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08 18:35:31瀏覽3365|回應7|推薦25 | |
今天是端午節,是大家都說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 回到歷史現場,屈原存活的時間大概在西元前340年到280年左右(這是大約數字,要再精確,還得再找資料),這個時間,是所謂的戰國時代後期。 如果你懶得去看《史記》,也可以翻翻《戰國策》,裡頭有「東周策」和「西周策」,也就是說,儘管周室衰微,最起碼,當時的「國家」還保留「虛位元首」。 馮夢龍編《古今譚概》,收了一段文字:「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得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必紛紛說魏齊?」這首「罵孟詩」也被金庸收到《射雕英雄傳》用來哄讀者。 必須交代一下後人對於所謂「儒家思想」的理解,才能解釋屈原愛的是哪一國。 最原始的「孔子」思想,只是要維持所謂「周文」的「封建宗法」和「禮樂制度」,到了漢代的「獨尊儒術」卻大加改造為「忠君」思想,發展到今天就變成「愛國教育」,其實,這個「罵孟詩」點出來的問題在於,儒家思想從維持血緣關係的傳統,變成「捍衛君主專政」的政治思想發展結果。 如果以後世所謂「忠君」的不二標準來看,到底要效忠天下共主周天子才是「政治正確」?或者,要效忠「中華邦聯」成員的政治勢力比較重要? 只不過,屈原在戰國時代的祖國,究竟是血緣上的母國?還是名義上的「周天子」那一國?這就會影響到,屈原是否為現代小學課本說的「愛國詩人」的定位。 司馬遷的《史記》裡頭說,屈原擁有楚王室血統,他一輩子幹的重點工作就是「捍衛楚王室的政治權益」,至於,他天天哼哼唱唱的「楚辭」,只是這種中國南方的歌謠形式,和中國北方的「詩」有很大的出入。 至於他的「愛國情操」? 如果你不喜歡政治,請直接跳到最後的結論。 如果,要引用今天西方最常用的形成國家三要素來看,以固定領土居住擁有同一民族認同感,又行使合法政權的時候,楚國的確是個國家,當然,屈原是很愛國啦! 但是,要是站在千百年來中國人「不容分割的民族情感」所建立的「大統一」精神來看。(「大一統」是「公羊學」的特有觀念,沒事別亂用。)老實說,位於今天湖北地區的「楚國」無非是「周王室」這個國家底下的「省」,從這個角度來看,屈原的「節操」,是可以挑毛病的。 拿以上的不同認定標準看待寫《諫逐客書》的李斯,他有可能只是不同省籍的人,跑去投靠陜西地方政府。或者,你也可以說,他是「中華共同市場會員國」成員國的國民,帶著雙重國籍的身分效忠秦國政府。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如果承認楚國的「主權地位」,那也就是說,其實,今天住在台灣的人,都要「愛台灣」,因為我們選擇認同屈原的「愛國詩人」的法理基礎啊!更進一步的說,老共還要堅持「屈原是愛國詩人」的話,那就可以把「反分裂法」給廢了,老共不就是間接主張國家可以分裂的嗎? 撇開上述這堆古今對照的政治問題,回頭想想前面交代過屈原的背景,屈原和楚王室有血緣關係,就算楚王對他再壞再差,正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一定要「親戚不計較」,既然這樣,這不就是「愛國」等於「愛家」啊? 也難怪周天子會被秦國抓去砍了,反正,周天子跟楚王室沒有太多血緣關係,被砍了活該。 就算不討論楚國要怎麼定位的政治問題,也不討論屈原的「愛國姿勢」是否正確,光是追究皇親國戚不愛國等於吃裡扒外的不變真理,以及「離騷」一直不被認為是「詩」,看來國小課本幫屈原扣上這個「愛國詩人」的帽子,戴起來還真是怪怪的。 基於小學課本寫的就是正確答案的鐵律,加上「老師說的,小朋友不用多問」的鐵律,結論就是,根據上述論,得證「屈原」=「愛國詩人」叫做不用懷疑的真理,是不是大有問題。 補充一下,看過網友的回應之後,我必須再次強調,我從來就懷疑國小課本說法的正確性,才會哈拉這麼多,並非我始終懷疑已經發生過的古代歷史。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