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二戰強人說到馬總統
2010/02/06 15:36:20瀏覽571|回應1|推薦1

今天看到一些回顧二次世界大戰的介紹影片。據說是discovery將許多二戰的資料片重新上彩色,讓畫面顯得更清晰、生動,並再公之於眾。我很好奇這種將舊片翻新的工程究竟是怎麼進行的?

影片裡幾度出現了希特勒與墨索里尼的演講影像。他們兩人的演講有個共同特色,就是動作大、表情多,而且都是一副睥睨世人的姿態。裡面其實還介紹了西班牙佛朗哥的崛起。這三個人都是右派軍事強人,在亂世出頭,帶動了一個世代的風雲。

在這三個強人冒出頭之前,德國、義大利與西班牙都是處於混亂、無序並因而進步遲緩的初期民主狀態,然後由右派軍事強人以鐵腕為國家建立起秩序。統治初期,都有很多民眾欣賞、推崇、支持他們。而他們開始的時候也都為國家帶來某種程度的進步。當時,英美法等民主國,倒顯得軟弱無力,強人統治的國家則搶盡鋒頭。但是,接著,德國與義大利都走向侵略戰爭,然後就陷入戰敗的慘烈困境中。西班牙佛朗哥倒是撐下去了,不過,這很可能是因為他沒有發動對外的侵略戰爭。

我對這些歷史故事很感興趣,也很希望能從歷史故事中多吸取一些教訓。

在現代化的社會變遷中,人們似乎常對變遷本身無法適應,急切要尋求秩序。當強人許諾建立秩序時,人們似乎很樂意相信他們的許諾,並因此願意授予他們統治權。但是,很快的。人們就會發現這種秩序的代價太大。德國與義大利付出的代價是國家陷入戰敗的殘破中。要再花上許多力氣才能恢復原來的社會生活水準。

這故事裡的教訓究竟是什麼呢?不可信賴強人統治者嗎?還是,人們可以授權強人來統治,但是千萬不可容任他們將國家推向戰爭?或者,後一句話要改成人民自身不可產生侵略或報復的心,稍見端倪就要趕緊戢止?

就台灣現狀而言,我們應該不必擔心會有領導人要推動侵略戰爭。但是,我們是否也是在期待強人統治者呢?我們現在的望治的心情是否有些類似當年的德國人、義大利人呢?這種期待強人的心情有沒有危險性呢?

許多人嚴詞批判馬總統,特別是批評他軟弱無力。我聽了實在是很難過。一則,我真的不覺得他是這麼糟糕的領導者,再者,我感覺到有些批評者是急於想要看到社會秩序與集體力量。偏偏,民主化初期的台灣,很難快速建立和諧、統一的秩序,更難顯現推動進步的集體力量。人們因此而不耐,馬總統則承擔了不耐的後果。

當然,馬總統也因為水災、疫病、金融海嘯等事件的強大衝擊,左支右絀之餘,更加受到民眾的嚴詞批評。但是,我一直想說服大家,我們要精準評價,並且反省我們急切望治之心。大眾的急切望治,是否會成為形成強人政治的溫床,而遭遇前述這些民主化初期國家的慘痛經驗?

為了凸顯某些可能存在於我們社會的集體迷思,我嘗試對馬總統做如下比較大膽的、可能過度膨脹的描述與評價。

我認為馬總統之所以受到許多嚴厲的批評,一個基本問題可能是在於馬總統做了「政治不正確」的堅持。因為政治不正確,所以這樣的堅持難以為人接受,既不因此認為他夠堅強,卻又因此嫌他剛愎。

我認為他所堅持的是一種超越的、中道的原則。但是,超越藍綠,結果得罪藍綠;超越兩岸,結果得罪兩岸。從而,先知就成為道地罪人;耶穌就被釘上了十字架。然而,不能認識耶穌超越精神的猶太人,就只能繼續承受有著特定族群烙印者的痛苦枷鎖。

當然,這麼說當然只是一種比喻,所闡釋的道理未必顯豁,也未必恰當。不過,為了凸顯可能的問題,我才嘗試這麼講。

有網友說我為了恐嚇讀者,所以傾向把「強有力」的領導扯到「希特勒」式領導,而把正確的堅持扯到非人性的行為。我自認為事情應該不是這樣的。我只是試圖把討論問題拉回到我自己所要強調的問題點而已。問題在於:當理性不彰時,堅持就可能變成非人性,「強有力」的領導就可能變成獨裁強人式的領導。

總之,到目前為止,我對馬英九的理性還是有相當大的信心,反之,我對於一般台灣民眾的集體理性水準卻沒有充足的信心,尤其因為我們是處於民主化初期,而群體間又存在著深刻的矛盾。我憂慮,這種素養(不足)狀態、這種矛盾狀態、這種激情,特別易使集體整體顯現出不理性,並因此帶來我們所不欲的整體結果。

我當然知道我這麼說是會犯忌的。我應該說:台灣的人民眼睛雪亮、態度理性,一切的錯都是領導人的錯。所謂「萬方有罪,罪在朕躬」。這樣責罵,至少我是站在多數人一邊。不過,我的憂慮一直是在另一面:如果集體理性不足,這個集體的命運將如何?對此,我一直很難樂觀。於是,我決定實話實說。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3756896

 回應文章

尊氏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馬總統太聰明了
2010/02/11 14:41
馬總統裝瘋賣傻,以為他真的笨嗎?錯了,他是太聰明了。
自民進黨慘敗以來,國民黨在議會佔絕對多數,黨內失去了有力的領袖,已經不是馬英九的假想敵。
那麼,馬總統的假想敵是誰呢?答案就是黨內的有力同志。因此,讓地方選舉慘敗,其實是"強幹弱枝"政策的手段。地方勢力凋零,中央才能穩操勝券。
因此,馬總統製造敗選大環境來打擊同志,只要控制得宜,就是最陰毒的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