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慶端午要吃角黍、尬飛鳧
2008/06/07 23:38:52瀏覽2640|回應2|推薦23

明天就是端午節,在這種民俗節日,不能免俗的就是吃粽子、划龍舟。

關於這兩項習俗,眾所週知的都說是和「屈原」這個人有關。如果沒有意外,大家都會說,因為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大家搶著划龍舟去救他,因為,當沒人會CPR,所以,宣告急救無效,於是只好用竹筒裝米丟到汨羅江弔祭他,希望屈原別來抓交替,這就是吃粽子和划龍舟的由來。

前幾年南韓有意拿端午節向聯合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老實說,南韓的端午節的確也有划龍舟和吃粽子,但是,南韓有南韓的玩法,而台灣只知道紀念屈原這種「老師說」的官方說法。

事實上,當年屈原跳水,有沒有人在第一時間救他,恐怕還是個問題。簡單的說,要真的有人救他,就不會有屈原這種傳說故事。正因為沒有人要救屈原,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屈原傳說」。

用點腦筋想想吧!
哪有跳水自殺還特別挑日子的?難道為了特別選在五月初五跳水自殺是為了方便大家紀念?

讓我們回到歷史現場,就距離屈原的年代比較近的司馬遷,全國走透透的現場採訪報導,頂多只是在《史記》的「屈原賈生」列傳簡單交代一小段話,說屈原是抱著石頭往汨羅江裡跳。
至於詳細的死亡時間,司馬遷沒說,我也不知道。

但,中華文化永遠就是這麼詭異。
對於我們搞中國文學的來說,都知道這個不會出現例外的中華文化定律,那就是,只要時間越往後面走,對於越早的歷史就交代的越清楚。
於是乎,在屈原自殺的若干年後,大概有人睡覺夢到屈原托夢,詳細的把屈原跳水的時間和地點交代得一清二楚
如果你怕這是「死無對證」,不好意思喔!屈原的本尊真的會跳出來說清楚講明白。

你不相信?
六朝時期的梁朝,有個人叫做吳均,他老兄寫了一本書,這本書到現在已經失傳啦!不過,因為有人引用他寫的這些東西,所以,我們還可以用「輯佚學」的方法還原一小部分。

吳均的故事是這樣說的: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曲忽見一士人,自云『三閭大夫』,謂曲曰:『聞君當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並帶楝葉、五花絲,遺風也。」

這個故事的大概就是說,東漢建武年間,長沙人區曲在大白天看到一位自稱「三閭大夫」的人,感謝區曲每年「竹筒貯米,投水祭之」,但是,卻被江中蛟龍所幹走,若歐曲能將粽子以「楝葉塞其上,以五色絲縛之」,才讓蛟龍有所忌憚,不至於從中攔截。

古代姓「區」的,唸作「歐」。
如果你在別的地方看到《續齊諧記》的文字和我引用的有些出入,不用太計較,這是版本的問題。

之所以特別引用這段紀錄,是因為在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歷史中,這是第一則讓屈原與吃粽子產生端午節習俗的典故,也就是說,後代認為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端午習俗,就是在這裡開始的。

以上的這段《續齊諧記》,也被唐代的司馬貞寫《史記索隱》時,用來補充司馬遷不知道屈原忌日的遺憾。至於屈原真的死在五月五日嗎?這不是重點,因為,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水自殺的說法,從古至今,都是大家聽人家說來的。這就是我要在前面交代這個中國文學研究的「年代越往後,細節越清楚」的定律。

你可以說,區曲是見到鬼。也可能屈原沒死,真的三不五時在汨羅江旁邊當遊民,到處找人要粽子吃。(這像不像台灣民間故事的「林投姐」,老是出來嚇嚇賣燒肉粽的?)
換個角度想,屈原是一個這麼有忠君愛國情操,相當有高尚道德潔癖的人,死了以後,還在汨羅江畔徘徊,提醒當地人:「記得燒肉粽要包好,作記號註明『這是屈原要吃的』,免得被人A走!」這種形象的落差,是不是很矛盾?

千百年來,中國人相信且根據這則傳聞,每逢端午節就大吃肉粽紀念屈原,而這位屈原還是個死後還要親自乞討肉粽的志節高尚的愛國詩人,到底我們要紀念的是屈原的貪吃?還是我們要紀念屈原的愛國?

因此,我只能保守的說這則《續齊諧記》的文字紀錄,告訴我們幾件事情:
第一、 最早並沒有「粽子」這種東西如果不是屈原吃不到粽子,恐怕中華文化的端午節只有「竹筒飯」。甜辣醬加竹筒飯,不會邊吃邊掉淚嗎?
第二、 由於屈原一直在「哭餓」,才讓當地人想到如何改良竹筒飯的idea。所以,賣粽子的行業神和祖師爺就是屈原。當然,自殺防治專線的相關從業人員也要在端午節請屈原擔任自殺防治大使。
第三、 屈原貢獻創意改良「竹筒飯」,才有「角黍」這種東西。顧名思義,「角黍」就是把一堆榖類包裝成有稜有角的形狀,在六朝之後,才沒人稱呼「角黍」這種老土的名字,通通改稱「粽子」。

其實,最有意思的是《續齊諧記》,這個書名「齊諧」講得更清楚了,莊子說過:「齊諧,志怪者也」,擺明了告訴你,《續齊諧記》這本書就是專門講些怪事的,所以,區曲會看到鬼,實屬正常,並不是因為他嗑藥,因為,六朝時人的普遍觀念認為看到鬼也是日常生活的常態,不用大驚小怪。但是,《續齊諧記》也紀錄了許多民俗的由來,而這個屈原與粽子的傳說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續齊諧記》的文字紀錄告訴我們更重要的一個訊息是,其實,這些端午節習俗只是如何「驅邪避疫」,「五色絲」和「楝葉」都是用來驅除象徵惡疫疾病的「蛟龍」,也就是說這些文字紀錄的習俗都是原始儀式的殘留,被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
當然,划龍舟的習俗也是一樣,中國南方最早並沒有划龍舟的習俗,只有農曆五月有「飛鳧」這種划船比賽,本來各地要紀念的人物各自不同,後來被有心人士把「龍」與「屈原」扯在一起,使得全國不約而同在端午節划龍舟紀念屈原,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荊楚歲時記》。六朝梁時的宗懍寫《荊楚歲時記》是以中國南方的歲時習俗作為重點,忠實收錄當時各地「划龍舟」風俗的內容,這對於搞清楚中華文化有非常大的貢獻。

以目前找得到的證據,告訴我們,實際上,划龍舟、吃粽子與屈原很愛國的關聯是從誤會開始的「沒關係一定要找關係」。

或許在我們回到歷史現場將會發現,吃粽子的習俗很可能是因為當時在中國南方的居民,為了端午節舉辦「公共衛生盃」划船競賽所準備的竹筒飯,方便補充划船比賽的體力流失,後來改良成為「御飯團」的形狀。
至於「屈原」?他有可能是當時「尬飛鳧」和「吃角黍大胃王比賽」的端午活動代言人或親善大使。

因此,小時候聽老師說吃粽子看划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的屈原,這種話聽聽就算了,不用太認真。

至於端午節為何是五月初五,明年端午節再告訴你。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gjackal&aid=1940310
 引用者清單(1)  
2008/06/30 12:04 【社會菜鳥思維】 還真他媽的考古

 回應文章

珍妮曾在西雅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麗的誤會
2008/06/10 12:28

今天才知道這麼多有意思的故事,原來粽子、粽葉、划龍舟的緣由,跟平常想像的都不一樣,非常的有趣。

你提到「蛟龍」用來象徵厄疫疾病,這也很有趣。我還以為中國把「龍」當成祥瑞,沒想到也會有被當成惡疫。而且划龍舟是由儀式沿留而成,更有意思了。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8-06-10 15:17 回覆:

其實,歲時節日的風俗不是一次造成的,所以,搞研究只是想知道,這些習慣的起點或者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只是我們的養成了相信書上說的,或者聽老師說的,反而會忽略這些文化積累的每個層次.

至於"蛟",形象滿複雜的,有時候是呈現負面的形象,有時候是正面的形象,直到中世紀之後,龍有特定的圖騰意義.

關於在這則故事裡頭的惡疫象徵問題,改天再多作解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好玩好玩
2008/06/09 12:21

第一次聽到不一樣的端午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