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環保聯盟對正負二度C的首度回應:五大謬誤!!
2010/03/03 10:35:09瀏覽3354|回應1|推薦0
環保聯盟終於對於正負二度C這部片子有了回應,也果然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指正與批評。有關正負二度C片子裡引用資料錯誤的部分,我不是專家無從評論,但如果陳文茜在製作與規劃時是刻意去使用一些誇大不實的數字來加強效果,例如台灣每年土地消失2%,或是溫度上升一度降雨超過一百倍,那就真的是非常不專業與不道德。

另外環盟質疑的改善建議部分非常好,改善本來就該從這代做起,特別是從陳文茜自己做起,而不是訴諸下一代,過去產業能源政策錯誤的部分也已經有很多專家學者提過,我就不再贅述。但提到產業政策正是我所擔心的部分,因為目前政府政策是資助跟減稅來鼓勵環保節能產業的發展,但是節能不應只考慮省電省油這種節能,而應該連生產過程本身的耗能耗資源也列入標準,免得為了生產製造那些所謂的節能產品卻要耗費更多的礦產跟能源,那就失去了節能的意義。

何況「新舊產品替換」也應列入節能減碳的考量,避免消費者因為轉購新節能產品而掀起另一波過渡消費,以及讓現有產品提前報廢的浪費情形。最好能做到0碳痕跡的標準,才值得大力推廣。


正負2度C 環盟:錯誤多觀點也有問題

 更新日期:2010/03/03 04:11

〔記者劉力仁、陳珮伶/台北報導〕由知名媒體人陳文茜主導拍攝的環保影片「正負2度C」引起矚目,五院院長還出席參加首映會,有人建議當作學校教材,但環保聯盟指出影片至少出現五大謬誤,環保觀點也有問題,僅適合茶餘飯後閒聊之用。

地表氣溫 只有正沒有負

身為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的環保聯盟前會長徐光蓉表示,第一個謬誤是片名,地表氣溫上升是不爭事實,但只有「正」,沒有「負」的問題。

引用的報告年份錯誤

第二個錯誤是不當誇耀「學術性」、引用報告年份也出錯。徐光蓉表示,該片顧問Stephen Schneider,為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三個工作小組中第二小組主要撰寫人,並非工作小組召集人。

另外二○○七年諾貝爾和平獎由高爾與IPCC共同獲得,Schneider非影片所述諾貝爾獎得主。還有片中數度提及IPCC二○○九年出版報告,其實應該是二○○七年。

第三個影片中提及「台灣人口密度世界第二高」,徐光蓉查國際人口資料(http://www.prb.org),台灣排名應該是全球十二名。另外影片提及「台灣土地侵蝕率每年二%」,依此推論,不到五十年台灣就會侵蝕殆盡?此說根本沒有根據。

提到「北極」冰融 應是南極

又如影片提到「如果北極冰融,海平面上升」,但事實上應該是南極冰融。

徐光蓉說,目前科學界無法正確估計降雨與溫度之間關係,影片中「台灣氣溫上升攝氏一度,降雨增加百分之百」說法,過於武斷。

環保觀點方面,徐光蓉表示,現在就要開始做,影片中卻都將責任推給下一代。

另外,徐光蓉也批評,多年錯誤的能源與產業政策,電影也沒提及。

對於這些質疑,本報截稿前未聯絡上陳文茜,無法得知其回應。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03/78/21cej.html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opo&aid=3819854

 回應文章

小布丁
這部片還是適合當教材,只是是成語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的教材 XD
2010/03/04 10:56

> 台灣土地侵蝕率每年二%

我看今天新聞中研院的說明,他應該是指 "台灣土地侵蝕掉的量佔全球侵蝕量的2%",藉此強調台灣土地侵蝕狀況非常嚴重 (台灣土地才這麼一丁點就佔全球流失量的2%。至於強降雨跟總雨量什麼的混在一起之類的也是差不多,都是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的典型,嚇死人不用錢。

百貨公司說,"保證所有樓層全面七折" 跟 "保證所有樓層全面七折起",長長的句子只差一個字,但是結果可是天南地北。所以我感覺上這部片很像是先用 "保證所有樓層全面七折" 來拐人入場,後面再修正成 "啊抱歉是七折起啦",反正宣傳效果到了。

至於

> 台大教授李鴻源曾參與影片籌拍會議,他說,《±2℃》不是學術影片,大家不應用放

> 大鏡檢視,該片目的在喚起大眾對氣候變遷重視,方向是正確的。

我覺得極端氣候頻率提高,這個不用特地喚起,大家都已經親身去體驗了。對大家真正有用的是針對氣候變遷我們應該要採取什麼行動。相對於到底全球是不是暖化中、二氧化碳到底是不是元凶等爭議點來講,極端氣候的頻率變高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到底背後的機制是什麼,迄今沒有科學層面的解答。因此除碳到底是可以人定勝天還是只是螳臂擋車或者單純的搞錯方向,其實沒人知道。至於寫信給馬英九,那真的是鼓勵大家徹底的置身事外 => 只要一人一信或是什麼提高到國安層級就可以阻止氣候變遷,那京都議定書跟哥本哈根會議是在辦家家酒嗎?

我看了不少替代能源的東西(太陽能、風能、熱乾岩地熱能、波浪能),也看了不少電動車的東西(鋰系列電池-鋰空氣、鋰磷酸鐵、鋰高分子、鋰離子,鋅空氣電池,氫燃料電池,五分鐘充飽八成電的快充技術),目前每種技術都有他很難克服的障礙

太陽能: 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能源穩定度差。
風力: 風機對環境的衝擊已經逐漸顯現,而且風機越普及衝擊越大。
熱乾岩地熱能: 鑽探成本太高 (打一個深洞大概一億台幣),而且對當地地質影響難以估計,例如瑞士某先導電廠在打洞灌水後造成地震。
波浪能: 只要一個瞬間的長浪或巨浪超過裝置的結構強度,設備就完蛋,而且海中環境遠比想像中惡劣,例如葡萄牙的海蛇開張不到幾個禮拜就變死蛇玩不下去。
鋰電池: 成本居高不下,全球可經濟開採的鋰礦目前為止是有限的,鋰電池越來越多後,擁有鋰礦的國家就會開始限制出口。相同問題出現在製造強力馬達的稀土元素,中國已經打算要限制出口。
鋅空氣電池:鋅礦相對豐富,但是可充電的鋅空氣電池還在研究,一次性電池的車用抽換系統和電池供應站需要龐大的基礎建設和足夠的電池供替換。
氫燃料電池:貯氫裝置距離實用階段仍然遙遠。另外如何便宜的產生氫氣也是無解。
快充技術:雖然包括Toshiba等許多廠商都研究出能在五分鐘內充飽八成電的鋰電池,但是這表示充電站要能瞬間供應巨大的電流,不管是安全性、巨大電流充電設備和對電網的瞬間負載都需要投入更龐大的資本,搞到最後可能得不償失或是僅適合應用在小裝置例如筆電。
當然氣候變遷相關資料也看了不少。

乍看全球是在變暖,但是各式各樣衝突且具有爭議性的數據,讓我保持中立的態度,例如全美氣象站的溫度測量儀器有八成以上誤差超過兩度,然後有那種溫度測量儀放在隔壁民宅分離式冷氣室外機附近的 (這樣不熱都不行),而且都市車輛不斷增加大家冷氣不斷用力開下去,都市地區的年均溫會上升一點都不奇怪。至於荒郊野外,你看我們的氣象局網站就知道,他都會特別註明這是無人氣象站數據未經核驗僅供參考。

人類的未來,其實好像順其自然就好了。反正氣候巨變後人口自然會減少到地球能供養的程度,超出的部分不是餓死就是戰爭死。你我不過是這宇宙的過客而已,活得快樂比較重要。