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1/05 00:03:00瀏覽8655|回應9|推薦133 | |
大部分人對樟腦的印象,大概都是放在衣櫥及書櫃裡防蟲用,或洗手間除臭用的白色小藥丸,有濃濃的刺鼻味,價格便宜,不是什麼名貴之物;而能蒸餾出樟瑙的樟樹,有特別的木材香味,也能耐空氣污染,是很好的行道樹,全台大概每個城市都有,像台北市的中山北路、敦化南、北路、仁愛路等著名的大馬路,竹科的園區一路,都可見樹䶖不小,樹幹粗壯,成排成林的樟樹;樟樹原產華南、台灣、日本、東南亞等地,曾是台灣中低海拔山林的主要樹種,但現在砍伐成本過高,大概都被當成雜木等級,不像桃花心木、烏心石、牛樟、肖楠等經濟價值高的樹種,常被山老鼠偷採,樟樹卿本佳人,可惜生不逢時。
其實樟腦和樟樹,歷史上曾經是很珍貴的物品,18至20世紀中葉近兩百年間,更是樟腦和樟樹的全盛時期,1637年(明祟禎十年)初刊,宋應星編纂 的「天工開物」中,就有樟木造船的記載,包括鄭和下西洋的艦隊,材質優良,自不待言,1725年(清雍正三年),清廷將樟樹列為建造戰船用的軍需材料,開始管制;19世紀以前,樟腦主要供藥用,19世紀末,卻一躍變成無煙火藥,及賽璐珞(Celluloid)所不可或缺的原料,成為戰略物資及重要化工原料,價值甚高,官方特設專責單位,實施專賣,曾經有很輝煌的時期;現在台北市南昌街的台灣菸酒公司,是日本時代的專賣局,樟腦是專賣的項目之一,附近的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當年是「總督府專賣局台北南門工場」,負責樟腦的精製,南門工場是台灣當時最大的化工廠,出口量佔全世界八成左右,可以左右全球市場,地位重要。
樟腦入藥,史籍上記載,可上溯至西元六世紀阿拉伯人所稱的「Kafur」,被視為珍奇之藥,這個字也是現在樟腦英文Camphor的字源;13世紀初葉,南宋趙汝適所編纂的「諸蕃志」,就有中國向東南亞輸出樟腦的記載;1505年(明孝宗弘治18年),太醫院劉文泰等所編纂的「本草品彙精要」中,也記載了天然樟腦的製造法,將樟腦入藥,中醫西醫都有,中醫用於治療風濕、疥癬、霍亂等,西醫則用來做內科的強心劑、皮膚病、神經衰弱症等;其實我們現在常見的綠油精、面秀雷敦等,都含有樟腦的成分。
明鄭時期(1662年),小灶式製樟腦方法被引進台灣,當時台灣山野遍地樟樹,尤其北部,遂逐漸變成樟腦盛產地,與茶葉、糖合稱三大輸出品;1839年鴉片戰爭後,英商壟斷台灣樟腦的出口,清廷1863年(清穆宗同治二年)遂將樟腦改為官辦,禁止民間私製出售,等於斷了英商的路,引發衝突不斷,而致1868年,英方派兩艦砲轟台灣安平,是所謂「樟腦戰爭(Camphor War)」,事件以清廷賠款收場,並於1869年(同治八年)取消樟腦官辦;因樟腦貿易,演變成雙方兵戎相見,儘管戰爭規模不大,但可見樟腦之重要性日增。
瑞典的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Nobel),1867年發明隱定性較高、容易搬運及使用的無煙炸藥(Dynamite),諾貝爾也是世界學術、文學及和平最高獎項,我們熟知的「諾貝爾獎(Nobel Prize)」原始捐贈人;1887年他更在無煙火藥中加入10%的樟腦當安定劑,發明威力更強大,可供槍彈、砲彈用,稱為Ballistite的無煙火藥,戰爭型態隨之改變,樟腦頓時成為關鍵的戰略物資,諾貝爾是樟腦的第一個貴人;1869年美國人海耶特兄弟(John & Isaiah Hyatt),發明以樟腦為增塑劑(Plasticizer)的賽璐珞,容易加工,能任意染色,可以廣泛應用在生活用品、玩具等的製作,1889年更用於製造攝影及電影用軟片,樟腦一躍成為重要的化工原料,海耶特兄弟是樟腦的另一個貴人。
此後三、四十年,可稱為台灣樟腦的黃金時代,1899年日本總督府設立專賣局,將樟腦改為專賣,更在南門附近,設立佔地六公頃的樟腦工場,1920、1930年代的全盛時期,有職工數百人,是台灣當時最大的化工廠,工場將各地運來的粗製腦砂與樟腦油,分餾精製成純度高的樟腦,再包裝銷售;所謂粗製,也稱山製,即在山區的樟樹林附近設置蒸餾鍋灶,將樟木削成片狀,以水蒸氣蒸餾木片,蒸氣冷卻後,將油水分離並結晶,成為腦砂及樟腦油,靠近山區的城鎮,如北部的大嵙崁(大溪)、三角湧(三峽),桃竹苗的鹹菜甕(關西)、樹杞林(竹東)、南庄、貓里(苗栗)、三義,和中部的東勢、南投、集集、林圯埔(竹山)等地因而興起,各地湧入不少「腦丁」,即從事粗製的工人,腦丁須經政府核准,山區也到處可見鍋灶燒材的炊煙;但樟腦粗製,必須深入山區,與原住民之間,也引發不少衝突。
可惜好景不長,1896年以松節油製造合成樟腦(Synthetic Camphor)宣告成功,合成樟腦的物理特性,比天然樟腦差一些,但成本低很多,二戰後石化工業日益發達,各種塑膠陸續發明,取代了賽璐珞,天然樟腦頓失重要性,產業鏈很快就沒落了,像繁華落盡的大戶人家,往事如煙,當年的輝煌事蹟如鏡花水月,只留下許多令人唏噓的故事。
▲▼台北市敦化北路(上)及仁愛路(下)的樟樹大道。
▲新竹科學園區的樟樹大道。
▲▼綠意盎然的樟樹(上)及敦化北路安全島上的樟樹步道(下)
▲每一棵樟樹都建檔列管。
▲台北市貓空山上的樟樹步道,想像兩百年前貓空山上可能也是到處樟樹。
▲台北市南昌街的台灣菸酒公司,建於1902年,是日本時代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
▲▼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上),是日本時代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南門工場」的物品倉庫(下,象牙白石塊外牆)及樟腦倉庫(下,紅磚外牆)。
▲▼暱稱小白宮的物品倉庫外觀(上)及內部(下),小白宮推測可能是儲存鴉片原料煙土的庫房,日本時代鴉片也是專賣,也是由南門工場負責生產。
▲小白宮旁的庭園,幾棵參天樟樹,樹齡可能已超過百年。
▲南門工場模型,紅樓及小白宮是左側中間的兩棟。(攝自南門園區展品)
▲▼粗製樟腦的鍋灶(上),左邊是削成小段片狀的樟木,熱蒸汽經由竹管,導入右邊的腦田,即油水分離的水槽(下),水槽上方可見當年簡陋工寮的照片。(攝自南門園區展品)
▲▼南門工場將粗製的腦砂與樟腦油,分餾精製成高純度樟腦的分餾塔模型(上);台灣日本時代一家樟腦專賣商的招牌(下)。(攝自南門園區展品)
▲樟腦外銷的包裝,上面註明台灣政府(Formosa Government)。(攝自南門園區展品)
▲▼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藥品,其實都有樟腦的成分(上);這些四、五年級生記憶深刻的「尪仔仙」等兒時玩具(下),其實都是賽璐珞所製造,發明賽璐珞的美籍海耶特兄弟,是讓天然樟腦重要性暴增的「貴人」之一。(攝自南門園區展品)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博物館(上,Nobel Museum),瑞典化學家諾貝爾是諾貝爾獎的贊助人,他也是讓天然樟腦重要性水漲船高的「貴人」之一;諾貝爾獎除了和平獎,其他都在斯德哥爾摩頒獎,得獎人也都會入住這家港口邊,名為「Grand Hotel」的旅館(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