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也說慈濟---兼談絕對倫理
2015/03/21 23:14:37瀏覽4367|回應22|推薦29

 

 

照說不該在這個時候湊熱鬧,談慈濟。如果與眾說同調,沒什麼意義,如果相異,又恐不合時宜。我與慈濟沒有任何淵源,我不是慈濟會員,也不是佛教徒,如果因為幫慈濟說了幾句話而遭議論,有點無辜。但如果藉此機會做些較深入、客觀的檢討,或許會另有所得。而我與慈濟無淵源的立場,或許能有助於提升我思考的客觀性。

 

二十幾年前,我就曾聽某位社會學界的前輩提過,說慈濟的財務將來可能會出問題。我雖然不知其詳,但是覺得這話大體合理。特別是錢來自大眾捐款,入出帳能否每筆都有清楚而公開的紀錄與覈實,委實難說。就算有心要做好,怕也不易。在大家都高度信賴的狀態下,大體不會出問題,就是有問題,也能被消化掉。但是,如果哪天信任少了,反之,某種負面感覺累積多了,恐怕又是另一種情況。

 

二十幾年前的閒談,現在似乎成真,慈濟終於遭到圍剿。

 

慈濟在財務上究竟有沒有問題?我仍然不得而知。我個人也不會主動去談這種事,因為缺少充足的資料。我只能說,眾人的質疑可能有理由。就慈濟到現在所能提出的澄清資料看來,恐怕確實還不足以完全釋疑,資料確實顯得太簡略。

 

我高度推崇證嚴師父本人的品德,所以基本上不會去懷疑她本人。但是,我估計證嚴師父很少親自過問慈濟財務,而大概是她身邊的另外一組人在過問。那麼,那些直接處理財務的人又是否全都值得充分信賴呢?這一點可能是許多人比較質疑的部分。(有人討論慈濟是否正信佛教,對我來說,這或許是值得討論,但重點應該在釐清什麼是正信,為什麼是。而我不認為這是容易解決的疑難。僅以「傳統」為依據,沒有太大的意義;以特定教門的觀點為判準,更可爭議。)

 

當然,問題也許未必要那麼針對特定人。問題是,事實上恐怕很少人能不受錢財的誘惑,特別是錢財龐大而管制卻又可能並不是那麼嚴格。

 

以上的說法,不足以做出任何結論,最多只是說,眾人質疑慈濟財務,恐非全無道理。所以,慈濟必須審慎面對這樣的質疑聲浪。

 

但是,在這一波質疑的聲浪裡,我其實比較是站在同情慈濟的一邊。

 

試想,如果慈濟的財務管理,像一般正式機構那樣嚴格,用一筆錢,前後要蓋上幾十個章,寫許多簽呈、報告,經過許多不同部門與層級會商、議決,那麼,哪能在八八水災後那樣神速地為災民蓋出新屋?2009810日凌晨的小林村大災難,10日當天,慈濟已經展開救災工作。大半年後,第一批災民的永久屋已經蓋好。如果是由公務部門推動,不可能如此快速。921地震後,有些集合屋要重建,10年後都還未能啟動重建工程。拖延時日倒不完全是因為沒錢或申報經費手續困難,更多是因為居民意見無法統一。但可以確定的是,救災的反應,慈濟比公部門要更為快速。

 

慈濟救災快速,深得各界讚賞。但是,這很可能是以財務管控較不嚴格為條件與代價。如果財務要管控嚴格,很可能就會像公部門那樣反應遲緩,就不可能有那麼快速的救災反應。我希望那些對慈濟的批評者能針對這一點多些考慮。試問,如果在需要快速重建的時候,每一步驟都被要求程序嚴謹、合理且事後要有完整詳細記錄,那救災與重建的行動還能快得起來嗎?如果不能快,外界又會有什麼觀感?

 

慈濟在八八水災後協助重建小林村的舉動,好像未獲太多的讚許,反而引起許多批評聲浪。批評包括多方面,如在旁建精舍、屋舍款式(如太統一及太有慈濟味),以及對入住者的一些規定等。

 

據我的了解,部分災後捐地者或參與重建工作的慈濟人本身很堅持某些原則,譬如要求以蓋精舍為條件之類。這部分未必是證嚴師父本人的意見。她甚至可能不便出面阻止這樣的做法(因為這很可能是出於參與者的主觀善意,拂逆這種「善意」,有可能激發消極抵制)。

 

以蓋精舍作為協助重建的條件,很可能不是理想的態度,值得檢討。但如果深入檢討這種態度問題,未必就會得到一個明確的價值否定的答案。我們最後還是要看總體的淨價值。作為第三者,我仍然會接受這樣的條件,以獲得慈濟的協助重建,即使我不認為他們這樣要求是非常妥當。也就是說,對於那些提出這種要求的慈濟人,我仍然給予高度正面評價,雖然可能會打了些許折扣。

 

問題是,人性可能普遍如此,我們很難期待一群完全無私付出的人,能做到付出多於為己,或者並不是僅為一己,而是為一己所認定的公共理念,這在現實裡已經是難能可貴。只是接受服務的對方也許期待的是純粹的服務,能滿足一己所欲的服務,而不要有任何條件。所以,他們對所得到的服務未必覺得滿意,甚至多所批評(有人說,批評慈濟重建服務的人主要並非這些災民,而是另外一些人,這一點我無從分辨)。就像少數等待921重建的居民,為了爭得一己最滿意的新居分配模式,寧讓重建工作一拖十年。

 

無論如何,慈濟曾經是、現在也還是台灣之光,他們曾經為世界各地的人提供救濟與協助,還有人想向諾貝爾提名給證嚴或慈濟頒和平獎。全體台灣人必然也因為慈濟的努力而獲得世人的肯定。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否定掉慈濟這份貢獻與值得嘉獎的服務精神。

 

我知道,有些慈濟捐款者漸漸不耐煩長期的捐款,變成像是不樂之捐。如果所有捐款最後都成為有積極社會服務意義的資金,即使有幾分的不樂,卻非真正意義的強迫,我倒並不排斥,因為我認為為善總常有幾分刻意,不太可能與人的本我嗜欲完全合轍。此外,捐款漸漸形成不樂之捐,有可能與群體壓力有關。群體壓力可能會逾越各人的意願而形成某種程度超越個人的強制力量。慈濟組織很可能已經形成這種群體壓力,甚至連各級主事者都難以遏制。這種問題的確需要關注,並設法扭轉。但如果認為這純出於主事者或某特定人一己的貪婪,恐怕是嚴重的誤解。

 

曾有朋友表示,反對慈濟捐款給大陸。他的意見倒未直接牽涉「反中」立場,而是說:台灣還有窮人,為什麼就要捐款給中國?我當時沒有表示異議,因為不想與朋友爭執。但是我並不贊成這種意見。秉持這樣的論點,那麼再不會有任何國家會捐款給外國。想想看,有哪個國家沒有窮人?美國沒有窮人嗎?我們台灣人有沒有接受過美國人的捐款或救濟?(我自己還曾穿過用美國麵粉袋縫製的內衣)再說,捐款並非強迫。如果不贊成救濟外國(或者他群),那不捐就是了。

 

有些人明白表示反對慈濟捐款中國大陸,認為那是在資助敵人。這個問題確實值得討論。雖然我個人仍然贊成救濟大陸的窮苦民眾,但如何在技術上更加講究,使捐款能用在真正對的人、對的用途上,是需要好好研究。但是,這是否就是現在台灣反慈濟的真正原因:慈濟太親中?

 

台灣現在有一股很強的反中潮流。我不知道這種潮流是長期的,或是暫時的。我希望它只是暫時的,只是因為台灣一時的困難處境(外交上與經濟上)有以致之。而如果那是長期的,我憂慮那對台灣其實不利。我以為,兩岸關係必須是友善的;如果是充滿敵意的,那不是在傷害中國大陸,而主要是在傷害台灣。我認為,慈濟對中國大陸的幫助,正是在為兩岸關係積善緣,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是,部分台灣人顯然看不下去了,所以從反中延伸而開始反慈濟。我不認為這是智慧的態度,只是,我個人顯然無力扭轉這樣的潮流。

 

慈濟內湖開發案是最近一波批慈濟的主要事由。我對此事完全矇懂。勉強看了一些資料,也難窺全豹。不過,很明顯的是,現在是一片批慈之聲,幾乎完全不見有慈濟一方的聲音。這種態勢說來也怪。唯一看到公開出來表示同情慈濟的,倒是王建煊,他不是慈濟人,他是位虔誠基督徒。從某種意義上說,他與慈濟是利益對立的一方,因為據說慈濟搶奪了其他宗教團體的社會資源。另外還有陳文茜女士,也對慈濟表達了一些同情之聲。慈濟人自身呢?他們顯然決定集體隱忍。

 

有壹電視的前節目主持人說,慈濟壓迫媒體,使他不得自由報導。我想,這樣的控訴要在法律上有意義,必須指證慈濟是否確實有介入,而且還要看是以什麼方式介入。司法關說固然違法,但是它種人情關說則未必違法,也難謂確屬強迫。有些關說可能是出於善意,也可能真能說服對方使其改變態度。當然,對慈濟的控訴很可能主要影響的是此刻的人心。有些人可能還完全弄不清發生了什麼事,聽了這樣的控訴,就此開始反慈濟。如果慈濟人確有進行關說,關說的形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事理本身究竟如何?對這些,我還無定見,但是,我們是否能更耐性些?環保原則也未必就是上方寶劍,至少也還要看所謂「開發案」的具體內容如何,多聽聽相關專家的意見,並且尊重慈濟已經表現的退讓態度。

 

對我來說,將任何單一價值絕對化,將之視為上方寶劍,違者斬絕,這並不是理性的態度,而是韋伯(Max Weber)所謂的「絕對倫理」或「信念倫理」。但是,韋伯主張的卻是與之相對的「責任倫理」。絕對倫理會使許多事情陷入絕境,它們可能堅持了某種一般情形下應該持守的原則,但是卻使其他原則全部卡關。就好比「廢死」的主張,我就礙難接受。不是說我們應該多槍斃犯罪者,而是我們如果堅持絕不執行死刑,社會就會面對更多、更難的局面。

 

台灣現在流行搞「絕對倫理」,這大概是自由化的附帶後果。絕對倫理與民粹相結合,變成強大的社會力,無堅不摧,連慈濟這樣的龐大組織都能打成這樣。但是,無意間也把台灣社會的內部互信也一併痛擊,使台灣社會陷入更嚴峻的立場分裂與互相不信任。這種代價其實非常慘烈。

 

慈濟當然有缺陷,應該接受批評並改進。但是,它同時也是台灣難得的美好。我們真要摧毀它嗎?

 

台灣社會這些年遲滯難進,我認為最基本的問題是在於社會內部的互信出了問題,特別是藍綠之間極少互信可言,以致彼此抵銷力量,全體遂難成事。我懷疑批慈濟的潮流也與藍綠對立有關,批慈濟主要是綠營所為。當然也有非綠營人士參與批慈濟,畢竟慈濟並未與藍營合流,對慈濟的質疑也有某種程度的客觀依據。不過,我估計藍營人士參與批慈濟的人非常稀罕。

 

台灣社會需要互信,否則很難向前走。而要互信就需要互相諒解、同理心。但是,目前看不到太多的諒解。綠營也許是被國民黨壓抑多年,幾乎是懷抱著仇恨心理,致力摧毀藍營,以及可能偏向藍營的其他群體。這是我的真實感覺,也許是我的主觀偏見。如果的確是,我願意接受批評。反之,如果真有些人努力在摧毀藍營,以及那些被認為親近藍營或在意識型態上接近藍營的團體(譬如態度親中),這些人是否也該多些更全面、深刻的思考與反省呢?這樣做究竟是在救台灣呢?還是在分裂台灣?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21673088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njmozar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22 09:36
慈善,宗教,營利(投资),一碼歸一碼。香油錢可以拿去做慈善,慈善捐款不能拿来蓋静思堂。賣宇宙大覺者像,静思語錄成是營利行为,要照章纳税。美國的法律很詳细,可以拿来参考。现在會出問题,就是有人全鑽空子。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5-03-22 10:43 回覆:

對於用捐款蓋精舍,是否絕對不宜,我有不盡相同的想法,我並不認為絕對不可,應該還要多些觀察。首先,一般捐款者可能並沒有限定捐款用途,於法並無所謂不可用於何處的限制。總之,慈濟信眾本身沒有異議,捐款者無異議,蓋精舍就並無不可。如果捐款者不樂見捐款用於蓋精舍,那大可不捐,或要求限定捐款用途。至於從理上說,也應該先弄清楚精舍究竟是用來做什麼?如果是變成私人財物,當然不妥;或者過度集中用於特定教派的崇拜活動,缺少大眾化的功能,也比較有可議。但是,如果是用於傳授慈濟的四大任務,傳道、授業,則並無不可。這就像是蓋學校一樣,讓大眾受教,造福大眾,有何不可?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5-03-22 11:02 回覆:

賣宇宙大覺者像的事,我是這次才有聽聞,比較難置喙。老實說,就我所聽到的說法而論,我也覺得這種做法不太妥當。這裡可能有兩重問題,一是太商業性,一是個人崇拜。佛教如果太商業化經營,恐怕有違本旨。太強調個人崇拜,也不好。就我的了解,佛教強調的是自力救渡,人人皆可成佛。如果太強調特定人才有佛性,一般人必須依賴特定覺者(或是被神化的人物)的救渡,就會失去自力救渡的精神。

我不清楚證嚴師父對這件事是否知曉;如果知曉,態度又如何。如果她知道,而且願意這麼做,這裡多少有些可爭議處。簡單說,早期的證嚴師父並無造神的意圖,後期的她如果漸漸自我神化,就不太妥當。這可能是許多偉人所必須面對的自我挑戰。

話說回來,對宇宙大覺者一事我的了解畢竟太有限,其實不足以做出任何評價。上面的說法最多也只是一種可能問題的提醒。我猜想,證嚴師父有可能部分採取隨緣的態度,也就是說,如果信眾提議做什麼,她傾向順隨信眾的意思,而少拂逆的意見。但是,信眾可能有些著相的言行,落在他人眼中,就變成是不可忍的罪惡。


光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22 07:52
比例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