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0/31 10:41:50瀏覽556|回應16|推薦8 | |
台灣大學哲學系苑教授近日在電視節目上揭露美國的“淒慘”現況,並且提到他的一些較親美的朋友們面對這個“事實”時的窘態,語帶嘲諷。
昔日台灣,主流民意大體親美、崇美,甚至視美國為人類文明的最高典範,至少也是西方民主制文明的典範,而西方民主制文明則明顯是人類文明中之最。媒體提到美國,大體都是一種欣羨、崇拜、亟欲模仿、跟隨的語氣。
總之,台灣人曾經對美國崇拜、仰慕有加,乃至亟欲效法。也所以,美國對台灣輸出民主制,台灣民眾極力擁護,最後也果然促成了台灣自身的民主化。在那個時期,很少台灣人會想到要去質疑美國人所提倡的民主化觀念,同樣也很少人會預期美國也可能在不久以後陷入衰落。
但是,大概是在中美貿易戰爭開始以後,中共開始極力抨擊美國的各種舉措,也包括美國實施的民主制。同時,美國社會中出現的一些衰相,也常常被提出,以指證美國的沒落。
台灣輿論中對美國的攻擊與看衰,我估計主要也是在中共的影響下開始的。當然,這種持論主要是出現在泛藍陣營中。這種持論也顯然與親中、統一立場相關。反美是為了親中、統一,讓親中、統一更顯得合理,乃至必要。
其實,美國成為民主制在當代世界中的護法,應該主要是一種機緣,並非必然,更未必永恆。民主制作為一種理想,只是暫時寄託於美國,而不是與美國這個實體同一。換言之,未來很有可能出現更有力的民主制代言人、護法者,而讓民主制繼續發揚光大。當然,也可能對其具體內涵進行調整。
民主制之不同於專制體制,重點在於對普遍個人的尊重,賦予普遍個人更多的基本權利。而這種趨勢應該是符合人性所嚮,所以是理所當然的應然路線。質疑民主制,只能是質疑較特定的民主制的實踐方法,而不是否定民主制的基本精神。否定民主制精神,等於否定基本人權,乃至否定基本人性。這是很難被理解、被接受的。
說美國作為民主制典範、護法,只是暫時性的。這個說法也暗示,即使有一天,美國真沒落了,那也並不等於民主制應該被揚棄了。所以,抨擊美國、指證美國沒落,其實無益於證明民主制應該被揚棄、專制體制應該得到認可。
美國是否正在沒落?又,這是否是一種長期趨勢,甚至美國是否就從此一蹶不振,再無起色?
我可以勉強同意前者,而對於後面一種說法則有較多的質疑。
容我說說我的一個大膽的論點。
美國一般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社會,它的富強也被歸因於其資本主義制度。進而,美國的沒落,往往也與其資本主義制度相關,是資本主義中的敗壞因子導致美國的(必然)沒落。而美國的民主制,也往往被連結到其資本主義制度。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資本主義體制下的民主制(所以不同於社會主義下的民主制。而社會主義下的民主制被社會主義國家認定優於資本主義下的民主制。至於社會主義下的民主制究竟是什麼樣的內涵,則還有待被體現,又或者,就是共產中國現在所採取的模式)。
資本主義也被認為與民主制有必然的關係,因為資本主義制度維護私有財產制,而私有財產制則又被認為是民主制的必要條件。
有趣的是,不管是宣稱採取的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制度,所有的國家大體都有私有財產,也幾乎都有公有財產。所以,私有、公有,其實似乎是財產究竟要如何配置的問題;哪些物資應該公有,而哪些應該私有。實際上並沒有純粹的私有制,也沒有純粹的公有制。而實際上究竟應該如何配置公有、私有,這好像還有待更多的討論。
資本主義制度常常被詬病的是,它縱容、甚至鼓勵人的自私、貪婪心理,最後促成了大規模的剝奪、榨取,而導致更多人淪落為無產階級,並且承受越來越多的苦難。
按照一些學者的推論,資本主義精神與基督(新)教倫理有密切的關係。也可以說,是某些基督新教倫理的延伸,衍生出近代的資本主義精神,再開展為資本主義制度。社會學先驅學者韋伯提到基督新教倫理中的“天職”觀、禁慾主義、對營利的正當化等,認為這些與資本主義精神大體相通,換言之,前者很可能是後者的重要起源。
我大體接受韋伯的這種論述。當然,韋伯並沒有宣稱資本主義精神完全就是基督新教倫理這個單一因素的產物。資本主義精神的出現,很可能還有其他的促成因素。一個最簡單的推論是,資本主義精神就是人性貪婪的解放結果。人性本來貪婪,只是在某個期間被壓抑了,而且可能是長期被壓抑,以致於不容易看到由於貪婪而導致的行為傾向。而在某種機緣下,這種貪婪人性得到解放,開始主導人的行為。我們大概可以想像,這可能和宗教倫理的轉變應該有關。在西方文藝復興期間,宗教倫理可能趨於解放,或者,失去其原有的束縛力量,於是,人性貪婪得到開展。人性貪婪與資本主義精神之間,很可能也有密切相關。而這部分可能被日後的馬克思等人極力抨擊,成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根源。
我以為,當今的美國,如果呈現沒落的徵兆,就其現實面來說,很可能與其移民政策有關。也就是說,移民既成就了美國,卻也敗壞了美國。移民逼使美國必須採取開放政策,接納各種異己群體與異己倫理的政策。但是,這種開放政策可能有損美國早期的主流清教倫理所衍生的精神特質。那應該是一種高度自律、敬業的精神特質。而這種精神特質很可能也是使得美國成為偉大國家的重要內在條件。但是,日後美國的開放政策、壓抑宗教氛圍的政策,則可能同時損害了上述自律、敬業的精神。而且,有研究顯示,當社區內有越多元的族群時,社區成員往往會變得更疏離、冷漠、更不願意參與公共事務。美國民眾有可能因此而產生更強的疏離感。這可能也使得人性中的自私、貪婪越少被遏抑。
上面的說法可能被質疑為是在為基督教或宗教勢力辯護。事實上,不得為宗教勢力辯護,已經成為當代美國社會的一種政治正確,也許這也正在壓抑宗教倫理可能產生的積極社會效益。上面說的開放政策也和這種政治正確有關。開放政策壓抑宗教倫理的發展,宗教倫理對美國社會的可能積極作用也逐漸泯滅。
基督教倫理有沒有什麼負面社會作用,很可能有。最明顯的就是宗教倫理可能促進不同宗教族群之間的歧視與壓迫。當美國迎入越多各種不同宗教族群以後,就越難維持某種單一或同質宗教倫理,也就必須走向宗教開放、宗教淡化的路。而基督教倫理促進自律、敬業,乃至對教會社群投入的精神就越淡薄。資本主義的負面作用也因此越顯著。
我以為,上述情況可能是當今美國社會所以沒落的一個根本原因。普遍的疏離感可能讓美國的菁英們對政治參與趨於冷漠,而讓一些狂人或較平庸者更有機會成為美國的領導者。對公共事務的疏離、冷漠也可能讓美國的一些社區流於失序狀態。當然,伴隨著經濟的惡化,各種犯罪事件也會因此增加。整體看來,美國遂呈現沒落狀態。
但是,美國社會是否就因此長期走向衰微,我仍然無法做這樣的預測。因為美國畢竟仍然有其強大吸引力,仍然是世界最多的潛在移民者所嚮往的移民國度。美國目前依然屬於世界最富庶、最強大的的國家。而且,美國很可能也仍然擁有最多的優秀學者、智者,可提供美國後續開展的改革意見。焉知美國不會在趨於混亂、失序的狀態下,找到一種新的整合模式,讓多元社會也能夠表現較佳的和諧秩序呢?
重要的是,尋找更良好的整合模式,應該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而不只是美國的責任。我們也沒有理由只期待由美國提供新的整合模式作為大家的仿效範例。宗教倫理可能有其局限性,但是,宗教倫理也許已經提供一種例證,讓人們了解,人類可能很需要某種幫助進行超越性思考的思想槓桿,譬如上帝概念。我以為,唯有通過某種超越性思考,人類才可能尋找到一種良性的整合途徑。否則,任由自私的人性引導行為,人類世界恐怕最終只能走向自我毀滅。
當然,中共可能嘗試宣稱,他們正在提供一種新的整合模式,比美國社會的效果要更優越。但是,我無法相信中共確實已經提供了較美國更佳的社會整合模式。中共對言論自由的限制、對媒體的嚴密控制,對人權的侵害,還有謊言欺瞞的做法,其實大家都多少知道一些。只是,有些人大概傾向忽視這些問題,有些人則做出擴大的估計。我屬於後者,也就是說,我認為中共對自由的限制、對人權的侵害、以謊言欺弄人民與外界,這些問題比我們已經所看到的要遠為普遍。也正因為問題嚴重,所以很難用更開放、誠懇認錯的方式來消解問題。
中共應對問題的策略之一,似乎是要醜化美國,而由此來合理化自身。但是,如果這種策略成功,很可能會讓尋找人類社會更佳整合途徑的努力也被打消。這很可能對中國大陸自身的傷害更甚於對美國的打擊。因為中國更需要改善自身的社會整合狀態。打擊美國,只是一種轉移策略。中共最終想要的是能夠摀住人們的眼睛,看不見眼前的、自身社會的問題,從而得以維繫中共的統治。但是,這恐怕是很難成功的做法。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