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份與基隆
2016/07/05 15:50:35瀏覽2459|回應0|推薦33

九份與基隆

九份東邊有一座山,名叫基隆山;西邊有一條河,名叫基隆河;北邊海面有一座小島,名叫基隆嶼。從名稱得知,九份與基隆關係密切。

清治末期,台灣東北部設金包里堡、基隆堡、三貂堡及石碇堡。當時,九份屬於基隆堡,居民所需的民生物資,率由基隆以海運,運至焿仔寮,分九等份分別送往各處居民,這也是九份地名的由來(註。日據時代,九份屬於基隆郡;台灣光復後,基隆升格為省轄市,九份才歸屬於台北縣。

基隆,原名雞籠。《裨海記遊》記載:緣海東行百六七十里,至雞籠山,是台之東北隅。有小山圓銳,去水面十里,孤懸海中;以雞籠名者,肖其形也。有人認為:這就是雞籠地名的由來;但也有人認為:雞籠乃凱達格蘭族Ketagalan轉音而來。1875年,雞籠正式設治,取基地隆盛之意,改名為基隆1886年,台灣巡撫劉銘傳鑑於淡水港逐漸淤塞,著手興建基隆港,這也是近日基隆市慶祝建港130年的由來(註

台灣割日之後,積極擴建基隆港,以為台、日間的運輸樞紐,致使工商業迅速發展。1940年,基隆人口已達9.5萬人,為當時台灣的第4大城,僅次於台北、台南及高雄;同一時間之前,九份正值黃金鼎盛時期,當時從基隆進口的高檔舶來品,都送來九份販售,致有上品送九份、次品送台北之諺語。此外,礦工於夜間花天酒地,九份成了不夜城,從基隆開往下關的輪船,往山區看只見九份燈光閃閃,因此又稱為小香港小上海

台灣光復後,九份與基隆間有客運行駛,九份成為基隆生活圈的一部分,除生活必需品由基隆供應外,小學畢業也都前往基隆繼續升學(註。至於部分有錢人,遷離九份時,也常以基隆為首選。民國50年代後,開闢九份到台北的直達車,加上黃金開採殆盡,居民外移明顯,惟不再遷往基隆,而移居台北衛星城市,其中以三重、永和、中和、新店等地為最多,即以廣告名人吳念真為例,他就遷居新店。從此,九份與基隆的關係,遠不如九份與大台北的關係。

每次返回九份,站在客廳往基隆方向觀看,可以清晰看到屹立在中正公園的觀音佛像,也可以看到輪船在基隆港外海進進出出;只是,沿海漁業資源日益枯竭,夜間海面漁火點點的盛況,已不復存在!

 

註一:參閱【九份地名的探索】乙文。

二:參閱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625/894315/

三:參閱【《這些人,那些事》讀後心得】乙文。

九份夜景十分漂亮,但昔日海面漁火點點的盛況,已不復存在。

從九份往海面看,海上有座小島,就是基隆嶼,近處有一艘油輪,正在卸油。

從九份往海面看,遠方岬彎處,就是基隆港,正有一艘郵輪準備進港。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hsia1113&aid=6481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