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堪、戡三字的用法
勘、堪、戡3個字,都唸ㄎㄢ,都是形聲字,形近義異,容易產生混淆;特別是,「勘與堪」及「勘與戡」在考生試卷中,有不少誤用情形。網路上,留有一則獎狀,其中「殊『堪』嘉許」,錯為「殊『勘』嘉許」,被批評「太扯了」!(註一)
勘,當動詞用,校正、核對之意,如:校勘、勘誤;婚前男女雙方互查生辰八字,稱為「勘婚」,日文有「勘合」(かんごう)2字,意指:文書上加蓋印信,一分為二,當事人雙方各執一半,作為憑證。勘,又唸ㄎㄢˋ,察看、查驗、審問之意,如:勘察、勘驗、探勘,但大家仍習慣仍唸ㄎㄢ;猶如法國,教育部《國語辭典》認為:「應唸(ㄈㄚˇ)國,(ㄈㄚˋ)國是舊時唸法」(註二)。其實,語言文字乃約定俗成,有些須要分辨清楚,有些還是尊重大家習慣為要。
堪,當動詞用,忍受、能夠之意,如:難堪、堪憂。《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唐.杜秋娘《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堪,另當名詞用,《淮南子.天文》:「堪輿徐行,雄以音知雌。」許慎注:「堪,天道;輿,地道。蓋堪為高處,輿為下處。天高地下之義也。」堪輿,指天地及風土;堪輿家,指風水先生。堪,閩南語用的不少,如:「唉堪袜?」(可以忍受嗎?)江蕙有首歌《怎樣會堪》,歌詞中有:「情一天一天茫,一分一分送,一絲一絲乎別人,怎樣會堪?」
戡,當動詞用,平定、殺戮之意,如:戡定、戡黎。另有「戡亂」乙詞,用武力平定叛亂之意;過去,我國實施「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自1948年5月10日起,至1991年4月22日止。有一成語「戡天役物」,戡、役,都有使役的意思,而天、物泛指自然界,意為駕馭自然界,即相信人定勝天?
勘、堪、戡3個字,算是通俗文字,讀音相同,意思有明顯差異。勘,重點在查驗;堪,重點在承受;戡,重點在平定,只要稍加留心,認真核對,不至於犯下分辨不清的「低級錯誤」(註三)。
註一:參見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02087
註二:參見https://www.nownews.com/news/3576440
註三:參閱【低級錯誤】乙文。
網路上,留有一則獎狀,其中「殊『堪』嘉許」,錯為「殊『勘』嘉許」,被批評「太扯了!」有道是「凡走過的路必留下痕跡。」這是民國101年新北市政府的獎狀,依然留在網路上而為人所訾議,製作者能不謹慎乎?
這是200元「法郎」,我們都習慣唸法(ㄈㄚˇ)郎,不唸法(ㄈㄚˋ)郎。
以前我們都唸法(ㄈㄚˋ)國,不唸法(ㄈㄚˇ)國。教育部《國語辭典》認為:「應唸(ㄈㄚˇ)國,(ㄈㄚˋ)國是舊時唸法。」
法國巴黎地標—艾斐爾鐵塔,2024年奧運將在巴黎舉行。
我國實施「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自1948年5月10日起,至1991年4月22日止。圖為當時報紙的報導,時任總統是李登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