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談蔣公反共的歷史意義---對賴岳謙教授大文的商榷
2012/04/21 15:47:12瀏覽844|回應0|推薦9

聯合報419民意論壇賴岳謙教授〈林毅夫的問題 正好解兩岸心結〉一文,就是否應同意林毅夫返台一事提出看法,認為「從內戰的角度來看待兩岸,林毅夫的問題自然能解。」他並說「可否借林毅夫的問題,重新探討國共間的歷史恩怨,釐清兩岸間的關係」,這個看法頗有創意,值得討論。

 

不過,賴文另外的一些見解卻有值得商榷之處。他說:「國共的仇恨始於一九二八年。蔣介石對合法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進行大規模的屠殺,繼而對反抗的共產黨部隊進行無止盡的追剿。蔣介石對強姦和殺害千萬中國人民的日本軍都可以「以德報怨」來對待之,對同一民族的共產黨卻不能寬容。因為共產黨奪了他和國民黨的權力,而日本的對華侵略卻加增了蔣委員長和國民黨的聲望與權力。」

 

在此,賴教授做了一個重大的歷史判斷,認為蔣公反共是為了個人與黨的權力。但這個重大判斷並沒有充分的論證。當年,是否選擇依循共產主義路線很可能是攸關中國改革路線的根本大計。反共也很可能是出於中國改革路線之爭(當然也可能是路線與權力之爭的混合體)。總之,賴教授如何判斷是單純出於權力之爭呢?至若說寬恕日本,也可能是因為懲罰日本未必是中國復興的根本途徑,甚至反而可能有害復興。況且,是否要懲罰日本,恐怕也由不得當時的中國做片面決定。

 

賴文中說國共仇恨始於1928年,也未必允當。一則,國民黨清黨是在19274月。而且,在蔣公清黨以前,共黨實質主導的中國國民黨二全大會就已經對西山會議派為首的老國民黨員大力排擠、貶斥。加之,共產黨的一些「改革」動作一開始就已經顯露其極端粗暴性格。一些老國民黨員的反共傾向恐更早於1927年,並且是清黨運動的發軔根源。

 

賴文中說「國共鬥爭既屬於內戰,就不應該是你死我活的戰爭,兩黨所爭的不過是誰統治中國而已,並非關係到民族存亡的大道理」。這後半句話也值得商榷。路線之爭未必只是統治權力之爭。路線之爭也可能牽涉到民族存亡。走錯路線就有可能導致民族陷入困境。民國初年的中國正是一個強烈否定傳統、亟求尋找改革新路線的時刻。但當時思想混亂,而大家又黨同伐異、各自堅持己見,以致不斷爆發大小內戰與衝突。中國共產黨未必對中國近代改革無功,但是,共產主義理論的確有內在矛盾與過激的問題,而且,當年中國共產黨裡的一些人對中國文化傳統的激烈否定態度也令許多中國知識份子驚心,文革與階級鬥爭尤其普遍令中國人感覺痛苦與恐怖。看到這樣的一段歷史,而認定蔣公反共只是權力鬥爭,恐怕太過主觀,未必是公允的歷史判斷。

 

賴文主張「重新探討國共間的歷史恩怨為兩岸的永續發展找到一條新的出路。」這個主張確有積極意義,但是如果一開始就否定當年蔣公與國府反共的意義,是否還能公允釐清兩岸間關係,為兩岸大和解建立公平、穩當的論述基礎,卻頗令人懷疑。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636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