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溫家寶政改呼籲的對象
2010/10/10 13:12:26瀏覽318|回應0|推薦1

中共總理溫家寶最近在幾個不同的場合都提到政改的主張,話題談得並不深入,不夠明朗。但是,我以為其意深遠,絕非空談之言。

我相信,身為總理的溫家寶先生對於中國大陸的政治問題有深切的感受。正因為感受深切,所以要提出政改的呼籲。

但是,政改主張是對誰說的呢?該改的對象又是誰呢?

最直接需要改革的對象,估計當是貪腐的官僚。大陸上貪腐的官僚絕不在少。儘管有什麼「雙規」之類的防阻措施,大概也無法阻絕貪腐。只要看不時仍然有官員鋃鐺入獄,甚至大量官員被起訴,就知道問題仍然很多,特別是在地方的各層級。

官員的貪腐如何阻絕?靠著政府自身的查察、嚴辦能不能有效阻絕貪腐?答案已如上述。

新聞媒體或許能輔助防弊,但如果媒體受到官方的嚴格管制,其防弊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網路或許比新聞媒體效果更強一些,不過,網路也一樣受到官方管制,所以效果一樣受限。

最根本的防弊之道,其實還是民主化一途。只有民主才能免於官員身兼球員與裁判的角色兩難,也才能從基礎結構面進行合理化的改變,並有效防阻官員貪腐。

但是,民主化的可能危機,顯然不可忽視。也許中共官方會試圖強調、甚至誇大民主化的弊病,以避免出現民主化的浪潮。但是,我個人其實也相信,民主化極可能帶來政治的動盪,以及建設的遲滯。就時機上來說,今天的中國大陸未必適合快速走向民主化。民主化的價值觀念或許該被漸進地引入教育中,並緩進地推動落實民主制度。

然而,「緩進」只是個抽象概念,究竟確切的時間表為何,大家的想法、主張顯然有別。有些人可能根本就將民主化視為洪水猛獸,務必除之而後快,也有些人可能覺得中國大陸現在的統治模式非常理想,又何必搞什麼民主化來製造問題。或者,有些人雖然抽象地贊同民主化走向,實質上卻不願放棄現有體制下官僚所擁有的種種特權、優勢。從而,要推動朝向民主化的努力,即使是極為緩慢的推進,也可能遭遇抵制。這個抵制力量絕不可小視。

如果抵制民主化的力量並不強大,中國可能早已經是個民主國家。但是,事實顯然並非如此。舉例來說,清末的戊戌變法,最後為什麼功敗垂成,讓慈禧重回掌權,卻讓六君子授首、光緒帝被幽禁?這絕不只是慈禧一人之力,而是一大群官僚集結之力。這一大群官僚集體抵制變法,才使慈禧獲得力量。官僚抵制變法的理由也許並不完全相同,也許未必盡出於一己的私心,其中有些人可能是出於高度的「善意」,或者出於對大清國的忠誠。只是,他們的衡量基準與思考架構,從今天人的眼光來看,很可能是不當的。他們對於像民主、法治這樣的觀念缺乏認識,更不用說會去擁抱、維護。

重點是,今天的中國官僚是否已經擺脫了類似的舊觀念、舊思維的限制?

官僚以外,普遍的人們對於民主的思考與態度又如何呢?思考夠深入了嗎?觀念、態度已經調整過來了嗎?

答案如果不是否定的,恐怕也還是個問號。

由此來看,中國大陸政治改革的路其實還很漫長。呼籲改革固有必要,呼籲動作本身也還得要非常的謹慎,因為動作稍大、稍過或稍偏,都可能有不測的後果。

甚至,政改呼籲的對象,還未必就是那些地方層級的官僚們,那些可能陷入或已經陷入貪腐中的官僚們,而甚至是中央層級的領導幹部。因為這些人對於政改的觀念、態度未必一致。他們也可能是還待被說服的對象。而且,如果真是連他們也抱持抵制態度,那麼,政改的動作確實就要更加謹慎、小心。一個不慎,不只是主張政改的個人遭殃,甚至是這整個改革路線也一同遭殃,而使得中國的民主化之路變得更加遙遠。

從這個角度來看,溫家寶總理的政改呼籲,就更加顯得語重心長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4486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