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釣魚台列嶼主權歸屬談到當前台灣人的對日心態
2015/08/01 12:17:20瀏覽4412|回應18|推薦28
李登輝在日本公開宣稱說釣魚台列嶼是日本的。我無法接受他的說法,總覺得應該發出異議聲音,不能保持沉默。我沒有國際法的訓練,但是仍然覺得有義務勉為其難,嘗試討論相關議題,也算是拋磚引玉吧。作為學者,我至少會盡量維持理性、邏輯的討論。

日本是在1895年1月14日(也就是甲午戰爭日本接近勝利的時刻,中國政府無力旁顧)在其內閣會議中決議將「尖閣列嶼」納入其版圖。也因為他們有這樣一個動作,所以事後就宣稱他們已有效擁有釣魚台列嶼。李登輝顯然也接受了他們的宣稱。(李登輝數度宣稱釣魚台列嶼是日本的,但是似乎並不覺得這需要解釋、論證。)

就我的認知,上述動作的法律效果並不確定。一則,在此以前,該地是否為無主之地至少是還有爭議,許多文獻支持釣魚台列嶼與台灣一體,自明朝以來常被認為是中國境內之地(註一),而非無主之地(島上沒有常住人並非定義無主地的充分條件),台灣漁民也持續認為釣魚台列嶼是其常用漁場。二則,日本内閣會議的決議並不具有國際法效力,而國際間也沒有任何承認此項領土宣告的過程與紀錄。

不但以上日本的內閣決議缺少國際法效果,另一項文獻應該具有更強的國際法效力,那就是1945年由中美英蘇元首共同簽署的波茨坦宣言(蘇聯是稍後才簽署)。依據該宣言,戰後日本領土主要限於四島,而其他小島則需由四國認定。宣言第八條內容如下: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8.The terms of the Cairo Declaration shall be carried out and Japanese sovereignty shall be limited to the islands of Honshu, Hokkaido, Kyushu, Shikoku and such minor islands as we determine.)

釣魚台列嶼當然不屬於日本四島,故依宣言釣魚台列嶼並非日本的當然領土,而釣魚台列嶼也從未被共同認定屬於日本(註二)。事實上是,中華民國持續宣稱釣魚台列嶼屬於中華民國。

李登輝或許可以質疑波茨坦宣言的國際法效力,但是他必須提出更強的國際法依據。有嗎?

美國在放棄託管釣魚台列嶼後,將釣魚台列嶼交給日本管轄,這個動作可能增加日本擁有釣魚台列嶼主權的依據。但是,美國也明白宣稱,他們只是移交行政管轄權,主權則須另當別論。基於此,日本或親日人士並沒有充分國際法的依據宣稱釣魚台列嶼屬於日本。

美國之所以將釣魚台列嶼交給日本管轄,與其說是在暗示美國認為釣魚台列嶼主權應屬日本,不如說是基於其國際戰略的考慮。美國欲聯日制中,這個戰略已是路人皆知。但是,台灣應該配合美國的這個戰略嗎?甚至願意犧牲領土主權?甚至願意激怒中國大陸而為自身帶來更大生存危機?

我真的不能理解李登輝的心態,至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讓我更迷惑的,是許多台灣人現在的態度,很多人似乎默認李登輝的主張。如果李登輝是過度認同日本,難道台灣會有很多人都認同自己是日本人?所以寧願犧牲台灣自身利益來支持日本?

看到許多青年學生為了把「日據」改為「日治」,衝撞教育部、立法院,還說是為了台灣的未來,甚至不惜為此毆打、咒罵自己的父母,只因為父母反對他參與抗爭,我真的真的深深困惑,這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態?怎麼會有這種事?我雖然並不贊成台灣法理獨立的主張,但是我還可以理解這種主張。然而,為了主張台灣法理獨立,需要親日、媚日到這種程度嗎?我為這樣的事感到深深的遺憾與不安。

註一:
約從15世紀起,中國人已經有「釣魚嶼」的名稱。1534年,陳侃的《使琉球錄》中,就有如下記載:「四月十八日,舟先發于南台…。五月朔,余等至廣石,大舟亦始至。九日,隱隱見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程。…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這段話並未宣告釣魚嶼的主權,但明顯認定琉球屬於境外,而釣魚嶼等地則尚屬於境內。

註二:
有人接受日本方面的說法,認為釣魚台列嶼算琉球群島的一部分,所以應該隨後者歸還日本。但是,相對於台灣,釣魚台列嶼不但距琉球群島較遠,更重要的是,它在大陸棚之內,琉球群島卻不是,中間隔著黑水溝。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2695993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國民黨別再消費中國人民
2015/08/07 18:00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50807/663841/%E5%9C%8B%E6%B0%91%E9%BB%A8%E5%88%A5%E5%86%8D%E6%B6%88%E8%B2%BB%E4%B8%AD%E5%9C%8B%E4%BA%BA

 


ルクオ
2015/08/07 08:18
安歐門,日本人可沒把他當小丑,是這個小丑自己送上門去逗日本人開心的。台灣有性格如此卑賤的人,應該也是出乎日本人意料之外的。而小丑大概是算準了蔡英文即將當選,才敢如此明目張膽;要是洪秀柱當選,小丑他是不敢的,不把他送進牢裡,至少取消或追回小丑的「總統禮遇金」。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07 01:33

李登輝當然沒有資格入靖國神社,我是嘲諷他的可悲心態,

他也不夠資格當日本人,他只是一個日本殖民地二等國民的後代,

日本人把他當小丑玩弄,他還沾沾自喜。


國民黨與德國納粹合作密切
2015/08/05 09:31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426

1932年:蔣介石命令戴笠成立特務情報組,並與其他黨內成員秘密組織力行社(藍衣社)、中華復興社,對付反蔣異議人士。

1933年:宋慶齡成立人權保障同盟,由孫文秘書楊杏佛擔任執行委員兼秘書長。因為楊杏佛為人權奮鬥,所以遭到國民黨特務暗殺身亡。

1933年:國民黨與德國納粹希特勒密切且全面合作,納粹派遣大量軍事顧問協助國民黨軍隊並建立18個德式師團。1936年蔣緯國到德國留學,國民黨與納粹合作的蜜月期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才告結束。


ルクオ
2015/08/04 17:38
安歐門,「靖國神社」是戰死的軍人名冊安置的地方,李登輝不是軍人,年紀這麼老了,最大的可能就是「病死」而非「戰死」,所以李登輝是不可能入住「靖國神社」的。

李登輝和李金龍的形貌體型差異極大,而且有一個極其怪異的地方,那就是他從來不提他媽媽,就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所以,他是日本人和一個台灣女傭的私生子的說法極其可能是真的。

張素玢說:「日治改日據,是抹滅他們的研究成果」
2015/08/03 09:34

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03-09/45068

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長張素玢所長表示,她以前很少站到第一線,把「日治」改成「日據」、「鄭氏王朝」改成「明鄭」,雖看似僅有一字之差,卻是抹滅了他們歷史學者過去的研究成果。她呼籲事實歸事實,歷史的真要讓他存在。否則這4、50年來學界的努力,讓人失望。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03 01:00

李登輝本是日本人,他一輩子都是,死後也希望入靖國神社。

釣魚台是誰的?現在是美國的,美國勢力範圍包括琉球,甚至全日本。

爭甚麼「治」「據」?人類世界向來弱肉強食,談甚麼歷史,談甚麼過往,

槍桿子出政權,人類歷史地理,誰拳頭大就是誰的,千古不變。

台灣也一樣,哪一「國」都一樣。


中國只是滿清底下的一個殖民地
2015/08/02 18:36
竟然有人說清末中國的衰退。當時中國根本不是衰退,而是亡國。所謂的清朝,當時根本上是中國被滿州國所殖民。故中國眼中的十九世紀被西方列強侵略,根本是滿州國被侵略,而非中國被侵略。當時的中國人只是滿清底下的亡國奴。而所謂的馬關條約,則是台灣由被滿清殖民轉成被日本殖民。

hahajing
2015/08/02 17:22
8樓的,我是在跟版主對話。你是在回應我的回應嗎?我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你不為先人諱,要把你一家男盜女娼都抖出來,這我沒有意見!

hahajing
2015/08/02 17:07
寫在《維基百科》上支持「日治」的理由第一條是:根據《馬關條約》第5條內文:「當地居民若不願意被日本政府統治,可在訂約後兩年攜帶家產離開。」由此觀點,其他人若不願或無能力離開,留在台灣不論是否自願接受日本統治,法理認定屬自願性質,據此支持「日治時期」的用法。(這一段話來源是《自由時報》)

日本人因料定臺灣人必定反抗,所以用這段風涼話來堵臺灣人的嘴巴。而《自由時報》用這段話來支持日本人對臺灣的統治。

1895年的臺灣人則以「乙未之役」來回答日本人,由於雙方實力過於懸殊,臺方死傷慘重,據估計大概是1:100之數,即日本兵每死一人,臺方死一百人。後續的比較有名抗日事件如「噍吧哖事件」,臺人也被殺戮極慘。有個江湖人物廖添丁,因為敢於和日本人作對,在臺灣民間被神化成「義賊」,在八里還有一座廟。原住民最有名的抗日事件當屬「霧社事件」,莫那魯道一族被夷滅。

如果「日治時期」一詞可以成立,那麼對在「乙未之役」、「噍吧哖事件」、「霧社事件」中死難的同胞要如何交待?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