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與水湳洞
水金九,取其閩南語「媠真久」的諧音,即:可以美得很久,新北市政府創設「驚豔水金九」品牌,意在推廣國際觀光。水金九,係指水湳洞、金瓜石及九份三地,金瓜石與九份關係悠久,多年前貼了《九份與金瓜石》文章(註一),描述兩地間的淵源及互動。至於水湳洞及九份則較為疏遠,但也非全然無關,還是可以找到一些關連。
水湳洞,位於九份溪出海口兩旁,「湳」字,泥地之意。依據《維基百科》的說法,水湳洞地名係該地巨岩裡有個海蝕洞,源自山上溪流在洞旁形成泥地,故稱為水湳洞。清末,水湳洞只是一個小漁村,人煙稀少。明治38年(1905年),日本人為處理金硫砷銅礦,設立製鍊廠,乃在對面山坡地,興建日本員工宿舍,本地礦工則自行在附近蓋工寮棲身。昭和8年(1933年),日本礦業依山興建「選鍊廠」(俗稱十三層),積極開採當地的金礦及銅礦,使得水湳洞聚落更加活絡;惟就人口數與繁華程度而言,水湳洞仍然遠遜於九份及金瓜石。
起初,水湳洞對外聯絡,必須翻山越嶺到九份或金瓜石;其中,到九份有一條「山尖古道」,從九份隔頂(基隆山登山口)沿基隆山腰到水湳洞,下坡腳程約40分鐘,上坡則要多花一、二十分鐘。昭和11年(1936年)日本礦業興建一條從水湳洞到八尺門(位於基隆和平島東邊)的運礦鐵路,也兼經客、貨運。台灣光復後,該條鐵路由台金公司管理,隨著礦業沒落,民國51年即停止營運。民國57年,台鐵興建瑞芳到深澳的鐵路,並延伸至水湳洞,終於讓該地有一條便捷的運輸路線。民國68年,濱海公路開通,水湳洞就在路旁,南來北往更加便利。
讀小學時,老師帶我們到水湳洞遠足,走的就是「山尖古道」。印象中,只見沿路雜草叢生,還有一條廢棄的輕便鐵軌,經過一處叫做「山尖仔鞍」的小聚落,便可抵達水湳洞。乍見該地,彷彿是縮小版的九份,只是對面有座龐大的煉銅廠,還可以聆聽海浪拍打的聲音;最讓人驚奇的是,此地居然有火車,這對小朋友而言,看到火車感覺新奇又興奮。事隔多年,再次造訪時,係從瑞芳搭台鐵火車到水湳洞,並以該地為起點,步行前往鼻頭角,這就是當時頗為盛行的「鼻頭角夜遊」。如今,這種「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的愜意之行,也隨著濱海公路的開通而消失。
在網路中,偶見有人特別介紹水湳洞的「甜密屋」(註二),店主是加拿大人,太太是瑞芳人,以提供義大利麵、披薩及甜點為主,而且營業時間限在週五六日。於是興之所至,便趨車前往,可惜店家採預約制,只好尋其他店家用餐,並回顧曾經造訪的景點,包括:黃金瀑布、陰陽海、濓洞國小及十三層遺址。遺憾的是,因為體力的關係無緣再沿「山尖古道」,翻山越嶺到九份。
「水金九」是新北市政府推動的主要景點之一,但國內、外觀光客仍以造訪九份為最多,水湳洞顯得微不足道。據媒體報導,台電公司邀請國際照明大師周鍊與藝術家何采柔共同創作,為十三層遺址執行點燈計畫,預計在今年9月中秋節正式點燈。屆時,可為水金九增加一個夜間探訪新景點!(註三)
註一:參閱【九份與金瓜石】乙文。
註二:參見https://angela51.com/home-sweet-home/
註三:參見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06-10/257774
照片左上角是十三層選鍊廠遺趾,右上角稜線上突出的一塊岩石,就是無耳茶壺山。
水湳洞遊客中心旁的平台,在此可遠眺東北角海岸及濱海公路。
水湳洞的「甜密屋」,店主是加拿大人,太太是瑞芳人,以提供義大利麵及披薩為主。
從水湳洞遊客中心拍攝濱海公路及陰陽海。
照片中央為黃金瀑布,上方為無耳茶壺山。
這是多年前拍攝近距離的黃金瀑布。
這就是水湳洞依山建築的小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