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粗坑發電廠
2020/05/24 11:11:01瀏覽3975|回應0|推薦41

小粗坑發電廠
        《九份口述歷史》有一段話:九份聚落人來人往的情形有「不夜城」的盛況,當時基隆港開往日本下關的輪船,行經雞籠山時,遊客望向九份山坡的聚落,一片燈火通明,頗有「香港」、「上海」的氣勢,遂有小香港或小上海的別稱。(註一)
        童年時,常聽長輩提及九份被譽為「小香港」及「小上海」的盛況,只是納悶的事,在電力不普及的日治時代,九份還能燈火通明,電力究竟從何而來?最近,閱讀一些資料得知,當時主要來自新店的小粗坑發電廠,由於該地距離本人現住處不遠,於是驅車前往一窺究竟,以解多年疑惑。最可貴的是,九份及金瓜石的黃金已停採一甲子,小粗坑發電廠還在發電,持續為蔡政府推動的綠電,貢獻一份力量。
        小粗坑發電廠,建於1907年5月,1909年8月竣工,是台灣第二座水力發電廠,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發電廠。其建築外觀受巴洛克建築風格影響,為紅色磚造、大跨距鋼骨桁架,屋頂設有具散熱功能之高凸式氣窗,建築立面以圓拱圈作成裝飾,入口有牌樓面的山形牆,留下當年台灣總督府的「台」字標誌(註二)。發電水源來自新店溪,係在距離桂山電廠約2公里下游處,興築一個小型攔水堰堤,稱為「粗坑壩」,引溪水進入引水渠道,一路經過沉沙池及廠區內的前池後,進入廠房,以推動水輪發電機發電,目前發電量約5,000瓩。
       民國83年,文建會發行《九份口述歷史》乙書,在「九份大事紀」記載:「明治40年(1907年)藤田組建水力發電廠一處,供應搗礦機及家庭用電,瑞芳礦山步入現代化。」該記載雖未說明為小粗坑發電廠,但環伺九份四周無水利之便,也沒聽聞附近有水力發電廠的遺跡;再以,小粗坑發電廠建造費為140多萬圓,以當時幣值而言,可不是小數目,最有可能的是由九份、金瓜石、牡丹坑及基隆等地產業集資興建;何況,九份與新店直線距離40公里,當年建鐵塔、拉電線,應是合理的範圍。
        電是現代化的象徵,九份人何其有幸,百年前就有電可用。如今,許多人對電的認知,好像開關一開電就來;殊不知,方便的「電」是多少人的心血結晶。請大家有機會去小粗坑發電廠看看,一則欣賞隱藏在青山綠水的古蹟,一則體會電力從業人員的辛勞及「電」得來不易。

註一:民國83年文建會發行的《九份口述歷史》(初版)第23頁。
註二:參閱【從「臺不能寫成台」說起】乙文。

這是位於新店新烏路及永興路交會口,新店溪畔旁的小粗坑發電廠,1907年興建、1909年完工啟用,是台灣第二座水力發電廠,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發電廠。

小粗坑發電廠雖說是巴洛克建築,但實則建築物僅少數裝飾略有巴洛克風格,以其紅色磚造的特色,應為古典式樣建築向現代主義建築過渡的產物。

小粗坑發電廠有牌樓面的山形牆,留下當年台灣總督府的「台」字標誌。10年後,也就是1919年,才成立台灣電力株式會社。

小粗坑發電廠附近的平面圖,圖中有「伸丈坂」地名,是來自日語翻譯,此處是屈尺古道的最高點,當年行旅往來的挑夫或民眾登爬至此地,都會放下行李,伸伸腰,休息片刻,因此被稱為「伸丈坂」。

1975年,台電公司精簡組織,將「小粗坑發電廠」與烏來發電廠及新龜山發電廠(小粗坑、烏來與新龜山三廠俗稱「小烏龜」)三個發電廠合併營運,並將新龜山改名為桂山電廠,小粗坑與烏來改為無人電廠,統一由桂山發電廠遙控運轉。

早年九份的金礦石,用高空索道運往焿子寮,再以人力挑到岸邊,由輪船載至日本下關提煉。(註:圖片翻拍自《九份口述歷史》乙書)

日治時代中期,九份礦坑已採用電力牽引車,將坑內礦石運出。(註:圖片翻拍自《九份口述歷史》乙書)

日治時代初期,金瓜石及九份礦坑曾用獸力牽拉運礦台車。(註:圖片翻拍自《九份口述歷史》乙書)

日治時代中期,九份經濟繁榮,常有三五好友在餐館歡宴,從陰影判斷,室內一定有燈光照明,否則無法拍得如此清晰。(註:圖片翻拍自《九份口述歷史》乙書)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hsia1113&aid=13677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