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參觀俄羅斯航天博物館有感
2021/11/15 00:03:00瀏覽8498|回應4|推薦124

從莫斯科市區東北方國家經濟成就展覽館(Exhibition Center of National Economy Achievement,簡寫VDNKh)附近,地鐵六號線的VDNKh站走出來,我們沿著航天大道(Cosmonauts Alley)往前走,大道長約一百多公尺,兩旁立著一尊尊半身胸像或全身塑像,他(她)們都是俄羅斯航太歷史上,有重大貢獻的人,大道最末端的中間,是俄羅斯的火箭及航天先驅,也是人類航天先驅之一,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的全身塑像,另外航太史上重大事件,也立有紀念石碑,加註俄、英文簡要紀事。

 

走過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塑像,大道的盡頭是個巨大細長的太空征服者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Conquerors of Space),外形類似火箭噴發升空場景,最頂端的火箭離地高107公尺,傾斜角度77度,從側面看還頗壯觀的,太空征服者紀念碑建在航天紀念博物館(Memorial Museum of Cosmonautics)之上,參觀俄羅斯航天紀念博物館,也是我們今天的主要目的;但航天紀念博物館只有太空的部分,不像美國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家航空太空博物館(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航空及太空相關展覽品,大約各占一半。  

 

這幾年中國大陸在航天科技進展神速,在北斗導航、嫦娥探月、神舟太空船、天宮太空站、天問探火星,及祝融號火星車各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已逐漸成為航天大國,北斗、嫦娥、天宮、天問及Taikonaut(太空人)等名詞,也讓太空活動加入華人文化的色彩;在中國大陸崛起之前,1990年代之後,美國是唯一的航天大國,在太空梭(Space Shuttle)計劃停止後,美國除了要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太空船(Soyuz),往返國際太空站外,俄羅斯的角色不多。

 

其實俄羅斯是最早的航天強權,1957年最早發射洲際彈道飛彈,同年10月4日,領先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Sputnik 1),比美國的探險者一號(Explorer 1)早119天,同年11月再發射史普尼克二號,將小狗萊卡(Laika)送入軌道,更在1961/04/12,領先將太空人加加林(Yuri Gagarin)送入太空,雖然只比美國的太空人謝波德(Alan Shepard)提早23天升空。

 

二戰確立了美國超級強權地位,1957年,二戰才結束十多年,當時美國也一直認為自己在飛彈和航太技術領先,史普尼克人造衛星的成功,揭開冷戰的序幕,美國雖然也在1958/01/31,近四個月後的,成功發射探險者一號,但總是落後,此事件也讓美國朝野,產生所謂史普尼克危機(Sputnik Crisis)的威脅感,這種氛圍很快催生了國家航空太空總署(NASA),之後近30年期間,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是冷戰最熱門的項目,開始都是蘇聯領先,美國亦步亦趨,苦苦追趕,大約直到1967年七月,阿波羅11號成功之後,雙方纏鬥,才互有領先,直到1991年,前蘇聯解體,再也無力負擔太空計畫的龐大經費,美國成為唯一的太空強權;這事也說明,太空和國防計畫,還是要有強大的經濟力為後盾。

 

說俄羅斯是最早的航天大國,除了前面提到的四項第一,俄羅斯還有其他三十多項第一,包括1959年首次探月,1963年第一個女太空人,1965年第一次太空漫步,1966年首次無人探測器降落月球,1970年第一台遙控月球車,1970/ 1971年第一次降落金星/火星的探測器,1971年第一個太空站(禮炮一號,Salyut 1),1986年第一個永久太空站(和平號,Mir) 等等。

 

冷戰時期,台灣正是「反共抗俄」叫得最響亮的年代,很多太空發展資訊,因意識型態,加上消息來源管道有限,常常是「只知有美,不知有蘇」,那個年代,大部分人都以為美國的謝波德,是第一個上太空的人,像我個人是到1990年代,大學都已經畢業十多年了,才知道其實蘇聯的加加林才是;2021/09/17老共的三名神舟12號太空人,首次在天宮號太空站工作三個月後,安全返航,2021/10/16神舟13號升空接替,預計2022/4返回地球,往航天大國之路,又跨進一步;這幾年美中對抗加劇,加上台灣反中仇中的意識型態高漲,對太空發展資訊,希望未來不致於像冷戰時期,消息封閉,也變成「只知有美,不知有中」的情況。

▲赫然發現台灣的國旗,是2012年參觀莫斯科航天博物館,令人最驚訝的事,也是一種他鄉遇故知,尤其台灣冷戰時期反共抗俄政策,大部分上了年紀的人,應都印象深刻猜測可能是太空計畫的合作案,但到底什麼項目,一直沒找到英文說明。

▲▼航天大道(上,摘自Wikipedia),及太空征服者紀念碑正面、側面和其底樓的航天博物館(下),背景所見高塔是莫斯科電視塔(Ostankino Tower),高540公尺,是目前世界排名第四的高塔。

▲▼博物館所展示,1957/10/4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同樣尺寸模型(上);及1957/10/4發射,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物,搭乘史普尼克二號的小狗萊卡(),同樣大小的模型

▲▼1961/4/12首次將俄羅斯太空人加加林送入太空的東方一號(上,Vostok 1),同樣大小的模型1963/6/16發射,搭乘東方六號 (Vostok 6),第一個女太空人泰勒斯可娃(下,Valentina Tereshkova)的照片,東方六號外形大抵類似東方一號。

1965年日出二號(Voskhod 2),人類首次太空漫步,蘇聯太空人所穿的Berkut(Golden Eagle,金鷹)型太空衣。

▲▼在華府國家航空太空博物館展示,上圖是1969/7/16發射,並在7/20登陸月球,美國阿波羅11號的指揮艙哥倫比亞號(Columbia)下圖則是在台灣有很多血淚故事的U2偵察機。(摘自Wikipedia)

▲▼1959年發射的月球三號(上,Luna 3),是首次拍攝月球背面的人類飛行器1966年發射的月球九號(下,Luna 9),是首次自動降落月球的人類飛行器,兩者同樣大小的複製品。

▲第一台遙控月球車,月面步行者一號(Lunokhod 1)同樣大小複製品,1970年由月球17(Luna 17)送上月球,總共在月球表面停留321天,行走10.54公里。

▲館內展示,蘇聯唯一的太空梭暴風雪號(Buran),其實這是失敗的計劃,除了看起來跟美國的很像,1988年才首飛,已比美國的晚七年,但也只飛了一次,之後蘇聯政治情勢不穩,加上其他種種原因,就此束之高閣;太空梭計劃,即使美國的,都顯示不是成功的計劃。

▲▼1989年,由An-225搭載的暴風雪號,在巴黎航空展展出(上,摘自Wikipedia)An-225原先是專為載運暴風雪號設計,截至目前仍是世界載重量最大的飛機,曾來過台灣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附近,莫斯科河河旁高爾基公園(Corky Park)展示的暴風雪號複製品()

▲▼館內展示,和平號太空站核心艙(上,Core Module)模型,及其配置圖(下,摘自Wikipedia),和平號是第一個第三代模組化太空站,核心艙1986/2/19發射升空,一直到2001/3/23結束,總共在軌道停留5,510天(1531天),除了俄羅斯的聯盟號(Soyuz),美國三架太空梭也拜訪和平號11次,是俄羅斯很成功的太空計劃,之後其任務由國際太空站接替。

▲▼和平號太空站核心艙左側內部配置(),及右側配置,可見太空洗手間(下),及太空食物(下下)。

1998年美國太空梭奮進號(Endeavor)拜訪和平號,連接前奮進號所拍到的和平號情形,核心艙是中間部分。(摘自Wikipedia)

▲從國際太空站所拍,2005年俄羅斯聯盟號(Soyuz TMA-7接近國際太空站,準備靠泊情形聯盟號扮演類似美國太空梭角色,可以接送太空人往返分太空站,其結構分軌道艙(左,Orbital Module),返回艙(中,Descent Module)及服務艙(右,Service Module),只有返回艙會載人回到地球,其他兩艙都在進入大氣層時燒毀聯盟號太空船,1966年首飛,成本較低,但可靠不錯,在首飛的55年後,仍然活躍在航天舞台上,截至2021年各型聯盟號已經執行了超過140次任務,老共的神舟號太空船,其實亦沿用聯盟號的設計理念。(摘自Wikipedia)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lin9863&aid=168409514

 回應文章

人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1/14 11:32

"赫然發現台灣的國旗"

身處國外時也會"赫然發現這面國旗"很美.猶記在瑞士少女峰看到.心裡超感動的.尤其是彼此無邦交.近期鄰居3歲小友老是唱著掉詞的國旗歌.調子倒是正確.我也跟著唱和.心似年輕了

謝謝知性的分享!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2-02-15 22:44 回覆:
謝謝人間兄,很抱歉您年前的留言,我到年後元宵才注意到,實在失敬。

在國外看到國旗,也是某種形式的「他鄉遇故知」,「他鄉遇故知」是人生的大樂之一,尤其現實狀況是我們的國際空間不大,對每次與國旗在國外的不期而遇,都會印象深刻。

福 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1/27 18:12

看了大作     去莫斯科沒參觀這裡真是大錯了

好在去新西伯利亞  看了火車博物館也還不錯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12-01 10:20 回覆:
謝謝福到,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其實我也是第二次自由行去莫斯科時才去參觀,台灣的旅行團似都沒將這個博物館列入行程。

旭日初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1/15 11:48

正如學弟所言,台灣瀰漫濃厚著仇中去中反中的情緒,

對於大陸的資訊幾乎全是負面、抹黑的報導。

大陸許多科技尤其是航空科技在美國刻意打壓之下,

只能自謀發展,卻也取得傲人成績。

多年前,曾看過一部有關太空站的電影,敘述因當時美方太空人所駐太空站失事,

只好求助於中共太空站協助返回地球的故事。

當時大陸還沒有太空站,有時電影還真能反映一個時代的大趨勢呢!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11-15 19:07 回覆:
謝謝學長,我沒看過那部電影,但現在來看,也非完全不可能。
現在的國際太空站,1998年發射,2000年開始有人進駐,預計用到2030,所以事實上開始進入末期,但大陸的天宮空間站,今年才發射,也是今年就有人進駐,還是早期。

reaizug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關“Taikonaut”
2021/11/15 08:37

根據維基百科:

From Mandarin 太空 (tàikōng, “space”) +‎ -naut, modelled after astronaut, cosmonaut, spationaut, etc. The term was coined on 19 May 1998 by Chiew Lee Yih (趙里昱/赵里昱 (Zhào Lǐyù)) from Malaysia, who used it first in newsgroups. Almost simultaneously, Chen Lan coined it for use in the Western media.』

所以,和中國大陸沒有任何關係,確實,大陸用的詞是宇航員航天員太空人是大陸以外地區的用語。

特提供參考。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11-15 19:04 回覆:
感謝reaizuguo的詳細說明。
大陸這幾年的太空發展,不可否認,確實有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