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4/15 16:10:23瀏覽819|回應0|推薦6 | |
天底下最曖昧不明,CP值最高的東西,大概就是「禮貌」了。嫌棄的人可以說禮貌是封建思想,是逢迎拍馬的諂媚工具,但是另一方面,禮貌可能決定了工作錄不錄取,升官有沒有望,或是婆媳關係好不好,從這個層面來看,誰能說禮貌不重要? 不知道是從幼稚園還是小學開始,我就被教導生活中最重要的三個詞:「請」、「謝謝」、「對不起」,老師甚至要求我們每天生活一定都要盡量說到這三個詞;後來又學到寫信要注意語氣跟禮貌,還有「三凶四吉五平安」,這些「禮貌教育」後來都構成我行為基礎的重要部分。 我也曾經非常厭惡這些「禮貌」,覺得它們太八古,太僚氣,看到那些「兄來兄去」的人,我們總會暗地竊笑他們的冬烘八古。而且刻意的禮貌也讓我有被拍馬屁或被刻意諷刺的不舒服感,就像你明明還在唸博士班,卻有人故意叫你「博士」,你只是一個小小的專員,卻有人稱呼你「專座」,這不但不會讓我感到高興,反而有被揶揄的感覺。 但是最近我對禮貌又有了不同的感受。過度的禮貌跟不是發自內心的禮貌當然不足取,但是要身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就必須展現出合宜的禮節才能贏得別人對我們的同樣尊重跟對待。自從在部落格分享公費留學考試的經驗跟心得以來,非常多朋友給我來信詢問相關問題,也讓我見識到不同教養的朋友所表現出來不同的風度。 令我印象最深的朋友是一位來自南部某國立大學的女生,她第一次來信就誠懇的介紹了自己,也說明了她想留學的緣由跟她想請教的問題。因為她的來信讓我非常有好感,所以儘管當時我正被一大堆報告追著跑,還是硬抽出兩個小時回信解答她的問題。後來她又寫信來感謝我,並問我可不可以問更多問題,我欣然同意,就這樣我們通信了一段時間也意外成為不曾謀面的「網友」。我當時就覺得這位女生的禮貌很好將來一定有不錯的發展,後來她雖然放棄了留學的夢想,但憑著她出色的外語跟良好的個性還是順利找到一份人人稱羨的空姐工作。 另外幾位因此跟我成為好友的人,也是因為在討論如何準備公費留學考試的過程中互動愉快,最後成為好友,但多數來信者給我的經驗並不那麼愉快,甚至有些還令我非常惱怒。 來信者最常見的一種就是「用完就丟」,第一封信就列出一長串問題要我回答,但是當我花了許多時間力氣回信後,就渺無回音,連一句「謝謝」都沒有。我既然花力氣回信,當然希望知道回信的內容對對方有沒有幫助,如果有不妥或錯誤告訴我之後也好方便我修正,以免把錯誤訊息分享給下一位來信詢問者,但是對方問完即丟的作法讓我感覺很受傷,好像我只是衛生紙一樣,那我何必還要認真回答每一位來信朋友的問題? 第二種讓我討厭的類型是「神秘人士」,來信不自我介紹,信尾也不署名,讓我感覺好像在跟「鬼魂」通信。雖然有些來信很客氣,但是我心裡總是覺得「怪怪的」,好像我在明對方在暗,回起信來心裡就是不舒服。 第三種類型也是我最討厭的類型就是那種「公主王子病患者」,這類來信者不知道什麼原因,總愛把別人的「善心」當成「免費義務」,一來信就把我當成留學代辦,什麼亂七八糟問題都丟出來,還要我「務必」回答。每次看到這種來信都讓我想起以前補習班老師說的一個真實笑話, 「他說他曾經接過一個非常離譜的代辦案子是一位媽媽幫她的兒子要求代辦美國研究所的留學申請,從頭到尾他都只見過那位母親而沒有見過要去留學的兒子本人。後來有天早上,他接到兒子從桃園機場打來的電話,他以為是機位出了什麼問題,沒想到那位兒子是問他,他要去的學校是哪一間在哪裡。」 對於那些有王子或公主病的來信者,我都很想跟他們說要去留學的人是你不是我,如果連你自己都不肯花時間跟力氣去蒐集相關資訊,我幹嘛還要花我的力氣去解決你的問題?更何況我回答問題花的是我的時間跟我電費還有網路費,一毛錢報酬都沒有,如果要一一回答那些包山包海的問題,我不如直接去開留學代辦公司算了,至少還可以賺點前回來。 寫這篇的目的不是在罵誰或酸誰,只是我自己的一點心得,希望大家看了之後可以稍微思考一下,自己希望別人怎麼待你之前,是否也該思考一下自己先怎麼待人呢?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