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28 15:18:06瀏覽6905|回應11|推薦15 | |
回國一段時間,感覺最大的不同就是路上多了許多「中國遊客(以下簡稱陸客)」。看了聽了許多相關的評論,發現台灣輿論可以說依據「統獨」立場非常一致的分成兩邊,統派任為陸客是台灣經濟復甦的救星,獨派認為陸客是包藏禍心的毒藥,但是在這些名嘴政客下筆咄咄,口沫橫飛之際,我想問台灣社會:我們知道陸客眼中的台灣是什麼嗎? 為了給我自己一個答案,抽空上了幾個主流的中國旅遊網站(百度,新浪,驢評網),看了大約數十篇陸客寫的台灣旅遊心得,發現無論他們是自由行還是跟團,他們對於台灣的共同印象可大致臚列如下: 他們對台灣「負面」的看法: 1.台灣市容跟建設整體遠比他們想像中來得破舊,還停留在80年代四小龍的時期,看起來相當於中國內地的縣級城市。 2.台灣的物價非常便宜,至少遠低於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都市的物價水平。 3.台灣風景雖好但遠比不上中國的大山大水,尤其是阿里山跟日月潭這兩個被中國教材過度美化的景點。 4.台灣社會很注重政治,電視台很多新聞節目依藍綠立場互相罵來罵去,景點也可以因為政府的政治立場而任意改變,例如中正紀念堂的改名。 他們最被台灣「折服」的地方: 1.台灣社會非常有禮,和諧,體現在捷運自動排隊,博愛座禮讓,以及街頭的車子讓行人與遵守交通規則。 2.台灣服務業非常「以客為尊」,不僅發自內心服務顧客,對於產品的品質跟價格也非常有保障。 3.台灣文化風氣很盛,尤其是誠品書店完全以閱讀為出發的空間,讓人可以充分享受讀書樂趣。 4.台灣的多元文化體現在夜市跟小吃的美食,在有限的空間可以吃到中國各省市甚至各國風味的飲食。 從以上的共同印象,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讓我們深思的問題。過去台灣一直喜歡從負面的角度來理解中國,不分藍綠,多認為中國就是貧窮落後的象徵。即便是支持開放陸客的偏藍輿論,也認為陸客來台的好處是經濟的物質的,從未思考文化層面上的意義。反之反對陸客來台的偏綠觀點,雖然否定經濟層面而從文化上認為陸客來台是統戰的目的,卻忽略了台灣文化對於陸客的感染以及他們反思中國政府不當施政所產生的「反統戰壓力」。 因此不管我們喜歡或不喜歡,不管我們拿什麼土地私有還是民主來當矯飾的藉口,台灣在某些方面已經落後中國,這已經是不徵的事實,毋須為了民族的自尊心而狡辯。當然我們可以論證盲目追求經濟跟建設的價值意義,但如果把這個議題拿去跟歐美日國家經濟成長兼顧生活品質提升相比則顯得我們的立論立場貧乏可憐。所以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在過去二十年的建設的確落後,但我們不必去跟中國那種資本主義發展高於一切的落伍價值相比,而是找出導致我們落後的環節(例如如果從環保出發,我們還有沒有必要維持目前一點都不環保思考的土地使用分區管制?),然後務實地徹底的訂定並執行早就該做的長期計畫。 再者,陸客的經濟條件雖未必及於台灣一般人民,但如扣除匯率換算以及物價水準等因素,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其實已經與台灣人民生活水準相同或是相近,除那些本來在中國內地就屬於低收入會想偷渡來台工作者外,絕大多數陸客來台未必想要偷跑留下。因此台灣輿論(尤其是那些泛綠政治人物跟媒體)不應再以「防賊」的角度來看待陸客,對其污名化報導,而應以對待歐美日等其他國家旅客的角度來客觀報導。同時台灣社會也應趁此機會重新認識對岸的人民,而非繼續沿襲舊有的歧視觀點。 開放陸客後最令人震驚的事實就是國人向以自豪的自然風光跟城市景觀都不是最吸引陸客之處,畢竟中國內地城市的發展一日千里,許多城市建設早已遠超過台灣的台北高雄,而我們所自豪的自然風光,無論是日月潭還是阿里山,甚至墾丁,其實也都比不上大陸內地的風景名勝,這都是事實不容我們狡辯。真正吸引陸客的反而是台灣的人跟台灣的文化,這才是他們一致對台灣讚美之處。因此我們及政府相關單位必須反思,是不是應該要把我們觀光建設的重點放在服務的保證跟提升,以及台灣特殊文化的保護跟推廣,而不是一昧把錢投在硬體的建設? 特別是從陸客自己的反思裡,他們其實已經感受到台灣對於文化保存的重視(例如對於故宮國寶以及各地廟宇的保護),以及對於環境的尊重(例如從城市街道到鄉下山區都少見垃圾),而且整個社會充滿自發的秩序跟高素質的教養,這些都讓他們重新思考他們社會跟政府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台灣社會在思考「開放陸客觀光」時,不應該如某些狹隘的政治人物或名嘴,陷於狹隘的「經濟利益與統戰思考」,應該反過來評估擴大自由行帶動陸客深入認識台灣社會的成熟後,他們對於中國政府所形成的改革壓力。讀者不妨回想二十年前國人出國觀光看到先進國家社會後回國對政府提出的改革要求,恰好正是目前我們積極開放陸客陸生來台交流的意義。 總之,無論喜歡還是討厭,我們都應該也必須要重新客觀地認識中國這個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鄰國。而且這個認識必須建築在我們自己的客觀態度,而不是帶著成見的眼光去看待日益增加的陸客。此外,台灣媒體常以負面角度來報導陸客新聞,但如果反思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台灣遊客在歐美日等國因缺乏教養而鬧的笑話,我們應該用寬容的角度來看待陸客的言行並期待他們經過接觸台灣而得到改變。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