個著名的觀光景點,吃的好、住的好,也沒有車潮、人潮,輕鬆自在的參觀名勝古蹟,收穫匪淺、十分愜意!
那天上午參觀行程來到小雁塔,入口處的標示牌上寫著:小雁塔建於707年,是唐代長安城內薦福寺的佛塔。薦福寺是中國佛經翻譯史上著名的「長安三大譯場」之一,唐代中期,翻經院就設在此處,各國僧人在此聚集翻譯佛經,佐證了佛教自印度東傳的歷史,也見證了佛教在唐代長安的盛行。
小雁塔的入口處,樹木林立、枝繁葉茂,十分清靜涼爽,好似走入一座古蹟園林。我們隨著導遊走過小雁塔古建築群,先去參觀中軸線另一端的西安博物院後,再回頭自由參觀慈氏閣、鐘樓、鼓樓、大雄寶、藏經閣,最後則是小雁塔。
古時用來拴馬的馬柱。
清幽的小雁塔古建築群裡,處處可見高挺的水杉及百年的國槐樹,樹下有人閒坐納涼或打太極拳;步道旁的薦福寺古建築群,是在明清時代重新修復的,漫步其中古意盎然。
西安博物院是一座涵蓋博物館、古蹟與城市園林為一體的博物院,主要展出西安各個朝代的重要文物,例如:唐代的三彩騰空馬、唐代的金龍、明代的貼金佛像、西周的勾連雲雷紋大鼎等等館藏文物。
離開西安博物院後,回頭參觀薦福寺古蹟群。薦福寺是唐代篤信佛教的武則天,為駕崩百日後的唐高宗祈福所修建的寺院,原名是獻福寺,也是一處皇家佛寺。武則天登基後,為了進一步發揚佛教文化,於是將獻福寺改名為薦福寺,並親自撰寫寺額「敕賜薦福寺」。唐朝末年,薦福寺院毀於戰火,後遷至小雁塔院裡,經宋、元、明、清多次的修繕整建,現在所看到的寺院規模為明清時期所完成的。
水杉圍繞、綠樹濃蔭中的鼓樓。
鼓樓的對面則是鐘樓,「雁塔晨鐘」是關中八景之一,樓裡的鐘是金代鑄造的鐵鐘,每天清晨寺方都會定時的敲鐘,鐘聲清亮悠揚,遠處可聞。
登上慈氏閣樓後視野更廣,下方百年國槐樹蒼翠茂盛,上方垂掛盞盞大紅燈籠,顯眼又喜氣。
鐘樓旁懸掛著一口複製鐵鐘,有心敲鐘祈福的人可付費敲鐘,只是敲鐘敲的不得法,嘻笑之中,「雁塔晨鐘」的古老遺韻瞬間消散。
我們在古建築群間走走看看,年輕人倚著明清時期的閣樓拍照,或祖孫三代來此遊玩休憩,怡然自得有如置身在古蹟公園裡。
唐代高僧義淨前往天竺國(印度)求學取經,前後經過三十多個國家,歷時二十五年後,義淨帶回大量的梵本經書及舍利子等等。當時武則天親率群臣迎接並下拜頂禮;而唐中宗李顯深受武則天的影響,崇尚佛教,對義淨十分禮遇,請他在薦福寺講經及主持翻譯佛經事務。
義淨在707年奏請朝廷,在寺院裡修建一座佛塔,用以收藏他自天竺國帶回的舍利及佛書經卷等等。
小雁塔(薦福寺塔)的建築形制為方形密檐式的典型磚塔,當時施工及磚材的要求很高,並有明確嚴格的規定。除此之外,唐朝長安一帶時有地震,因此在塔基下方有一夯土層,形狀有如半圓形,很像不倒翁。小雁塔座落其上,塔直徑為十公尺,塔高為四十五公尺,約為十五層樓高,雖然歷經多次強震,其高超的建築水準,使得小雁塔仍能屹立千年而不倒。
抬頭仰望這座屹立一千三百餘年的佛塔,令人感嘆,歲月滄桑如過眼雲煙。 *拍攝日期2018年5月。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