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鹿兒島行隨想
2022/04/02 00:05:00瀏覽10429|回應2|推薦147

鹿兒島是我們2019年五月,八天七夜日本郵輪之旅的第一站,其實2000年曾到鹿皃島公出,拜訪富士通(Fujitsu)設在當地的封測廠,但當年來去匆匆,除了機場、會議室和飯店,其他地方都沒去,隔天一早又匆忙搭機,趕赴福岡轉機回台,所以也算初履斯土,但也只是蜻蜓點水,中午十二點郵輪靠港,晚上九點又啓航,中間上下船、用餐都要花不少時間,能到市區觀光就只五、六小時,只能到前藩主島津家族宅邸的仙嚴園,和錦江灣邊的吉野公園匆匆一遊。

 

對我們家而言,鹿兒島有份人親土親的親切感,我的日本同事及好友松迫樣,他現在住東京,但老家在鹿兒島,大女兒當年在東京讀書及做事前後近十年,多蒙他照顧,曾聽他提起當年勇,說高中時常在錦江灣游泳,會游到對岸的櫻島;那時對鹿兒島不熟,以為只是短短一兩百公尺,到了鹿兒島,才發現錦江灣寛足足有兩公里多,從錦江灣旁,遠眺櫻島,白雲悠悠,景色特美,松迫樣高中時游過錦江灣,其實要有相當的膽識及體力,當時是小看了。

 

鹿兒島位在九州的最南端,也是日本列島的最南端,是日本的「下港」,但九州事實上是離台灣最近的地方,曾經讀過一些資料,說日本時代很多台灣人的日文腔調,像九州腔,因當時來台灣的日本教師,以九州人最多,九州腔在日本人口中,就像在台灣說南部人的台灣國語,有些戲謔,甚至有鄙夷味道;台灣進入日本時代後,當時願意遠赴相對落後之台灣的公務員,人數不多,水準較遜其實都不難想像,有資料說當時總督府最困難的工作是找人;日本派任台灣的第一任總督,海軍上將樺山資紀,出身鹿兒島,樺山資紀就找了很多九州人,尤其鹿兒島人;根據日本時代的人口普查報告-「昭和十年國勢調查」,昭和10年是1935年,那時已是日本時代末期,當時在台灣的日本人有27.1萬人,佔了全部台灣人口的5.2%,其中超過一半原籍是九州。

 

附帶一提,日本時代50 年,也因政府機關人力素質較低,行政效率較差,加上日本內閣將台灣定位為「殖民地」?亦或「日本的一縣」? 政策一直搖擺不定,事實上施政造成大部分台灣人民怨聲載道,陽奉陰為,甚或鄙視,以致大小抗爭不斷,讓日人疲於奔命,日本統治台灣20年後的1915年,還發生大規模漢人武裝抗爭的西來庵事件,甚至到1930年,仍爆發原住民抗日的霧社事件,顯見大部分人並非心悅誠服的順服日本人,儘管現在不少人有日本情結,2019年台人赴日觀光達489萬人次,有些父執輩會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來懷念日本時代,但也說那是因高壓統治和嚴刑峻法,更有以所謂「四腳仔」來稱呼日人的非人化否定,即令228之後,反外省人氛圍高漲,民間亦有「狗去豬來」說法,對日人也無好感。

 

鹿兒島縣加上宮崎縣西南部,是德川幕府時代的薩摩藩,薩摩藩僻居日本南方一隅,比起關東及關西,是不折不扣的鄉下,但也因靠海的地利,在德川幕府鎖國的時代,就開始從事海外貿易,也能接觸西方的科技,倉廩日實,薩摩藩逐漸成為強大的藩國,以鹿兒島城為居城的藩主島津氏,俸祿是諸藩中第二高,僅次於加賀藩;後來薩摩藩和本州最南端,素有宿仇,但同樣是邊陲的長州藩結盟,是日本歷史上所謂的「薩長同盟」,後來情況相似的土佐藩及肥前藩加入,「蕯長土肥」四藩也是倒幕的主力,終於在1868年成功讓德川幕府走入歷史,還政明治天皇,是日本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薩摩藩在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請參閱:日本幕末的地方包圍中央);1891年,當時東來的俄羅斯皇儲,即後來的俄羅斯帝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都特別到鹿兒島,拜訪島津氏,鹿兒島當時之份量可見一斑。(請參閱:俄羅斯皇儲東方壯遊)。

 

因此明治時期,薩長兩藩藩士,在朝中多居高位,是日本派閥政治的濫觴,尤其是長州閥,影響力持續到今日的日本政壇;像明治維新三傑的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及木戶孝允,前兩人都出身薩摩藩,其中西鄉隆盛,傳說年青時曾奉命來台蒐集情資,到過宜蘭蘇澳,也有個私生子(請參閱薩摩藩的往日榮光);另外傑出武將也人才輩出,尤其海軍,像日俄對馬海戰,大敗俄艦隊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日本海軍軍神的東鄉平八郎,及前面提到的台灣第一任總督,海軍上將樺山資紀,也都出身薩摩藩;對日本而言,日本尾的草地鹿兒島,不只不衰尾,還搶佔鰲頭,頭角崢嶸,還真是好樣的。

▲▼從仙巖園遠眺櫻島火山,白雲悠悠,山景海景園景合為一體,渾然天成,當初仙巖園設計時一定考慮過中國江南庭園常用的「借景」手法

▲▼仙巖園(上)是江戶幕府時代薩摩藩藩主島津氏的宅邸,2008NHK製作的大河劇篤姫,曾在仙巖園取景,篤姫一劇創下的高收視率,為鹿兒島帶來可觀的觀光效益仙巖園朱紅色上覆錫瓦的正門(下),在幕府時代,朱紅色的大門,是少數極高地位的人才能使用,像東京大學的赤門。

▲▼仙巖園曲水庭,小橋流水,是戶外吟詩作樂的場所。

▲仙巖園內的石燈籠,當年以天然氣為燃料提供照明,是日本最早的路燈。

▲▼仙巖園本殿。

▲▼園內盛開的花。

▲「昭和十年國勢調查」的人口統計表,昭和10年是1935年,那時已是日本時代末期,當時在台灣的日本人有27.1萬人,佔了全部人口的5.2%,其中超過一半原籍是九州,當年有5.7萬中華民國籍的外國人台灣。

▲▼郵輪進入鹿兒島港,在郵輪上即可遠眺櫻島火山(),山形優美,鹿兒島市的地標,前面海灣就是鹿兒島灣,也稱錦江灣往另外一個角度眺望,則是鹿兒島市區()

▲▼吉野公園位在錦江灣旁,櫻島火山悠然入目,景色迷人。

▲▼吉野公園內的似錦的繁花。 

▲▼吉野公園數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lin9863&aid=171721968

 回應文章

阿妮子Anni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4/04 21:00
敘述的好詳細:)~日本同事或朋友中來自九州或鹿兒島的多直爽熱情, 懷念!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2-04-10 00:05 回覆:
謝謝Annie,抱歉回晚了。
我的老東家是美商的積體電路公司,日本分公司在日本九州的大分,日本同事中有不少九州人,確實諴墾熱情。
日本分公司所在地叫日出,建築在一個小山丘上,隔著別府灣,和別府遥遙相望,景色很美,令人難忘。

the flying kit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4/02 17:02
最後一張一叢叢、錯落有致的樹林是鐵樹嗎?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2-04-03 23:33 回覆:
看起來上半部確實像鐵樹,但莖比我們熟悉的鐵樹長很多,同學沒人知道,現場又沒有找到說明牌,不敢確定。

一棵或數棵鐵樹,可能不會吸引人,但整片感覺就錯落有致,也是「數大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