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家出路選擇與馬總統的大方向掌握
2010/01/03 17:19:45瀏覽547|回應3|推薦2

我曾說:如果馬(提前)下台,台灣人會更加不知所措。網友青梅竹馬先生表示不以為然,認為之前幾任總統的離開,都不曾造成大家不知所措的情形,暗示以後也不會有這種問題。他對局勢的看法顯然比我要樂觀。下面的文字則是我對他的開欄文章的回應(修改後轉載於此)。

------------------------------------------
我已經數度表示過,我比較悲觀。我不能說,如果馬一旦(提早)下台,台灣就沒有未來。不過,我的一個最基本的觀察是:台灣的國際處境是愈來愈艱難。

台灣的國際處境並不是六十年如一日,而是不斷變遷著的。1949年時,台灣的國際處境可能是最艱難的時期。不過,當時,台灣的軍力與海峽屏障足以暫時抵擋中共。而台灣的軍方將領對老蔣足夠忠誠,比較不會有反蔣內鬨的情事。這種情形與國共內戰階段大不相同。內戰時,國軍中還有許多非蔣嫡系的部隊,到台灣來以後則經過徹底過濾。再者,兩蔣的情治防範工作也做得更加嚴厲。

因為韓戰的因緣,台灣與美國簽訂了「中美協防條約」。此後,台灣的國際處境比較好轉。

退出聯合國及與美斷交,對台灣是嚴重的打擊,但是藉著美國持續的實質協助,台灣雖然處境困窘,也還能勉強維持。

但是,當近年中國大陸漸漸崛起以後,台灣的國際處境再度惡化。而且,這種處境的惡化也許是像溫水煮青蛙,問題嚴重,但是人們未必有強烈感覺。

誠如青梅先生所說,小蔣過世時,台灣人並沒有不知所措。的確如此。但那是有原因的。小蔣留下的台灣,是個正在向上提升的台灣;而中共才開始改革開放不久,實力不強,且為了搞好經濟,顯然無意進行軍事或外交上的積極行動。當時的台灣人普遍對未來充滿期待。

李登輝下台的時候,就藍營的人來說,感覺卻大不相同。看到連、宋選舉失利,扁風光上台,許多藍營人士如喪考妣。同時,這時候兩岸關係又再走向令人不安的路。不過,整體來說,由於中國大陸並沒有要在此時採取攻擊行動的姿態,人們畢竟還不會有太多憂慮。

但是,話說回來,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在國際間的影響力快速上升,他們壓縮台灣外交空間的力量也自然加大。而且,台灣另外還有兩重困境。一是在經濟上被中國大陸磁吸的效果,一是在國家認同上被「中國」吸引的效果。

從表面民意來看,台灣人似乎愈來愈偏向要獨立於中國大陸之外。但是,我認為台灣人抵抗中國大陸的意志卻是日趨薄弱。這是很弔詭的狀態。但我認為這是事實。台灣人實際上只是「輸人不輸陣」,不願意受外在勢力的宰制,卻並不打算付出力氣或個人生命,來對抗中國大陸。從而,台灣的領導人其實更加難為。最大的困難抉擇還是在於統獨問題。而我認為:統也不是,獨也不是。

統也不是,獨也不是。這話其實可從兩個不同層面來說。一是口頭表態上的困難,一是實質方向選擇上的困難。

從實質面來說,說句(多數)台灣人不喜歡聽的話,我認為兩岸只有「統」一條路。這也是我所以說台灣自由選擇空間有限的真意。問題其實在於怎麼統,在於統的過程、方式與時機如何。可能有比較溫和、可接受的方式,而也有比較慘烈、難令人接受的方式。

但是,上面的話絕不是一般台灣人喜歡聽的。如果台灣的領導人提出這種說法,會被罵死。

所以,問題變成:在如上的有形無形壓力下,台灣領導人實際應該怎麼操做,包括怎麼說話、表態在內。

我也漸漸同意,馬總統在實際政務操作上常出問題。但是,我也還是認為馬總統的大方向、大原則拿捏得很好。對我而言,後者比前者遠為重要,尤其從長期觀點來看更是如此。但是,看來多數台灣人是以操作的好壞來評價馬總統。

我之所以說「如果馬下台,台灣人會更加不知所措」,有兩層不同的意涵。一是,我認為其實還有很多人心中並不真的那麼否定馬,他們責備馬總統更多是出於「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但是恨鐵不成鋼如果真的變成徹底否定,導致馬提早下台,或甚至使藍營再度失去執政權,那樣的事態結果可能令這些人更傷心、更難接受。

我的另一層意思則是:我們可能因為領導人操作不細膩而否定他,但我們卻也可能連大方向、大原則都一起否定掉了,而那樣的結果才真正是台灣的大災難,才真正會使大多數的台灣人不知所措。

大家當然可以質疑我,說:誰說換了人,就會失了大方向、大原則?

沒錯,這是我的個人判斷,我認為馬總統的優點其實是在大方向、大原則的掌握,而比較不在細節的操弄。每個人有不同的優缺點,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不能期待完美的領導人。可能有些人的操作能力優於馬(譬如宋楚瑜之於馬英九),但是大方向、大原則的掌握卻未必。重點是我們究竟要選擇哪一種領導人。我認為,當我們選擇了操作能力強的領導人時,可能失去一個能堅持大方向、大原則的領導人。舉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就像德國人曾選擇了希特勒,法國人曾選擇了拿破崙,他們就是選擇了操作能力強的領導者。而他們也失去了他們國家的方向。

對我來說,連、宋在統獨的大方向掌握上,問題比較大,他們走得急了些,忽略了一些(急統可能帶來的)嚴重問題。而綠營的統獨主張,我則認為不可行。在我看來,台灣獨立的主張,只能作為牽制力,在兩岸的複雜關係中促成一種平衡作用,但不是台灣該走、能走的道路。

當然,有人說:馬想討好每個人。如果真是這樣,他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大方向,也許確有可疑。

不過,上述的說法我認為不成立。譬如不用張輝元、傅崑祺,似乎就不是在討好張、傅與一般地方選民。最近要削減黃復興黨部的一些經費,刪掉一些退役將領所領的款項,應該也不是「討好每個人」的做法。再者,馬如果真要操作使陳聰明下台,使扁更快被判刑定讞,也許可以做到。民意壓力也可能誘使他這麼做。但是,他終究沒這麼做。

也許又有人說:馬是想討好「主流民意」。

這個問題更複雜。首先,我認為主流民意必須被重視。不管我們自己的想法為何,都不能不注意主流民意。僅僅是為了手段性的考慮,如果不注意主流民意,就不可能獲致成功,而所有的理想也都將成空。

進一步說,從倫理意義而言,我們也真的應該注意主流民意(如果我們不可能做到關心每個人)。總之,我認為忽視主流民意絕不是正確的領導原則。尤其,為了維護台灣的民主精神,注意主流民意也是正確的原則。台灣的民主,雖然有許多缺點,卻仍然非常難能可貴,我們千萬不可輕忽,更絕不可廢棄。

在乎主流民意如果也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在於背後的動機。有人也許是偽裝關心民意,目的只在於個人利益。然而,關於動機的判斷是個大難題。我們可以推斷他人動機,並可依此推斷來行動。但我們就是不能確定推斷是否正確。

我不認為大家都已經「看出」馬總統對主流民意的關心是出於個人利益思考。大家恐怕是在主觀「期待」落空以後,才做出這樣的推斷。但是,我認為人們部分的主觀期待並不恰當,像許多藍營人士要求速辦扁案,速讓陳聰明下台,或是兩岸加速交流之類。

當然,關心主流民意與做出正確決策是兩回事。主流民意能作為參考,但不宜逕行作為決策的唯一依據。那麼,馬總統是否過於依據主流民意來做決策呢?這是個可討論的問題。困難在於什麼是「過於」依循民意,判斷標準不易求。張三覺得是「過於」依循,李四卻覺得不足。大家的看法可以完全南轅北轍。我以為台灣的現狀其實就是這樣。

總之,沒有人真正知道真理、正義何在。我們都在摸索真理與正義。但是,有些人似乎認為他已經掌握了真理,並依其真理判斷對他人做出嚴厲批評。這麼做其實滿危險的。我們自己是否誤導了正義方向呢?

當然,每個人其實都在摸索,都在進行推斷,也在對人做評價。只是評價的謹慎程度各人不同,影響力大小也不同。

我也做出了我的真理判斷,我以為馬總統的大方向、大原則是正確的。這個判斷對嗎?當然也有待考驗。

不過,無論如何,我認為:馬如果真的像南方碩所說的那麼無能,就不可能「騙」到七百多萬票(我顯然就沒能力做到,我相信南方碩也做不到,所以他只有期待馬總統來替他實現自己的理想)。只是,人們可能被過度的期望所蒙蔽,而且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面向。這就需要我們大家時時自我反省、檢討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3650736

 回應文章

談笑運籌於天下之間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難道不能有第三個選項嗎
2010/01/14 23:17
台灣一定要統或獨嗎?

難道不能有第三個選項?

成為世界的中立區嗎?

談笑運籌於天下之間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難道不能有第三個選項嗎
2010/01/14 07:02
台灣一定要統或獨嗎?

難道不能有第三個選項?

成為世界的中立區嗎?

lwt
大方向是啥?
2010/01/04 19:13

不好意思,版主說了半天,你指的大方向是啥?

「不統、不獨、不武」嗎?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0-01-05 23:25 回覆:
請參見「拙文馬總統的大方向、大原則」,作為對您提問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