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07 01:41:36瀏覽1441|回應1|推薦30 | |
引用文章該救的是觀念,不是國文! 因為台灣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必須「反共」,讓我對民國初年的歷史感到十分茫然,尤其對當時許多文人,像是魯迅、陳獨秀、李大釗的概念一片空白,要不是唸大學,我還以為魯迅只會寫小說,還真不知道他還有「整理國故」的「專長」。 民國初年,許多中國文人看到隔壁的日本,搞個明治維新鹹魚大翻身,而中國積弱不振,紛紛漂洋過海到日本取經,更甭說引進西方的「德先生」、「賽先生」,非得再搞一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否則不能救中國。 最近五年,發現不少私立大學中文系的轉學考,似乎錄取率還頗高,就在感覺中華文化前途黯淡的時候,甚至中文系有點難以為繼的時候,上天降下民進黨,派出杜正勝這位「中國文化救星」、「古文的肇事明燈」,召喚台灣人重新燃起對中華文化的熱情,憑良心講,如果沒有民進黨和杜正勝的驅使鞭策,很難再一次「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我還是很懷疑,怎麼現在的人「忽然」熱愛中華文化?「忽然」推廣古文不遺餘力?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曾國藩寫的「聖哲畫像記」,這篇文章是曾國藩的傳家之作,裡頭以孔門四科的類別,將中國歷代值得學習的聖賢分成四類,一共32人的著作,經史子集無一不備,經典著作無一闕漏,堪稱是中華文化中的精髓,同時,這也是曾國藩一生所學的「總成大綱」,以及他個人的文學觀,乃至於他對當代文風的意見。 我認為曾國藩的「聖哲畫像記」所列的書目,算是中國人最典型替後代子孫找尋覓「安身立命」所在的想法,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的書目,則是為中國人找回「安身立命」的心靈依託。 徐克拍攝黃飛鴻系列,總有個經典橋段,想逼黃飛鴻出手,只有到寶芝林砸招牌或搶走黃家歷代祖先神主牌,故事總在搶回神主牌之後結束。 請問一下:用幾篇古文代表的中華文化是用來供在桌上的嗎? 很多道理不辯自明,就像中華文化這種事情,應該用以「安身立命」,不過,卻變成一種口頭禪,諸如喃喃自語的「唐詩宋詞之美」,聽到都嫌煩,要是沒有杜正勝,恐怕也沒有人知道「中華文化」的重要性,現在民進黨下臺,我還真擔心「中華文化」的熱潮大概就要冷掉了,沒有了杜正勝,還會有人知道中華文化的富麗堂皇嗎? 將余光中當成國學大師,抱幾篇古文當「國學」,看來這年頭沒被大師捧過的古董,都是夜壺,只有大師捧過的才是「中華文化」,真不知從曾國藩以降到民國的胡適、錢穆等人該哭還是該笑?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