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一直繞着儒家文化可能是現代化社會的障礙來思考, 現在還連其為小農文化的產物, 更佐懷疑. 您一直以為法治社會才能面對真實人性; 既然沒有神本思想訓練的底子, 希望以「教育」來訓練「自律」, 以佐法治的成功和暢順. 不過, 有沒有思及法律基本精神若建基於人類的平等, 什麼「新的力量」可代替「舊的神本思維訓練」基礎, 以便可以落實平權精神呢? 又有沒有思及人性的「自私」性和「功利」需求, 若沒有夠強的「利他」和「超越性理想」或「超越性信念」夠力去推動, 法治社會仍然因為現實利益和利害, 建在浮沙呢?
Golf Nut 提出的(這方面好佩服他的深度)固然是他的觀察和自覺/自認的「理性思維」, 另一角度, 就是他的信念. 「道」於天地本然, 這是道家的中心思想, 何嘗不是儒家的中心思想(天、道、大道、皆一.)「玄德」, 老子提出的, 孔子也提「德化」, 只不同的敍述法和語調, 哲人的觀察和信念, 我們不必摒棄啊!
傳統文化典籍浩如煙海, 也繁難駁雜, 但是根本精神很清楚, 早在古老哲人的智慧提綱挈領. 傳統保守也許是難迎現代急劇變化的弱點, 但是, 上向的和正面的好精神,一脈相承, 維繫後代的重人倫之美, 乃有一直頌美「禮運大同篇」的「天下為公」理想(不也接近現代「福利國家」的理想嗎?), 老子的「玄德」理想一一「為而不恃, 功成身退」(不也接近現代人本理想的「分享」和「奉獻」精神嗎?)
不必那麼懷疑傳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